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管理体系在神经科高危压疮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唐颖,林金生,廖竹梅,刘双,杨振华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四级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在神经科高危压疮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神经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高危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实行四级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压疮管理效果评分、护理操作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四级管理体系管理模式作用于神经科高危压疮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能预防或减少院内压疮的发生率。对神经科规范了压疮管理,加快压疮的愈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四级管理体系;高危压疮;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296-03

据统计,压疮的发生率:住院患者3%~6%,昏迷、截瘫患24%~48%,慢性病患30%~60%[1]。神经科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包括高龄,长期卧床、处于被动体位,伴有运动障碍、存在营养不良及大小便失禁等因素。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引起压疮等多种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压疮的管理是神经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本研究通过对神经科高危压疮患者运用四级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给予积极有效的压疮预防与护理干预,可减轻或者预防压疮发生、促进伤口的愈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神经科高危压疮96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本项目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2]: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1.28±1.18)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死28例,脑炎3例以及癫痫3例,帕金森3;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0.21±1.29)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30例,脑炎3例以及癫痫2例,帕金森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评估和检查,治疗及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同时应用四级监控组织行跟踪追访。

1.2.1护理部建立压疮管理小组,压疮护理团队由护理部会诊小组和压疮四级监控组织组成。护理会诊专家资质要求a.具有主管护师资格及以上的护理人员;b.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者;c.有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特长、临床经验丰富;d.担任护士长3年以上或专科护士5年以上。压疮四级监控组织由责任护士、病区压疮管理员病室护士长、护理部压疮专项负责人组成。

1.2.2观察组实行四级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落实压疮管理制度、(包括压疮预防管理及申报制度,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压疮预防与处理、疑难创口护理会诊指导小组,及奖惩细则)压疮登记报告制度、护理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士在护士工作站根据Braden压疮评分标准对所有新入院病人在12小时内进行评估,评估率100%。符合难免压疮、院前压疮申报条件在护士在12小时内完成网报,留下影像资料,并打印相应申报表请患者/家属确认签字,签字后保存在科室不入病历,护士长24小时内审核并指导(护士长外出学习或节假日,由科室指定负责人行使护士长职责进行审核并指导)。护理部专职老师下病房督查、指导。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及时在网上填写转归情况。加强对压疮的监控与跟踪工作,对压疮患者进行动态监控,强化参与者的压疮早期预防意识。

1.2.2.1护士一级监控 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高危患者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分析难免压疮的情况,制定可行的防治计划。对极高危和院前压疮的患者立即报告护士长,征求患者同意留影像资料。(1)评估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保持会阴部清洁,大便失禁者应注意保护肛周皮肤。(3)定时更换体位,2~3小时翻身1次,按摩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4)瘫痪患者或病情不允许翻身的患者,可用多功能按摩床垫,骨隆突处可贴减压贴,也可用局部软垫减少受压。(5)加强营养的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6)床头挂防压疮警示卡。(7)严格进行床边交接制度。

1.2.2.2病区压疮管理员二级监控 压疮管理员每日科室高危压疮护理情况进行指导、督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向护士长提出护理质量改进建议。每月对科室高危人群的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科室高危压疮护理情况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定时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压疮护理新进展新技术培训。

1.2.2.3护士长三级监控 病区护士长每日对新呈报的高危压疮患者进行现场督导并检查网报评分是否正确签字确认。定期听取压疮管理员得护理质量跟踪统计分析汇报,了解科内高危压疮患者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实施情况。采用5W1H管理[3]了解高危患者的有关资料,对神经科压疮的高危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核实评估与患者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将压疮定位护理管理目标专项管理,设定管理目标值。每月对难免压疮和院前压疮进行动态质量监控,对科室存在的压疮管理缺陷进行单项质量否决。对压疮高危患者难免压疮申报和院前压疮申报每月统计数据,每半年度和年度评估分析报告及总结。

1.2.2.4护理部四级监控 护理部压疮专项压疮管理护士长负责复评新上报的高危压疮患者评分。到临床进行有效性指导,网络定期监控护理质量并组织院内会诊。每季度一次组织压疮小组专科护士培训压疮最新前沿的护理知识,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将分析、反馈并持续性改进共性问题上报护理部。对全院的压疮管理跟踪追访,从评估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压疮教育进行督查。把新入职及N0级护理人员是压疮知识的列为培训重点人群,聘请压疮护理专家授课。及时更新压疮管理内容、考核护士长压疮的管理实效、考核年轻护士压疮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情况,临床使用推广情况。对发生压疮的患者,护理部来临床现场指导、全面了解治疗情况、追踪观察护理及治疗效果。对于难免性压疮的患者,护理部定期查看临床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压疮管理,并追踪出院转归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责任护士管理效果评分、护理操作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1。

通过实施四级管理体系管理,压疮小组成员能结合专科疾病的护理特点,加强对护理人员压疮专科理论及技术知识学习培训,护理人员压疮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提升了,压疮护理质量提高了。

经研究,本资料显示,观察组压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压疮患者的管理效果评分(85.15±1.45)分、护理操作评分(89.45±1.2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通过对压疮患者实施四级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能取得显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管理效果。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密切,通过实施压疮四级管理体系管理,不仅加强了高危压疮的环节管理,同时注重了高危压疮护理技术指导与管理督导力度。临床护理人员对高危压疮患者实行正确的评估,获取准确的信息并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4],使患者压疮得到及时的预防与处理。病区护士长通过压疮护理信息系统,每月进行压疮分析,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临床压疮管理动态,有效提高压疮管理效率[5]。护理部通过四级管理体系控制了院内压疮发生率,改善高危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泠.2014版国际《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577-580.

[2]蒋琪霞,李晓华,王建东.医院获得性压疮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676.

[3]蒲丽辉,胡秀英,刘祚燕.老年患者压疮风险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5):540-541.

[4]吴雪华.压疮的临床护理新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3,71(3):463.

[5]高小雁,高明月,周正宏,等.PDCA管理法在术中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4,9(3):17-19.

[6]许丽敏,郎云琴,詹才胜,等.压疮防范措施的改进及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21-623.

论文作者:唐颖,林金生,廖竹梅,刘双,杨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四级管理体系在神经科高危压疮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唐颖,林金生,廖竹梅,刘双,杨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