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管理网拓扑信息管理设计方案

电信管理网拓扑信息管理设计方案

一、电信管理网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贾海宇[1](2019)在《智慧协同无线网络下面向服务需求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日益增长,海量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中,各种个性化定制化的网络服务越来越多,通信网络的数据流量飞速增长。然而,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对现有网络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网络架构中,不同的网络服务需要在专有的硬件设备中实现,当部署新的服务或对现有业务升级时,往往需要更新硬件设备,造成了巨大的费用支出。面对种类繁多的网络需求,当前互联网架构难以实现服务需求的灵活部署、删除、修改。针对上述问题,智慧协同网络在网络组件层中提出了新的组件模型,采用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将网络组件分为两部分:通用硬件平台和虚拟网络功能,极大地增加了网络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然而,如何策略性地在动态无线接入网络环境中,根据网络服务需求实现快速、高效地将虚拟网络功能部署在通用设备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重要挑战。本文在智慧协同网络的资源适配层中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需求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设计网络功能部署编排算法对网络功能进行优化编排和调度,智慧选择网络功能的部署节点和流量转发路径,可以实现无线接入节点、防火墙等多种网络功能的动态部署和资源优化,从而实现网络服务部署的可管可控。本文首先对无线接入环境下的智慧协同网络进行概述,并介绍了网络功能动态部署问题。其次,对网络功能部署机制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了面向服务需求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的总体设计框架,包括信息管理模块、编排决策模块、部署下发模块、需求更新模块及状态存储模块。面向不同的服务需求,提出了三种部署编排模型,分别是时延最小化模型、节点成本最小化模型和链路资源最小化模型。接下来,对功能动态部署机制的实现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各个模块的协调作用,实现了面向不同的服务需求,对通用组件资源进行编排和调度,从而将服务功能部署到通用组件中,并实现服务的数据传输。最后,在测试环境中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验证,并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本机制在智慧协同无线网络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能够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在无线接入网络环境下,实现网络功能的动态部署,并能够从时延、节点成本和链路资源三种不同角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杜向辉,刘成军,葛文海,芦东昕[2](2003)在《电信管理网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有效地管理网络中的电信设备的拓扑信息 ,介绍了电信管理网及拓扑管理的功能 ,提出了一种电信管理网络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

杜向辉[3](2004)在《基于J2EE的电信网管系统拓扑数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统一电信网络管理平台系统” 是中兴通讯成都研究所的商业项目之一。在该课题中,我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学习和研究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提出的各项TMN(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的技术规范,分析在统一电信网络管理平台中拓扑数据管理模块的功能需求,设计并开发拓扑管理模块的结构框架及其公共数据结构,最终实现了拓扑数据管理模块的功能。拓扑数据管理模块为统一电信网络管理平台中的其他应用模块提供了底层的数据支持,是各应用模块实施业务工作逻辑、展现业务数据外观的基础。在课题的设计中,参照了国内外同类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和测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基于J2EE的电信网管系统拓扑数据管理模块的逻辑结构。在系统中,拓扑管理模块按照功能分为客户端图形界面及服务端数据管理模块两部分。这两部分又按照其内部处理逻辑划分为更细的子功能模块。其中,拓扑管理客户端包括拓扑视图、拓扑模型管理子模块和业务代理子模块;拓扑管理服务端包括F口命令管理子模块、拓扑数据管理子模块、拓扑数据库访问控制子模块和拓扑数据采集子模块。在课题的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先进的体系架构以及J2EE相关的成熟经验和设计模式,使本课题最终实现的拓扑管理模块具有高效的运行效率,还有较好的独立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拓扑管理模块实现后,在平台系统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期的运行调试和性能改进,拓扑管理模块的功能根据需求不断完善,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网管项目的开发,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吴丹[4](2021)在《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电力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导致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检查需求。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为例,用电稽查工作量的增加给供电公司带来了工作效率、安全性及协调性等方面的挑战。针对乐山供电公司用电负荷逐年创历史新高的现状,结合公司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及其开发力量,本文采用移动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融合形式,对乐山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系统进行研制,用于稽查人员进行现场服务、数据分析与处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用电稽查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用电稽查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针对笔者所在的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现状,提出和确定课题的核心内容。其次,分析了乐山供电公司营销部门与用电稽查管理部门之间关于电力客户用电管理和数据信息的交互模式,对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对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总体软件架构、总体功能、网络拓扑和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其中,软件总体功能具体包括用户基础信息管理、用电稽查计划管理、电力客户窃电管理、电力用户违约管理和辅助办公管理。然后,采用最流行的B/S软件架构模式对电脑客户端进行开发,采用应用广泛的Android平台架构对移动客户端进行开发,均采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了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核心功能、软件界面和系统数据库。最后,为验证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套仿真测试平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基本满足乐山供电公司的实际需求,对影响系统功能使用的漏洞进行了深入修复,软件的响应时间均在用户的承受范围内,达到了本文的预期目标。

林雪[5](2020)在《电力通信网中故障驱动的业务重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电力通信网支撑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彼此耦合紧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不断深入建设,其网络结构日渐复杂化,承载的业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传输的信息量有增无已。然而,无可避免的网络故障将直接导致电力系统的运行异常,造成大量信息丢失,影响人民基本生活且范围广泛。同时,电力通信网对于生存性的高要求也决定了电力通信网应该具备优秀的故障恢复能力。因此如何应对网络故障减少损失是当前电力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不断提升的网络灵活性使得业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调配,为业务重构提供了可行性与现实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两种不同故障情况的恢复机制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电力通信网并发故障业务重构机制。针对电力通信网多点并发的故障情况,本文综合考虑了电力通信网各个安全区业务的不同特征需求和各异的重要度,结合强化学习,通过对未受损业务按需进行重构的方案,实现对网络带宽资源碎片的整合,完全恢复关键业务。该机制在提高业务重构成功率的同时,能够均衡网络各链路的风险度,使业务尽可能均衡地承载于网络中。仿真结果显示,该机制在时延和网络资源增加的容许范围内,获得了更高的业务重构成功率和更低的网络风险。二、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意识的电力通信网区域内连续故障业务重构机制。针对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各网络组件故障时间的不同、继而造成业务重构路径失效形成连续故障的问题,本文为业务设置了风险上限和下限两个阈值,将端到端风险高于上限的未受损业务视为濒危业务。该机制引入多智能体强化学习,为濒危业务和已受损业务进行重构,以此提升业务恢复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故障对网络元件影响的概率大小对业务重构的影响较大,在具有较低影响概率的网络中,停止工作的网络元件数量以及需要重构的业务数量较低;同时,较低的风险阈值下限意味着需要重构更多的濒危业务。该机制不仅适用于网络故障发生后的被动恢复,也适用于一些灾难来临前的主动保护。相对于无风险意识的业务恢复或保护机制,该机制能够同时降低网络故障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潜在风险隐患的可能损失。三、设计开发了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仿真平台。针对当前缺少实用合理的手段对各类规划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的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应用于电力通信网的业务重构仿真平台。该平台提供了易用的可视化操作界面,能够更方便地评估网络的运行质量、验证分析网络规划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同时将本文提出的两种业务重构机制应用至该平台中。

郭子轩[6](2020)在《基于EasyMesh技术的无线Mesh异构融合组网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WLAN技术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无线接入的要求,因此发展出了无线Mesh网络技术,相对传统无线Wi Fi技术而言,它拥有稳定、灵活、高效的优势,但是在网络需求日益膨胀的今天,单纯的Mesh网络技术在很多大范围、多用户、高负载、强干扰的应用环境下往往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其面临着兼容性差、传输质量低、抗干扰性弱等问题,因此在许多场合,我们希望能够将无线Mesh网络与其他类型网络融合使用,以满足需求。基于上述无线Mesh技术的缺憾,本文将提出有线网络与无线Mesh网络融合的方案,并在Linux内核系统环境下予以软件实现,完成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的设计、实现与测试,实现在维持网络稳定之余提升整体传输质量的目标。另一方面,IEEE在无线Mesh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EasyMesh标准,该标准基于IEEE 1905.1的思想,将Mesh与多种其他网络类型进行异构融合,但当前该技术仍处于协议研究阶段,本文便基于对EasyMesh技术的研究,设计Mesh异构融合组网组网方案,在弥补Mesh网络缺陷的同时发扬其兼容性好、健壮性强、可扩展性强的优势,通过异构融合组网提升网络的整体传输质量。本文首先对无线Mesh技术协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不足提出Mesh网络与有线网络组网的需求,经过需求分析给出技术路线,根据关键技术划分功能模块,并设计整个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的框架;然后对Linux系统内核与方案相关的模块与结构进行简单研究,在Linux平台上对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进行软件实现;之后在给定的软硬件环境下对实现的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进行测试,以验证各模块和系统整体功能是否符合预期;最后,基于对EasyMesh技术的研究,提出基于EasyMesh的无线Mesh异构融合组网方案,从多方面给出其技术路线,并进行性能分析。

刘小飞[7](2019)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校园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校园网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学校各个业务有序稳定的开展,因此,研究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为高校设计出一套高可用性、技术先进、稳定安全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主要研究内容分三个方面:研究内容一,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出一套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在校园网基础架构安全体系中重点研究互联网出口区域、内网区域、服务器及系统区域,经过一系列实验,通过绘制拓扑图来展现研究成果;校园网络安全制度保障机制中重点研究各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上网用户的管理、应急预案的实施;应用系统分析和防范重点研究高校应用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通过本章节的研究,综合性地提出了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建设架构。研究内容二,在研究内容一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思路及下一步建设目标。通过对学校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网络中提出了网络出口区域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多出口、备份线路、安全管控设备的部署等方式解决。校园网内部区域采用分层式模型架构进行搭建,关键设备如汇聚及接入交换机采取VLAN划分、ACL策略、冗余链路、链路聚合等技术进行设计。在服务器区域,重点为保护所承载的各类业务系统,通过架设服务器网关,统一身份认证、云安全管理平台等安全设施进行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通过调研、走访、咨询等方法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现有的管理制度。最后完成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搭建。研究内容三,针对设计的系统架构以及在陕西交院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对网络出口区域和服务器区域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攻防测试,取得了良好的防范效果。

包涛涛[8](2019)在《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泛在电力物联网采用终端-边缘-网络-应用架构,基于群智感知实现电网生产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客户定制服务全链的全面感知、泛在连接、融合共享、精准应用。电力无线专网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载用电信息采集、电力负荷控制和配用电自动化等业务。电力无线专网经过多年分期、分批建设和多次设备更新,基站配置和终端安装的原始参数和记录极不完整,基站和终端的规范化管理和运维缺乏科学有效的集中管理平台,设备定员、仪表工器具配置和维修作业指派一直缺乏科学的依据。本文设计和开发一套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各类基站位置、基站配置以及终端设备地理位置、归属基站、工作频点、发射功率的快速查询和基于GIS的可视化呈现,优化维修作业指派的工作;内置各类基站的无线电波覆盖预测和分析功能,为新增基站选址和原建基站迁址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保障电力无线专网管理、维护以及扩容规划、建设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结合电力无线专网建设、管理和运维的实际需要,本文设计的集中管理系统具备基础信息维护和资源(基站、终端、频率、功率)管理;配置参数(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地理信息)管理;配置参数调整和分发以及基站无线电波覆盖预测和分析功能。根据电力无线专网采用的三层网络架构,将集中管理系统划分为汇聚基站管理、地面基站管理、终端设备管理和覆盖预测分析四个子系统。其中,汇聚基站子系统负责汇聚基站位置、配置、覆盖查询和可视化效果呈现;地面基站子系统则负责地面基站位置、配置、覆盖查询和可视化效果的呈现;终端设备子系统主要负责终端设备位置、归属基站、工作频点、发射功率查询、数据更新和可视化呈现;覆盖预测分析子系统主要负责汇聚基站和地面基站的无线电波覆盖预测分析,并根据编制信息和可用通信资源对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配置参数等进行统一规划,指导电力无线专网部署和优化。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设计和开发的集中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靖小伟[9](2017)在《基于IPv6的油气水生产专网建设与安全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是现代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基于IPv6的工业生产网建设和应用,加快IPv6规模化部署,对于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基于IPv6专网的安全防护研发及应用试点工程”项目由中国石油承担(文号:发改办高技[2012]1468号),在大庆油田开展了基于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的安全防护研发及应用试点工程,是大型国有企业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示范试点。本论文针对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架构及其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1)提出并设计了基于IPv6的油气水生产专网架构。专网覆盖油田13个采油厂,69个作业区,近800个小队,规划申请/21位的IPv6地址空间,其地址空间仅次于运营商,是全国最大的IPv6工业生产专网;专网规划设计多种技术,为油气生产数据传输和视频监控提供了网络支撑,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形成了16项企业标准。(2)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Pv6的生产专网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在专网中,划分网络安全域,设计部署无线接入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行为审计、防病毒,构建安全、可信的DNS服务,定制实现网络过渡的DNS64域名转换。按照等级保护第三级的要求,制定测评指标、测评方法,设计测评过程,完成测评,符合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3)设计实现了油气生产数据加密传输的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设计了在IPV6环境下数据传输的加解密LIC算法,同时实现了对接入终端的安全管控。考虑RTU功能、性能、安全要求,包括物理设计、插槽设计、无线传输等,加密板卡的工作温度区间为低温-40摄氏度,高温70摄氏度,在性能方面能够适应大庆油田极端环境,确保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信号稳定传输。(4)验证了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的传输性能和安全性。结合产品参数验证了IPv6技术在生产环境中业务数据采集、传输、展示等性能。通过网络测试、设备测试、软件测试、无线加密测试等验证了IPv6生产网的传输性能和安全性。

冯俊[10](2010)在《支持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改造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指导思想是“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企业级、实时、共享的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简称“BSS”)的整合改造,实现营帐信息数据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加强对针对性营销的支撑,提升客户感知度;充分利用好现有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简称“OSS”)中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应用开发和使用力度,做好与前端、财务、统计和规划建设等的衔接;稳步推进管理支撑系统(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简称“MSS”)的升级改造。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完备的网络平台来支撑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营方面,需要统一开放的业务平台架构,以实现语音和多媒体等各类增值业务的灵活捆绑和平台共享,实现网络、业务的快速部署和各类宽窄带融合业务的全面高效支撑。目前支撑网络的网络IP地址管理混乱;网络冲突域无管理;网络广播域无管理;网络带宽存在瓶颈;网络拓扑缺乏有效管理;网络不安全因素较多;网络缺乏管理资料;网络可管理性较差;网络可扩展性不好;网络存在大量无效广播;网络易受到病毒攻击。为此,电信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网络,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建设新的能承载各种业务的DC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网络。对网络重新进行规划、部署。建设一个有效的电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网络。本文介绍了电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网络论证及实施的过程,讨论了MPLSVPN特点及电信业务的各种网络支撑需求,阐述了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设计了满足各种业务需要的综合网络建设方案,实施了设计后的网络工程,总结了网络实施的效果及达到的目的,提出了基于MPLS VPN的综合信息管理网络能提供广泛的网络支持可应用于政务网络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网络建设。

二、电信管理网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信管理网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协同无线网络下面向服务需求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功能虚拟化标准
        1.2.2 虚拟网络功能部署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智慧协同网络
    2.2 服务功能链与资源分配
    2.3 无线接入服务功能部署
    2.4 服务功能链封装与路由
        2.4.1 OpenFlow技术
        2.4.2 NSH协议
    2.5 本章小结
3 面向服务需求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功能动态部署机制总体设计
        3.2.1 整体框架设计
        3.2.2 机制模块设计
        3.2.3 工作流程设计
    3.3 部署机制模块设计
        3.3.1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3.3.2 编排决策模块设计
        3.3.3 部署下发模块设计
        3.3.4 需求更新模块设计
        3.3.5 状态存储模块设计
    3.4 部署编排算法设计
        3.4.1 部署编排算法参数设计
        3.4.2 基于时延考虑的部署模型
        3.4.3 基于节点成本考虑的部署模型
        3.4.4 基于链路资源考虑的部署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服务需求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实现
    4.1 总体实现流程
    4.2 部署机制模块实现
        4.2.1 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4.2.2 编排决策模块实现
        4.2.3 部署下发模块实现
        4.2.4 需求更新模块实现
        4.2.5 状态存储模块实现
    4.3 部署编排算法实现
        4.3.1 基于时延考虑的部署算法实现
        4.3.2 基于节点成本考虑的部署算法实现
        4.3.3 基于链路资源考虑的部署算法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功能测试与性能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2.1 信息管理模块验证
        5.2.2 编排决策模块验证
        5.2.3 部署下发模块验证
        5.2.4 需求更新模块验证
        5.2.5 状态存储模块验证
    5.3 性能测试
        5.3.1 基于时延考虑的部署算法性能分析
        5.3.2 基于节点成本考虑的部署算法性能分析
        5.3.3 基于链路资源考虑的部署算法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电信管理网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拓扑信息管理功能简介
3 一种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
    3.1 拓扑管理模块功能子模块的划分
    3.2 F口命令管理子模块
    3.3 拓扑数据管理子模块
    3.4 拓扑数据库访问控制子模块
    3.5 拓扑数据采集子模块
4 结束语

(3)基于J2EE的电信网管系统拓扑数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TMN基础
    2.1 TMN概要
        2.1.1 TMN的产生
        2.1.2 TMN的定义
        2.1.3 TMN的特点
    2.2 TMN的功能体系结构
        2.2.1 功能块
        2.2.2 参考点
    2.3 TMN的信息体系结构
        2.3.1 管理者(Manager)/代理者(Agent)概念
        2.3.2 Manager/Agent 互通
    2.4 TMN的物理体系结构
        2.4.1 物理块
        2.4.2 TMN标准接口
        2.4.3 TMN协议栈
第3章 技术背景介绍
    3.1 J2EE概述
        3.1.1 J2EE的产生
        3.1.2 J2EE的四层模型
        3.1.3 J2EE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3.2 EJB概述
        3.2.1 EJB介绍
        3.2.2 EJB组件的类型
        3.2.3 EJB组件在平台拓扑管理模块中的应用
    3.3 MVC模式的运用
第4章 基于J2EE的电信网管系统的实现
    4.1 TMN网管系统现状
    4.2 J2EE实现网管系统的优势
    4.3 网管系统总体设计
        4.3.1 系统总体结构
        4.3.2 子系统功能
        4.3.2.1 平台支撑功能PSF
        4.3.2.2 网元中介功能EMF
        4.3.2.3 管理信息功能MIF
        4.3.2.4 管理应用功能MAF
        4.3.2.5 公用应用功能CAF
        4.3.2.6 公共服务功能CSF
        4.3.2.7 工作站功能WSF
第5章 拓扑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拓扑管理简介
    5.2 拓扑管理相关概念
    5.3 拓扑管理模块总体设计思路
    5.4 拓扑管理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5.4.1 拓扑管理客户端简介
        5.4.2 设计机制
        5.4.2.1 拓扑管理客户端拓扑模型结构
        5.4.2.2 拓扑模型的锁机制
        5.4.2.3 拓扑树模型的过滤
        5.4.2.4 拓扑业务代理屏蔽通信细节
    5.5 拓扑管理服务端的设计与实现
        5.5.1 拓扑管理服务端简介
        5.5.2 F口命令管理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5.5.2.1 功能
        5.5.2.2 设计机制
        5.5.2.3 实现
        5.5.3 拓扑数据管理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5.5.3.1 功能
        5.5.3.2 设计机制
        5.5.3.3 实现
        5.5.4 拓扑数据库访问控制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5.5.4.1 功能
        5.5.4.2 设计机制
        5.5.4.3 实现
        5.5.5 拓扑数据采集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5.5.5.1 功能
        5.5.5.2 设计机制
        5.5.5.3 实现
第6章 结论
    6.1 系统功能
    6.2 系统特性
    6.3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 拓扑管理视图界面
作者简历
学术成果

(4)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用电稽查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问题
    1.4 论文大纲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2.1.1 系统总体业务需求
        2.1.2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2.1.3 系统网络结构需求
    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2.1 可行性需求分析
        2.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3 软件开发相关理论
        2.3.1 Android平台架构
        2.3.2 B/S与C/S架构
        2.3.3 .NET Framework架构
    2.4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2.4.1 网页开发技术
        2.4.2 VPN网络访问技术
        2.4.3 数据库技术
    2.5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5.1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2.5.2 系统总体网络拓扑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3.1 电力客户用电分析
    3.2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3.2.1 系统的整体设计
        3.2.2 移动客户端软件的功能设计
        3.2.3 电脑客户端软件的功能设计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E-R图
        3.3.2 数据表结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4.1.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4.1.2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4.1.3 用电稽查计划管理模块的实现
        4.1.4 电力客户窃电管理模块的实现
        4.1.5 电力用户违约管理模块的实现
        4.1.6 辅助办公管理模块的实现
    4.2 软件测试
        4.2.0 软件测试环境搭建
        4.2.1 软件功能测试
        4.2.2 软件性能测试
        4.2.3 测试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电力通信网中故障驱动的业务重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网络结构复杂化
        1.1.2 业务需求多样化
        1.1.3 网络故障无可避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见业务重构技术
        1.2.2 业务重构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面向并发故障的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机制
        1.3.2 面向区域连续故障的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机制
        1.3.3 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仿真平台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Q-Learning的并发故障业务重构机制
    2.1 问题描述
    2.2 模型建立
    2.3 Q-Learning算法
        2.3.1 学习效率
        2.3.2 折扣因子
        2.3.3 奖励Reward
        2.3.4 行为准则表Q-Table
        2.3.5 动作选择策略
        2.3.6 未受损业务按需重构
        2.3.7 算法流程
    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2.4.1 仿真数值设定
        2.4.2 影响因子的分析
        2.4.3 网络负载的影响
        2.4.4 网络故障规模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风险意识的区域内连续故障业务重构机制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建立
    3.3 Actor-Critic算法
        3.3.1 奖励Reward
        3.3.2 学习方式
        3.3.3 Actor与环境的设定
        3.3.4 濒危业务的选择
        3.3.5 动作空间
        3.3.6 有效动作空间
        3.3.7 动作选择策略
        3.3.8 算法流程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1 仿真条件设定
        3.4.2 故障模型的影响
        3.4.3 业务风险阈值的影响
        3.4.4 灾后恢复
        3.4.5 灾前保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通信网业务重构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2 平台设计
    4.3 关键功能块
        4.3.1 可视化界面
        4.3.2 任务管理
        4.3.3 资源管理
    4.4 功能展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EasyMesh技术的无线Mesh异构融合组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无线Mesh协议研究
    2.3 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需求分析
    2.4 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技术路线
    2.5 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整体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软件实现
    3.1 引言
    3.2 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概述
    3.3 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软件结构分析
    3.4 系统功能模块软件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Mesh有线无线融合系统功能测试
    4.1 引言
    4.2 测试目标分析
    4.3 测试工具及环境介绍
    4.4 系统功能模块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Easy Mesh的异构融合组网方案研究
    5.1 引言
    5.2 现有Easy Mesh标准和协议框架
    5.3 Easy Mesh异构融合组网需求分析
    5.4 基于Easy Mesh的 Mesh网络融合方案研究
    5.5 Easy Mesh异构融合网络方案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
        1.1.1 项目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向
        1.3.1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探析
        1.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及研究
        1.3.3 技术关键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的设计方案
    2.1 网络出口安全设计的设计方案
        2.1.1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的现状分析
        2.1.2 校园网络出口区域安全部署设计
    2.2 网络内部基础架构的设计方案
    2.3 网络应用系统及用户终端安全的设计方案
        2.3.1 高校应用系统的分析
        2.3.2 多平台的一体化,实现数字化(智能)校园的本质
        2.3.3 搭建各类防护系统,防止不法分子侵入网络
    2.4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
    2.5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实验模型搭建
第三章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安全解决体系的研究建设
    3.1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架构分析
    3.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3.3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安全架构的分析及设计
        3.3.1 校园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
        3.3.2 设计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评估
    4.1 建立网络安全实验室进行攻防实验
        4.1.1 出口区域安全实验
        4.1.2 服务器区域安全实验
    4.2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4.3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前景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介绍
2 新型电力无线专网网络结构
    2.1 新型电力无线专网网络结构
    2.2 汇聚基站层的功能
        2.2.1 汇聚基站
        2.2.2 汇聚基站资源分配
        2.2.3 路径损耗模型
    2.3 地面基站层的功能
        2.3.1 地面基站
        2.3.2 地面基站组网架构
        2.3.3 电波覆盖预测模型
    2.4 电力终端层的功能
    2.5 本章小结
3 集中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用户需求
        3.1.2 功能需求
        3.1.3 性能需求
    3.2 系统整体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总体设计
        3.2.3 功能设计
        3.2.4 界面设计
    3.3 相关技术研究
        3.3.1 C#技术
        3.3.2 Ado.Net
        3.3.3 Arcgis技术
        3.3.4 Sqlserver数据库
        3.3.5 Javascript
        3.3.6 Devexpress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与展示
    4.1 系统界面实现
        4.1.1 显示基站终端全部信息
        4.1.2 管理基站终端信息
        4.1.3 显示单基站(终端)信息
        4.1.4 获取行政区域
        4.1.5 功能总结
    4.2 基站终端管理系统实现
        4.2.1 查询功能
        4.2.2 编辑功能
        4.2.3 批量导入导出
        4.2.4 删除功能
        4.2.5 功能总结
    4.3 网络规划系统实现
        4.3.1 地图基本工具
        4.3.2 网络规划系统功能介绍
        4.3.3 网络规划系统功能实现
        4.3.4 功能总结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基于IPv6的油气水生产专网建设与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国家IPV6战略
        1.1.2 企业数字化油田战略
        1.1.3 油气水井生产物联网规划
        1.1.4 试点项目要求以及对国家和企业战略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主要贡献点
    1.4 文章体系架构
第2章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
    2.1 IPV6技术发展现状
        2.1.1 IPV6网络应用技术
        2.1.2 真实源地址验证防护
        2.1.3 IPV4与IPV6的过渡技术
        2.1.4 IPV4与IPV6协议安全的差异分析
    2.2 国内外IPV6应用现状
    2.3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业务需求分析
    2.4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安全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架构设计
    3.1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建设挑战
    3.2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架构设计遵循的原则
    3.3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功能范围
    3.4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架构设计
        3.4.1 专网与企业网
        3.4.2 专网骨干网络
        3.4.3 采油厂IPV6网络
    3.5 IPV6地址规划
        3.5.1 IPV6地址申请
        3.5.2 IPV6地址规划
        3.5.3 IPV6地址分配策略
    3.6 IPV6与IPV4过渡设计
        3.6.1 IVI地址转换系统
        3.6.2 改进和定制开发
    3.7 专网网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安全体系设计
    4.1 安全需求
        4.1.1 面临的威胁
        4.1.2 业务安全要求
        4.1.3 法规依从性要求
        4.1.4 安全设计原则
    4.2 基于等级保护的安全体系框架设计
    4.3 安全区域的划分
        4.3.1 安全域划分
        4.3.2 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区域
        4.3.3 边界安全防护
        4.3.4 无线接入加密安全防护
        4.3.5 数据中心区域
        4.3.6 接入源地址认证
    4.4 安全技术体系
        4.4.1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架构
        4.4.2 网络边界防护
        4.4.3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数据中心边界防护
        4.4.4 无线接入防护
        4.4.5 SAVI技术方案
    4.5 安全管理和控制体系
    4.6 边界安全控制机制
        4.6.1 专网边界需求分析
        4.6.2 安全接入设计方案
    4.7 RTU端点安全接入
    4.8 RTU数据安全保障
        4.8.1 软硬件技术需求
        4.8.2 TF加密卡功能介绍
        4.8.3 RTUSAFELIB接口设计
        4.8.4 RTU的数据连接
        4.8.5 对RTU的改进
    4.9 标准和规范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量级分组加解密算法设计
    5.1 LIC算法的编制描述
    5.2 LIC算法的加密过程
    5.3 LIC算法的解密过程
    5.4 LIC算法的密钥扩展过程
    5.5 LIC算法的安全性分析
        5.5.1 差分/线性分析
        5.5.2 不可能差分/零相关线性分析
    5.6 LIC算法的实现效率
        5.6.1 硬件实现效率
        5.6.2 软件实现效率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IPV6油气水生产专网实施验证
    6.1 生产专网部署
    6.2 IPV6地址分配
    6.3 网络流量测试
        6.3.1 测试内容
        6.3.2 测试环境
        6.3.3 测试方法
        6.3.4 测试结果
    6.4 接入数据加密测试
        6.4.1 第一阶段测试
        6.4.2 第二阶段测试
        6.4.3 第三阶段测试
    6.5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
        6.5.1 测评指标
        6.5.2 测评方法
        6.5.3 测评过程
        6.5.4 测评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规划和设计得到验证的成果
    7.2 试点工程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7.3 研究体会
    7.4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0)支持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改造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动态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技术分析
    2.1 电信DCN网络
    2.2 BGP/MPLS VPN
        2.2.1 虚拟专用网
        2.2.2 MPLS VPN的工作原理
        2.2.3 MPLS VPN的优点
    2.3 BSS、OSS和MSS
    2.4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需求分析
        2.4.1 网络
        2.4.2 横向网络
        2.4.3 纵向网络
        2.4.4 网络改造必要性
        2.4.5 网络改造目的
        2.4.6 网络业务分析及初步设想
第三章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设计
    3.1 网络设计原则
    3.2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VPN实现方案
        3.2.1 MPLS实现及业务介绍
        3.2.2 VPN解决方案
        3.2.3 MPLS VPN规划
    3.3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网间网IP地址设计
        3.3.1 PE的管理地址(Loopback地址)
        3.3.2 交换机的管理地址
        3.3.3 PE-PE的互连地址
        3.3.4 PE-CE的互连地址
    3.4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路由规划
        3.4.1 内部路由协议(IGP)选择
        3.4.2 RIP(路由信息协议)
        3.4.3 OSPF(开放最短路径路由协议)
        3.4.4 EIGRP(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3.4.5 IS-IS(中间系统-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3.4.6 外部路由协议(EGP)设计
        3.4.7 自治域选择
        3.4.8 BGP协议规划
        3.4.9 IGP协议规划
        3.4.10 静态路由规划
    3.5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安全实施方案
        3.5.1 网络物理层安全
        3.5.2 网络结构安全
        3.5.3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的物理及结构安全保证
        3.5.4 网络安全控制
    3.6 网络建设方案
        3.6.1 网络结构方案
        3.6.2 承载网扩展建议
    3.7 应用系统隔离与互访方案
        3.7.1 应用系统隔离与互访需求分析
        3.7.2 VLAN+ACL的技术分析
        3.7.3 VPN技术分析
        3.7.4 隔离与互访的技术总结
        3.7.5 方案一:VLAN+ACL方案
        3.7.6 方案二:MPLS/BGP VPN方案
        3.7.7 应用系统隔离与互访方案总结
    3.8 QoS业务控制和流量工程
        3.8.1 流量工程概述
        3.8.2 QoS服务模型
        3.8.3 流量工程实现
        3.8.4 接入点的业务区分和带宽分配
        3.8.5 业务汇聚层和核心层的QoS保证
        3.8.6 流量工程与QoS
        3.8.7 网络的备份
        3.8.8 QoS策略
    3.9 网络管理
        3.9.1 网管的体系结构
        3.9.2 网管系统对多种设备的一体化管理
        3.9.3 网管的接口和组网能力
        3.9.4 网管的功能
第四章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项目试点实施
    4.1 网络设备调整
    4.2 网络配置规划
        4.2.1 IP地址规划
        4.2.2 VLAN规划
        4.2.3 路由优化
        4.2.4 应用系统的VPN规划
        4.2.5 通过RT配置实现控制
        4.2.6 多角色服务器
        4.2.7 多角色客户端
    4.3 具体举措举例
        4.3.1 消除单点故障,增强网络可靠性
        4.3.2 提高网络带宽
        4.3.3 网络拓扑清晰化,方便维护
        4.3.4 增加了高性能新设备,降低网络故障
        4.3.5 实现了VPN划分,优化了整个网络
    4.4 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改造工程的内容
    4.5 改造举措举例
        4.5.1 网络的VTP域以及VLAN的划分
        4.5.2 市内各节点资料
        4.5.3 VPN资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电信管理网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协同无线网络下面向服务需求的功能动态部署机制研究[D]. 贾海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2]电信管理网中拓扑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J]. 杜向辉,刘成军,葛文海,芦东昕. 计算机应用, 2003(S2)
  • [3]基于J2EE的电信网管系统拓扑数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D]. 杜向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04(01)
  • [4]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电力通信网中故障驱动的业务重构机制研究[D]. 林雪.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基于EasyMesh技术的无线Mesh异构融合组网研究[D]. 郭子轩.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及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 刘小飞. 长安大学, 2019(07)
  • [8]电力无线专网集中管理系统的开发[D]. 包涛涛. 重庆大学, 2019(01)
  • [9]基于IPv6的油气水生产专网建设与安全保障研究[D]. 靖小伟. 清华大学, 2017(04)
  • [10]支持电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改造设计与实施[D]. 冯俊.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电信管理网拓扑信息管理设计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