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运动干预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身心健康论文,实验研究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热点,因为它既关乎一代人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乃至国家未来前途[1],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八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的目标。留守儿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衍生出的新的弱势群体,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41%[2],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3]。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4];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留守儿童的体质[5-7]和心理健康[8-10]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解决和处理好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情绪,对心理健康能够产生积极影响[11-14],而且对预防和消除心理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体育项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和心理健康能够产生哪些影响,针对众多的体育项目、不同留守儿童的体质状况和心理问题,如何进行项目的选取和积极干预却很少有相关的研究,因此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用运动项目干预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体质测试法,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质指标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不同体育运动对留守儿童体质和心理的影响,寻求不同体育运动对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的科学价值,以期为在增强留守儿童的体质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合理的体育干预方案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使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以从河南省的周口市、三门峡市、南阳市、新乡市、郑州市等五城市内分别随机抽取的两所(共计10所)农村中学的留守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每个学校发放150份(其中每个年级50份),共计发放1500份,回收15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5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占97.20%。最后对获取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实验法

每个学校分别随机抽取40名留守儿童,依据本校资源优势选取一种留守儿童认为心理调节作用较好的体育项目,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实验,每周锻炼5次,每次锻炼1.5小时,实验前后均进行综合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

3.体质测试法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定的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安静脉搏(bpm)、肺活量、握力(kg)、坐位体前屈(cm)、50m跑、立定跳远、台阶试验等。

三、结果与分析

1.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1)农村留守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心理调节作用认知状况

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强迫、偏执、敌对等10种因子(见表2第一横行)分别与16种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只有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等5种因子与16种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样本回归效果较好,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其余5种因子与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不适合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再赘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对自变量的筛选所采用的方法均为全部引入法,下面仅以对强迫因子的回归模型的建立加以说明。

强迫因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检验常用统计量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0.818,判定系数为0.668,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667,说明样本回归效果较好。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值为396.086,相伴概率值P<0.000,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2)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地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15]。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实施干预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程度自我评价统计结果表显示,有14.3%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良状态,有40.7%的学生感觉自己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良状态;1458名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各调查因子分≥3的有674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5.32%,中度心理问题的占7.18%,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为3.76%,提示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很严重,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对此类人群引起高度重视。留守初中生心理不良状态的存在从“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值统计结果表”(见表2)也能得到佐证,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干预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各心理健康因子的均值都超过了2分。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后留守儿童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强迫、敌对、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等6种因子与实验前相比,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均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与实验前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研究结果提示心理调节作用认可度高的运动项目对这些因子的干预效果明显,在对存在不同程度的此类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诱导和干预时,体育干预措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的重要手段。

2.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体质的影响

安静脉搏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安静脉搏的高低能初步反映个体的心血管功能,通常情况下排除各方面特殊因素的影响,安静心率较低是个体心血管机能良好的表现之一;肺活量是一个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也能有效反映个体的呼吸机能。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干预后留守儿童的安静脉搏比试验前有所降低,且两组安静脉搏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留守儿童的肺活量在运动项目干预后明显高于实验前,且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参加运动项目锻炼能使留守儿童的肺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效提高个体的呼吸机能潜力,并能使留守儿童的安静心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心血管机能的提高。

握力主要是测量上肢力量的常用指标;立定跳远是反映人体弹跳能力常用的测试指标;50米跑是检验人体速度素质常用的测量指标,速度的快慢可以衡量机体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坐位体前屈是用来测量躯干、腰、髋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肌肉的活动幅度的重要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实验后与实验前的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等身体素质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各项素质的前、后均值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研究结果提示长期采取心理调节作用认可度高的运动项目进行运动干预,不仅对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各项身体素质也有显著效果,探索和研究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运动干预措施,对提高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1.河南省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有较多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对留守儿童群体引起高度重视。

2.不同心理问题的留守初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调节作用认可度不同。

3.长期的运动干预不但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而且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各项身体素质也有显著效果。

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无论是采用娱乐疗法还是制定运动处方,均应注意选取调节作用较好的锻炼项目进行运动干预。

标签:;  ;  ;  

运动干预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