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经验及启示_大学论文

国外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经验及启示_大学论文

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论文,教学经验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53(2007)01-0068-08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本科研究性教学的国家,在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新模式过程中,美国研究型大学大都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措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研究性教学中的重要举措,对我国本科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博耶委员会① 的两份报告引发并推动了美国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是在博耶委员会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的。博野委员会对研究性教学的推动主要是通过两个报告来体现的:1998年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以下简称“蓝图报告”)和2001年的《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以下简称“回顾报告”)。蓝图报告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了10条改革建议,要求研究型大学充分利用其研究的优势,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提出了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本科生研究性教学。

1998年前,部分研究型大学已开始本科生研究活动,但只是局部现象。蓝图报告后各研究型大学纷纷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真正将本科开展研究性教学付诸实践。2001年,博耶委员会对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由三部分构成:首先对全美123所研究型大学进行问卷调查,收回了91所大学的问卷(占71%);紧接着对40多所研究型大学负责本科教育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一至两小时的后续访谈;然后再组织多场由来自100多所大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的研讨会。最后从8个方面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进展进行分析,并做出总结,形成了《博耶报告三年回顾》,从报告的内容看,其核心是对研究性教学开展情况的叙述。

报告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为本科生参与研究提供了机会,具体情况如下:“16%的研究型大学中约有75%的本科生均参与科研;26%的研究型大学中有50%的本科生在特定领域参与科研;48%的研究型大学表示本科生科研活动较少,仅有25%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约9%的调查者未回答这一问题。”[1] 报告发表后,全美舆论普遍认为其将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进一步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构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

1.直接负责本科生研究活动的“中心指导组织”成立

根据博耶教育委员会在2001年所作的调查,大约60%的研究型大学已经建立了校级领导机构,以扩充和管理本科生科研。其中,21%的大学建立了“强力指导中心”,即建立一个组织来管理经费,制定全校性的政策,在扩充本科生科研和创造性活动机会方面负有广泛的责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研究办公室”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它的工作涉及到本科生研究工作组织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提供各种研究机会和项目申请的信息,组织项目申报、审核以及验收工作等。

38%的大学由系来管理经费和制定政策,在校一级只建立了“松散指导中心”,以负协调职责。这类指导中心的工作包括科研机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本科生科研成果的资助,科研成果的庆祝活动等。此外,在33%的大学里,本科生科研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是由系一级来管理的,而没有任何正式管理机构的大学仅占7%。

总体来说,这种校级的“中心指导组织”在为学生参加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在学生、教师与科研项目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本科生科研的顺利进行。

2.促进本科生积极参与研究的机制逐步完善

(1)设立本科生的科研项目。主要形式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项目”,哈佛大学的“独立研究项目”等等。前者向本科生提供了与学术人员和研究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使本科生能真正参与到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当中;而后者则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包括研究性项目和创造性设计工作,根据方案向学校提出申请,获得资金后独立完成项目研究。

(2)将学生参加科研纳入教学计划。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毕业学分要求为120,其中学生可以用20以上的学分来进行研究性工作,占总学分要求的六分之一以上。具体来说,在其本科生课程目录中有5门课程为特别研究课程(Special Studies Courses),学生在这5门课程中总共可以取得16学分来满足毕业所需的学分数。此外,课程目录中还有2门论文课程供学生选修。[2]

(3)设置与科研计划相关的课程。斯坦福大学为跨校从事科研的本科生开设了约23门与科学研究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质的研究方法论、社会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中调查的设计及研究技巧等。[3] 这些与科研相关的课程为促进学生更快、更高效地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了与研究性教学相配套的教师奖励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教授指导研究生科研一直受到大学重视,而本科生则处于不利地位。但是随着本科研究性教学的提出,教师奖励机制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博耶委员会一直主张建立一套促进优质本科教育的教师奖励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在教师职称提升和聘用终身教授时考虑教学因素,以及以其他方式激励教师努力开展优质本科教学。回顾报告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研究型大学都已实施了上述主张。具体地说,有41所大学(45%)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并已发生巨大变化;32所大学(35%)表示教师职称提升和聘用终身教职时,教学是一项主要考虑因素;27所大学(30%)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另有21所大学(23%)表示因系而异。

为了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不少研究型大学对于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在经费、工作评定上予以倾斜。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中,教师指导一名本科生,学校将给予500美元项目研究经费;又如麻省理工学院为了实现100%的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参加研究的目标,在教师聘任和提升过程中把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和新生研究指导等项目看作教学任务的一部分,要求各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三)面向本科生发表科研成果的多种杂志,推动了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为了鼓励本科生发表研究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美国研究型大学大都采取各种措施予以支持,加大对学生科研成果宣传力度。调查发现约有一半大学每年或每学期在全校或各院(系)范围内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展览。另有1/3左右的大学创办网站或杂志帮助发表其研究成果。

仍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该校每年投入15000美元经费,资助7种杂志,发表本科生科研成果,即伯克利本科生杂志、伯克利科学,加州工程师、思想者、政治家、本科生历史杂志、西弥斯(Themis Journal)。[4] 这些杂志的主要目的是为该校本科生发表研究成果提供阵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性对话以及学问的增长。此外,学校还为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学生提供版面费支持,对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提供旅费支持。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科研的积极性,为本科生科研创造了条件。

(四)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本的研究性课堂内外教学

1.研究性课堂教学

课堂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场所。美国课堂上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特别关注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在《回顾报告》中,被调查者一致认为他们正在探讨“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有近65%的被调查者强调所属大学是积极鼓励探究式学习的,并建立了相关机构帮助教师掌握推行探究式学习的技巧与方法。17%的被调查者认为探究式学习使他们大学的课程与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55%的被调查者认为发生了“一些”变化。

导论性课程适合于探究式学习。根据《回顾报告》,39%的人指出探究式学习在“少量”导论性课程教学中已“非常流行”,另外,分别有21%和20%的人认为这种“流行”体现在“几门”和“许多”导论性课程中,仅有3%的人认为探究式学习在导论性课程中没有推行。这些导论课强调“引导”,强调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还特别强调使学生接受特定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因而都具有相当的深度。

以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讨论课即“习明纳”(Seminar)深受学生喜爱。举办“习明纳”的教师一般都对某一课题进行过深入地研究,他们不但能够对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还乐意同同学们一起讨论。在课堂上一般是教师先简单的说明其研究情况,再由大家提问,随后教师本人进行解答,大家共同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除此之外,为提高学生兴趣,讲授法、答疑、小组工作、读书报告、社会调查、实习、实验等教学方法也会根据具体课程情况穿插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并不单调,教师通过设定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意识。

2.研究性课外教学

研究性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跳出课堂限制,将课内、外融为一体。

美国高校中普遍利用网络建立起了课程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一系列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撰写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完成必要的作业,为学生很好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提供了便利。

许许多多的科研小组、兴趣小组亦是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这些科研小组多是基于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而建立,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通常是由一名有威望的教授领导,小组里既有高水平的专家又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亦有高年级的本科生,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但有利于本科生独立科研精神的培养,同时对于其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亦至关重要。

此外,各种学术报告、文化讲座、社团活动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的存在,均开拓了大学生们的科技视野,增强了其才干,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与企业联系,促进研究性实践教学

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加强同社会、企业的联系,让大学生能够从现代企业和现实社会中,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机会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努力方向之一。从2002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成功地实施了本科生实践机会计划。积极参与这一计划的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单位很多,作为一项全新的与社会经济最新发展趋势同步、大学与社会企业合作双赢的计划,它使研究性教学走出课堂,与实践接轨,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为其以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六)强化新生研究训练,为后期研究性学习打基础

作为本科教育的开始,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得到了博耶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出发,各学校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大学经历的第一年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以探索为主的学习以及信息和观念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高校一般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开设由有经验的教师主持的研讨课,即讲基础课的教师应是登高问鼎的教师。课程围绕开拓学生视野,激发科研兴趣的目的而展开,重在让学生了解科研的意义。调查发现,有76所研究型大学(80%)为新生举办学术性的研讨班,其中有32所大学(42%)新生参加研讨班的比例在一半以上。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生讨论课项目”,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导读”等都为学生提供了这方面的有利指导。现在,伯克利每一学年共开设200多门讨论课,有3000多名新生参加。[5]

此外,美国大学还普遍开设了各种跨学科综合性的专题学术研讨课程,由有经验的教师主持,让新生们依照自己的兴趣报名选学,学生在规模很小(一般限定为10余人)的研讨班中,和教师一起从不同学科视角探究令人兴奋的热门问题,围绕主题查阅相关的富有见识的文献资料,听取导师的辅导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充满活力的讨论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特别有利于新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实践表明,研究性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查尔斯·韦斯特曾在北大百年校庆上说:“人家问我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我说没有什么秘密,我最大的秘密就是促进教学和研究的结合,尽可能把年轻人引导到科研领域。”[6]

三、启示与借鉴

作为一种充满探究含义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部早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特别倡导“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今研究性教学已经引起我国一些重点大学的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中国矿业大学1995年在工业自动化专业专门设立了创造方向的班级,从大一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这个班的30名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已经申请到了35项国家发明专利。但总体来说,除我国的个别研究型大学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外,大学研究性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制度,在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还微乎其微,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和做法,探索适宜我国的大学研究性教学。

(一)加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1.确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

没有研究的教学是传递性的教学,是把思想、思维引向过去、书本的教学;脱离教学的研究,不仅价值有限,而且导致对教学及其质量的巨大冲击,最终影响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

2.实施研究性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知识探索者,是通过探索进行学习的参与者。他们需要教师能同他们一起探索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研究机会。对于大学生主体来说,教学的研究性使他们学习生活充满了新意和挑战、诱惑和渴望,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和“研究”是不可分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完善本科生科研管理体制,促进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

1.建立组织与管理本科生科研的专门机构

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直接负责组织大学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的机构,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善。我国大学可以成立专门的“本科生科研组织”,集中组织、管理和促进本科生科研。该机构主要职责:一是为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二是建立本科生科研教学组织系统,拓宽本科生参加科研的机会和组织渠道。如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寻找合作研究机构,为本科生创造科研机会。

2.建立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机制

为了吸引学生参与研究,在教学管理上,应适当压缩本科生课程计划总学分数,为本科生科研提供必要的空间;为从事科研的本科生开设与科研相关的课程,为促进学生更快地了解研究、高效地进行研究奠定基础;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凡参加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提交研究报告或者研究论文,经评价合格者,可根据从事科研工作的工作量,给予不同的学分。

3.为本科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机会

我国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和类型相对单调,一般是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自行确定的项目比较少。应创造条件提供经费,鼓励学生自己立项。

(三)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研究性教师队伍

(四)将研究性教学改革作为发展环节整合到教学全过程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也就是研究性教学理念在实际行动中的落实。虽然在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研究性教学的做法,但往往是“点”,还未形成“面”实施,有必要向大学全学程延伸,将研究性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并且以各种教学制度的形式予以强化和贯彻,使其作为发展环节整合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

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研究性教学并非只能在研究型大学中开展。虽然研究型大学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对研究性教学起到支撑作用,也有利于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但研究性教学并非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因为,研究性教学的核心在于使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是“个体标准”,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教学。我们不必刻意追求学生的研究过程完全符合科学研究的严格程式,就这一点而言,研究性教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注释:

①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简称博耶委员会,成立于1995年,在本科研究性教学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标签:;  ;  ;  ;  ;  

国外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经验及启示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