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社区2016年死亡分析论文_严斓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51)

【摘要】目的:了解某社区死亡原因、死因顺位及平均死亡年龄等情况,为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某社区派出所2016年死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2016年死亡344人,其中男195人,死亡率839.79/10万,女149人,死亡率578.37/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平均死亡年龄76±14.30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81±12.18岁,男性平均死亡年龄显著低于女性(P<0.05);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结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卫生、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男性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影响健康的问题更为突出。

【关键词】死亡原因;死因顺位;死亡率;平均死亡年龄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393-02

居民平均寿命、死亡原因、死因顺位是反映健康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过早死亡对社会、家庭均有很大影响。死因顺位可以反映各种原因、疾病所致死亡的严重程度,定量地揭示影响当地居民的主要疾病。本文通过某社区2016年死亡原因、死因顺位及平均死亡年龄等情况分析,为确定高危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共有16个居委,2016年平均户籍人口数48982人,其中男23220人(47.41%),女25762人(52.59%)。

1.2 方法

根据某社区派出所2016年死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死亡率

2016年死亡344人,其中男195人,死亡率839.79/10万,女149人,死亡率578.37/10万。χ2=11.97,P<0.05,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2.2 死亡年龄

男性平均死亡年龄76±14.30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81±12.18岁,两组相比,t=3.42,P<0.05,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

2.3 死因顺位

根据根本死亡原因进行统计顺位,详见表。

3.讨论

本研究提示,上海市某社区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与向玉良等及冯素青等研究结果一致[1-2]。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传统上男性担任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导致压力较大而影响健康;大多数男性有吸烟、饮酒、因打牌或搓麻将而长时间静坐等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

男性平均死亡年龄显著低于女性。陈志萍等研究结果提示,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女性为83.19岁,男性为78.13岁[3]。丁贤彬等研究提示,男性早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4]。均提示同一问题:男性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影响健康的问题更为突出。

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与邵颖等对锦州市城区2010至2013年死因分析结果相似(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5]。与丛革新等对天津市河北区2003至2012年死因分析结果相近(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6]。与向玉良等对株洲县2007至2012年死因分析结果相近(依次为脑血管病、肿瘤、高血压、心脏病、损失和中毒)[1]。

总之,死因谱已从上个世纪的传染性疾病转变成为当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7]。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卫生、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应关注男性居民。应广泛深入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干预,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筛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应针对大都市人口剧增、交通堵塞、工作、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等情况,加强交通安全、急救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干预,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向玉良,罗冬莲,朱雪全.株洲县2007-2012年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4.

[2]冯素青,蔡建宁.2010-2013年石家庄市居民死亡原因及减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

[3]陈志萍,陈园生,许德民,等.2012年克拉玛依市居民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

[4]丁贤彬,焦艳,毛德强,等.2012年重庆市居民早死亡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

[5]邵颖,杨励励.2010-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

[6]丛革新,贾鑫,杜秀芬.2003-2012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2.

[7]李光春,李孝君,白晓蓉,等.湖南省人群死亡率与死因谱30年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

论文作者:严斓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上海市某社区2016年死亡分析论文_严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