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1年至2013年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曾环思,钟彩妮

(深圳市康宁医院药学部 广东 深圳 518020)

【摘 要】目的:评价医院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3年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DUI)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增加,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5.12%,9.9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62.24%。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符合当前精神疾病临床治疗原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主导。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28-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精神疾病日益增多。精神病的患病率和复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疗程长,容易反复,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所以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了解其使用特点和变化趋势,希望对临床药物应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按医院2011年至2013年抗精神病药使用的药品品种、剂型、规格、包装、数量和销售金额进行统计。

1.2 方法

根据2000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的分类方法,将我院应用的抗精神病药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等)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1]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DDD值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和第17版《新编药物学》[3],以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销售金额、DDDs及构成比

各年度抗精神病药总销售金额、DDDs及构成比统计见表1。由表1可见,我院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加,2012年比2011年增长8.60%,2013年比2012年增长1.65%,平均年增长率为5.12%;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金额和构成比均呈下降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金额每年以较快速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5.41%,构成比也逐年上升。抗精神病药的DDDs逐年上升,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及构成比均逐年下降,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则增长较快,DDDs平均年增长率为12.13%,DDDs构成比也逐年上升。

2.2 销售金额及排序

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氨磺必利2013年较2012年增长了126.5%,只有氯氮平的销售金额逐年减少;典型抗精神病药中,除五氟利多和硫必利的销售金额逐年逐年上升外,的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减少趋势。2011年至2013年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在销售金额的总体排序方面,排名前五位的是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及帕利哌酮。

2.3 DDDs、DDC及排序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除哌罗匹隆和利培酮微球注射液的DDDs较小外,其他药物的DDDs均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均较小、且呈下降趋势;三年来DDDs稳居前三的是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所有抗精神病药的DDC均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C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DDC排名前三的药物分别是:利培酮微球注射液,齐拉西酮,奥氮平。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增加趋势, 2013年较2012年销售金额增长较前2年趋缓,可能与2013年我院开展药品零加成引起药物价格下降有关,均明显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而典型抗精神病药虽对阳性症状疗效肯定、价格便宜,但不良反应大,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应用趋向于减少。

在具体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面,利培酮做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障碍药,对多巴胺D2受体与5-HT受体具有平衡拮抗作用,引发锥体外副作用方面比其他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低,引发粒细胞缺乏症的风险不大,已成为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线抗精神病药[4-5]。

奥氮平作用于人脑中脑内多巴胺受体与5-HT受体,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对阴性症状有部分疗效,临床观察发现,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显效率达80%[6],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出现,氯氮平已经不作为首选药物,仅作为难治性精神病和经济承受能力较低患者选用的二线抗精神病药[7]。

目前在获准使用该药的国家,氨磺必利已经成为治疗急性进展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8-9]。自氨磺必利2012年进入我院以来迅速受到临床亲睐,至2013年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第6。

调查结果还显示,相对与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EPS发生率要低得多。尽管如此,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较为突出的不良反应是体质量增加和血糖、血脂升高及引发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0],值得临床关注。

销售金额排序/ 排序的比值(DUI) 是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当比值接近 1.0 时,认为是同步良好。结果显示,利培酮和氯氮平的DUI较大,表示价格低,占有市场份额大,用药人数较多。奥氮平最小,说明价格相对较高使用率相对低。典型抗精神病药接近 1,说明同步较好,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增长同步较好。

综上所述,与其他调查结果一致。通过对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分析,我院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的结构和层次比较合理。临床医师在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因素,药物治疗应遵循安全、有效、个体化等原则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参考文献:

[1]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 医院药品DDD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应用[J]. 中国药房,1996,7(5):21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56 -171.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45 - 267.

[4]何小群.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右江医学[J], 2012,40(6):884.

[5]吴殿超,刘丽芳,李华,等.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837-838.

[6]刘晓伟,许文龙,许凌峰,等.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6):337.

[7]杜文华,易祖芹. 氯氮平不宜作为首选的抗精神病药[[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J],2000,10(4):252.

[8]翟金国,赵靖平,房茂胜.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评价[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 25 (4) :296-301.

[9]沈一峰,李华芳,顾牛范. 新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 中国临床新药学杂志[J],2000,9(2):123-126.

[10]曾环思,钟彩妮,李学武.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体重及泌乳素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J],2014,21(20):107-109.

作者简介:

曾环思,男,1980年,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论文作者:曾环思,钟彩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我院2011年至2013年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曾环思,钟彩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