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文献复习论文_刘晓霞,龚云(通讯作者)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脉血压监测,并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否正常分为两组。观察患者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情况,病就两组患者血压类型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80例患者总计发生128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71.11%。高血压组勺型血压52例,正常组16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正常组患者舒张压下降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几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要重视患者血压值缓和情况、血液节律性变化,并实施24h动态监测,以预防节律异常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压节律异常;动态监测;勺型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176-02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当患者在CKD3期之前可无任何衡壮,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心衰、酸碱平衡紊乱等症状,此时必须重视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如果出现血压节律异常可能导致患者肾脏病进展[1]。因此,本院提出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额24h动态血压监测。本次研究以本院收集的180例患者展开分析,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选择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180例患者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46.5±14.2)岁,病程在3个月~3年,平均(1.72±0.45)年。排除影响学业或肾脏病的合并疾病患者,劳累、感染、容量不足、心力衰竭及其他各种应激状态病例,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24h动脉血压监测,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记录开始时间为上午8时,直到次日上午8时;日间为下午18时至晚上22时,夜间为晚上22时至次日上午6时。根据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就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否正常分为两组[2]。52例患者24h动态平均血压正常,128例患者24h动态平均血压≥130/80mmHg为高血压组。

1.3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标准

24h平均血压监测界定值为130/80mmHg,白昼收缩压/舒张压为135/85mmHg,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为125mmHg/75mmHg。以夜间血压下降率来判断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夜间血压下降值=(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昼平均值。当夜间血压下降≥10%,就判定患者为勺型血压,否则为非勺型血压[3]。

1.4 统计学

采用SPSS24.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0例患者总计发生128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71.11%。高血压组勺型血压52例,正常组16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正常组患者舒张压下降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血压节律异常是因为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失控,一旦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失控可能加重患者的肾脏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患者的活动、心、脑、肾、血管的正常结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血压昼夜节律的调控由中枢前下丘脑视上核和外周细胞分子系统完成[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80例患者总计发生128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71.11%。高血压组勺型血压52例,正常组16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正常组患者舒张压下降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血压节律非勺型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学者认为血压节律异常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因素[5]。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的观察,可实施24h动脉血压监测,注重患者血压值的缓和,避免下降过快或持续增高的情况[6]。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几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要重视患者血压值缓和情况、血液节律性变化,并实施24h动态监测,以预防节律异常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邱瑞华,田关源,傅君舟等.血尿酸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16(9):1457-1461.

[2]周姗姗,邱瑞华,田关源等.伴有高血压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27(6):513-517.

[3] R.M.Fagugli,D.Ricciardi,D.Rossi,et al.Blood pressure assessment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comparison between pre-dialysis blood pressur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J].Nephrology (Carlton),2009,14(3):283-90.

[4]何娅妮,林利容.慢性肾脏病血压管理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异常[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4,33(2):65-67.

[5]李娅,冯晓蓓,章倩莹等.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22(6):328-331.

[6]刘婕,李侠.12例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1,30(6):450-452.

论文作者:刘晓霞,龚云(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文献复习论文_刘晓霞,龚云(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