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_褚杰 于宗琴 于雷

丹参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_褚杰 于宗琴 于雷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学校 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本文从丹参的剂型、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合理应用方面做一综述,为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相互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一般可归为两大类,即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 ⅡA、隐丹参酮等,目前均以丹参酮作为脂溶性有效成分的参考指标。水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甲酯及丹酚酸 A、B、C等。虽对水溶性成分研究较晚但进展迅速,其中丹参素是丹参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丹参多酚酸盐也是丹参中重要的有效活性物质,2005版国家药典首次将丹酚酸B作为丹参片的质控标准。丹参复杂的药理活性使其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丹参的剂型、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做一综述,为丹参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丹参剂型

目前出现了很多含有丹参的制剂,临床常用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合剂、冲剂、膏剂、注射液、气雾剂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贴剂、滴丸、微胶囊等。

中药透皮给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不断受到关注,临床报道有效率达80%以上。经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丹芪益心贴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但丹参的有效成分经皮透过率较低,改善其透皮效果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复方丹参滴丸是传统片剂的改进剂型,由丹参、三七、冰片3味药组成。综合了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并避免了其缺点,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已圆满完成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安全有效,其开启中药国际化的新篇章。

丹参的纳米脂质体目前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研究非常广泛。如冷冻干燥法制备隐丹参酮纳米脂质体,薄膜超声法制备丹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粒等,这种新剂型能增强丹参制剂的抗氧化性,有助于提高丹参类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疗效,为丹参临床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 丹参药理作用

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并能调节心律,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因其作用广泛且疗效确切,故丹参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心绞痛、冠心病、心梗等;丹参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钙拮抗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保护肝细胞;丹参还能改善肝脏、脾脏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液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肝病变的改善和恢复;丹参能扩张胃黏膜血管、改善胃黏膜血供及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溃疡周围炎症吸收,促进胃黏膜的生长,加快上皮细胞的修复,从而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溃疡愈合;丹参能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尚能清除氧自由基,延缓衰老;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还有较温和的雌激素活性和抗雄激素的作用等。丹参的药理作用广泛,故在临床上频繁使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是其安全用药中的一大问题,需要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3.药物相互作用及合理应用

3.1 丹参与华法林

丹参能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在小鼠体内研究了丹参对华法林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影响,表明丹参能增加华法林的吸收速率,增大AUC(药时曲线下的面积)和Cmax(最大血药浓度),并能延长消除半衰期;但能减少CL(清除率)和Vd(表观分布容积) [1]。

华法林为口服的抗凝药,广泛用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血栓、外周动脉血栓、缺血性冠脉综合症等患者的常用药。在国内外丹参都是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中药。丹参制剂能增强了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同时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大。一旦服用华法林出现大出血或凝血时间与预计不同时,医师或临床药师应该高度重视潜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如是否服用了丹参的制剂。

3.2 丹参与地高辛

研究发现丹参具有地高辛样免疫反应性[2]。地高辛蛋白结合率(25%)较低而地高辛样免疫反应物具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且经FPIA法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升高,用MEIA法时则见血清地高辛浓度降低。可知丹参具有地高辛样免疫反应性,而抗地高辛抗体Fab片段能够中和丹参的药理有效成分,使其地高辛样免疫反应性完全消除。

3.3 丹参与水杨酸盐

在体内有游离型药物和结合型药物两种,而大多数仅有游离型药物发挥药效。丹参的蛋白结合能力(50-70%)较强,主要结合血浆中的白蛋白。水杨酸盐类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起到非特异性抗炎止痛作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阿司匹林(aspirin)。水杨酸盐有强蛋白结合力,与丹参合用时与丹参竞争结合白蛋白,使得两者游离的药物浓度都增大。

复方丹参滴丸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疗中血小板聚集率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3],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增强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两药有协同抗血小板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丹参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以相互增效,在药理效应方面二者有协同作用,合用时两者游离的药物浓度都增大,由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大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合用时应注意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适当的调整剂量。

3.4 丹参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能产生超氧基团和过氧化氢,在Fe3+或Cu2+的催化下,生成毒性很强的羟自由基,损伤细胞组分中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此为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耳、肾毒性的原因之一。丹参注射液可拮抗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对豚鼠内耳的损伤[4],其机制主要为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从而使能与超氧化物发生自由基连锁反应,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造成内耳细胞损伤的NO的合成与释放减少。此外,丹参还能通过诱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从而抑制毛细胞凋亡。

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肾毒性和耳毒性而抑制其广泛应用,但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高,价格低廉的优势,使得其在临床上仍然常用。丹参可能作为预防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和肾毒性的药物,二者合用将会减少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扩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应用。

3.5 丹参与乙醇

研究表明丹参能减少Sardinian嗜酒鼠的酒精摄取量[5]。次丹参酮可能是起作用的主要成分,能减少酒精的摄入并延缓其吸收。丹参这一效应使其有成为醒酒药和对抗酒精中毒药的可能。

3.6 丹参与CYP酶

丹参能增强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6-8],使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的药物代谢加快,而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如丹参可加快地西泮的代谢;隐丹参酮能显著地诱导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而对CYP酶其他亚型无明显影响,提示经CYP1A2代谢的药物在临床上与隐丹参酮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丹参酮ⅡA 能显著诱导CYP1A2酶及CYP2E1酶的活性以及基因、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能增强CYP2C19的活性,但对基因、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对包括CYP3A1在内的其他亚型没有影响。可知丹参可能影响多种药物的代谢,进而存在相互作用,合并其他药物时应高度重视,以防合并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小结

丹参作为传统的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调节的特点,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故常常与他药合用,潜在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用药安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丹参药理效应、新剂型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总结,能更好地为丹参的合理应用提供服务,对推动复方丹参制剂新剂型的研制,促进中药制剂与世界接轨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Chan K, Lo AC, Yeung JH, et al. The effects of Danshen(Salvia miltiorrhiza) on warfarin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warfarin enantiomers in rats[J].J Pharm Pharmacol.2015,47(5):402–406.

[2] Dasgupta A, Actor JK, Olsen M, et al. In vivo digoxin-like immunoreactivity in mice and interfer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in serum digoxin measurement: elimination of interference by using a chemiluminescent assay[J]. Clin Chim Acta

2014,317 (1-2):231-234.

[29] Dasgupta A, Szelei-Stevens KA. Neutralization of free digoxin-like immunoreactive components of oriental medicines DanShen and Lu-Shen-Wan by the Fab fragment of antidigoxin antibody (Digibind)[J].Am J Clin Pathol 2014,121(2)276-281.

[3] 李江,刘文娴,马琛明,等.复方丹参滴丸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疗中血小板聚集率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7,15(18):1424-1426.

[4] Wang AM, Sha SH, Lesniak W, et al. Tanshinone (Salvia miltiorrhizae extract) preparations attenuate aminoglycoside-induced free radical formation in vitro and ototoxicity in vivo. 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2013,47(6):1836–1841.

[5] Vacca G, Colombo G, Brunetti G, et al. Reducing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s on alcohol intake:influence of vehicle[J].Phytother Res,2013,17(5):537–541.

[6] Jinping Q,Peiling H,yawei L,et al. Effects of the aqueous extract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iazepam and on liver microsomal cytochrome P450 enzyme activity in rats[J].J Pharm Pharmacol 2013,55(8):1163–1167.

[7] 潘莹,邓颖,毕惠嫦,等.隐丹参酮对大鼠肝微粒体CYP酶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0),4:331-334

[8] 和凡,钟国平,赵立子,等.丹参酮ⅡA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作用[J].中草药.2015(40),6:938-942.

论文作者:褚杰 于宗琴 于雷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丹参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_褚杰 于宗琴 于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