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新时代基层官兵自我认同的思考论文

关于培育新时代基层官兵自我认同的思考论文

关于培育新时代基层官兵自我认同的思考

张哲健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 心理学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体会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承认和赞许的关键环节。新时代的强军事业,是我军历史上划时代的篇章,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官兵砥砺奋进,不断书写新的胜利篇章,而培育基层官兵自我认同,对自觉投身强军事业,实现官兵的强军梦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强军目标、战斗力标准、意识形态以及共同关切问题四个角度对培育基层官兵自我认同进行论述,为不断提高基层官兵自我认同提供有力抓手。

【关键词】 新时代;基层官兵;自我认同

长期以来的“和平积弊”是致命的,它侵蚀着官兵的信念信仰、思维模式,影响着官兵献身使命的决心,制约着军队强军目标的推动,迟滞着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逆流而上,奋楫者胜。强军首先要强思想,增强官兵自我认同对提高对军人职业认同,自觉投身强军事业大有裨益。我们要以强军目标为统领、以战斗力提升为根本、以意识形态为抓手、以共同关切为导向,用使命催生自我认同,用标准引领自我认同,用教育强化自我认同,用政策制度激励自我认同,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新时代官兵自我认同。

一、以强军目标为统领,用使命催生自我认同

目标催生事业,事业激发斗志。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之后,政治整训迅速地在全军展开,重塑着人民军队的军魂。在“反问、反思、反省”中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在“自省、自觉、自信”中洗心补钙、正本清源,我军政治生态焕然一新,三军将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强烈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争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坚定追随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成为全军将士一致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

(一)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可期,强军可盼。改革正当时,顺应时代变迁,军队的改革如凤凰涅槃,羽翼逐渐丰满,军队新体系结构的组建让人充满信心,一系列管用实惠的制度政策的出台、颠覆性的科学技术的创新,战略性的高新装备的列装,实战化的战法的创新等都让我们感到变强的力量,作为一名军人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二)我们应该认识到强军不分你我,岗位就是战位。军人只有两种状态:一是打仗,二是准备打仗。改革强军不仅仅是制度、装备以及技术等的改革,更是军人思想的革新,对军人身份认同的革新。随着时间的推进,每一份方案的落地,每一次向强军目标的推进,都是我们的艰辛付出换来的成果,历史的成绩中嵌入的是你我的身影,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将因你我而变得坚不可摧。

(三)我们应该预见到改革强军亦是自我革新。这是当代军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应该强化军人身份的认同,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军人我们将与这支人民军队共同进步,用实际行动立起军人的好样子。随着人民军队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将会成为信念更加坚定、战技更加优异、作风无可挑剔的合格军人。

二、以战斗力为根本,用标准引领自我认同

(一)用实战练兵成果催生自我认同。几年来,各军兵种组织部队开展跨区基地化训练、联合专项训练、互为条件训练等;三大海军舰队练兵西太平洋,创造了参训兵力最多、各训练要素最全、进攻防卫难度最大等纪录;空军初步组建起以“红剑”体系对抗、“蓝盾”防空反导、“金头盔”自由空战、“金飞镖”突防突击等实战化专项训练品牌为抓手的训练新格局;火箭军组织导弹基地全型号连续发射、整旅导弹火力突击,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每一次军队发展的重大推进都让我们离强军目标越来越近,完成历史使命的能力和本领越来越强,着不仅是我军由大向强真实写照,更激励着广大官兵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自我认同感不断提升,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军人无比自豪。

日常养殖中,猪气喘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以此避免此种疾病大规模发展给养殖户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问题,因此,需要县畜牧食品局讲治动防站的工作人员定期对本地区的猪养殖户进行猪气喘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防治、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内容的宣讲,以此革新猪养殖户猪病防控的理念与方法,促使养殖户可以在之后的猪养殖场中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理念、疾病防控技术做好猪养殖工作,有效降低猪病发生风险,增加养殖户的经营收益。

The research on interpo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annual runoff of improved theory of optimal window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强军目标提出以来,全军立起了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评判标准,以实战化为指引,全军上下备战打仗的氛围更加浓厚,意志更加坚定。

(二)用为战抓管思路引导自我认同。改革以来能够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校准方向,用战斗力标准思考决策部队管理应该做什么、如何做。认真梳理平战之间的关系,增强为战抓管的针对性。始终用战斗力提升与否当作核心指标来评价部队管理,杜绝培养出的不是胜战需要的部队、不是胜战需要的军人、不是胜战需要的作风,坚决反对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加强应急作战准备,动态管理战备力量;加强提升新质作战能力,精准管理新型作战力量;加强新调整组建部队管理的规范化,不断强化战斗作风平时的养成,注重日常点滴培养,强化军人身份认同,积极培养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培养勇往直前、令行禁止的战斗意志,培养经得起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过硬作风,积聚起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

(三)面向未来,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自我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广大官兵答疑解惑、塑造正确的“三观”,促进官兵知行合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任何不关切现实、不接地气、不解决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会让政治工作失去威信,丢失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习主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真情感染人,真实打动人,即要想官兵之所想,议官兵之所议,言官兵之所言,让政治教育真正“提胃口”、“不变味”、“好消化”。面向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是更加严肃的话题,信息传媒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接受渠道更多元,忽略“先进性”的政治教育同样让人难以信服。要一如既往地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就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完整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广大官兵,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涵养官兵,用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理念引领官兵,不断在建连育人过程中增强军人身份的认同感,始终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动权。

三、以意识形态为抓手,用教育强化自我认同

军队改革为广大官兵注入了强心剂,对未来的这支世界一流军队充满了期待。但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官兵共同的关切是大家的心声,利益壁垒的破除、矛盾问题的破解推动了强军的进程,更提振了官兵心气,不断强化着军人自我的认同。

(一)面向部队,用优秀的红色传统教育强化自我认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优秀的红色传统教育,是我军从无到有、由大向强的宝贵财富,不能忘记。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照亮未来。学习我军的优秀的红色传统教育,了解我军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加认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崇高而又自豪的身份。面向基层部队开展红色传统教育,要始终贯穿就要牢记我们军队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牢记我们军队的历史经验,始终不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当家法宝;就要牢记我们军队的伟大使命,始终不忘本职勇于担当的初心。以史为鉴,就需要我们深刻领会用心思考,需要我们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在改革潮头,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二)面向战场,用科学的军事理论教育强化自我认同。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今天的准备就是为了明天战斗的胜利。军事理论的现代化,犹如改革关头的行军图,今天我们对军事理论现代化的认识有多深,决定明天军队现代化能走多远。基层作为贯彻落实首长决心的末端,是见真功夫真效果的试金石。基本战术理论、一般武器装备使用指南、分队日常管理组织战斗等都是我们基层官兵需要加强学习的相关军事理论。国外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很快,各国对军事理论的制高点争夺异常激烈,稍有耽搁别被落下很远,相当被动,官兵对自我的认同也会陡然下降。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就不能停滞不前,面对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就必须着眼未来,超前谋划,在把握当前世界军事变革的大好机遇期的同时,不断用先进军事理论灌输基层官兵,提升基层军事理论水平,指导具体工作实践,实现从强化先进军事理论的认同到强化军人角色认同,进而促进发展军事理论现代化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具体选择哪一种接班模式,家族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及其对能力和忠诚两个维度的影响。企业外部因素短期是无法去改变的,企业只能去适应。决定家族企业接班模式选择的主要是内部因素。[7]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内部影响因素有很大的变化,从而出现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接班模式,[8]见表2。

(三)用训练监管制度夯实自我认同。坚决贯彻主席有关练兵备战重要指示和军委《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等法规,组织开展全军军事训练监察工作,对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在履行训练职责、执行法规制度、落实年度任务、端正训练作风等四个方面,不断提升执纪问责力度,集中整治训战不符的思想和行为。归纳梳理各类倾向性问题,涉及党委议训制度落实、训练计划制订执行、领导参训组训任教、院校教学考核等10个方面。通过“回头看”机制,对照问题清单和整改方案,逐条对照销账,对整改不力、没有落地见效的单位和个人,指名道姓通报,严肃追责问责,将监察结果与考评奖惩挂钩,形成真正的监管作用。创建军事训练监察专网,设立训风举报联系点,吸纳官兵共同参与到训练监察体系中来。探索建立“双问责”机制,以清扫和平积弊为重点,推动依法治训、从严治训向深层次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战斗力立起军人的好样子,不断强化军人自我认同。

四、以共同关切为导向,用政策制度激励自我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面对多元的思潮、多样的人群和多变的情况,迫切需要我们以意识形态为抓手,通过锻造信仰认同、增强理论认同、汇聚价值认同、营造情感认同以及军人身份认同,确保广大官兵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不断推动强军目标落地生根。

(一)加强社会舆论烘托。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在众多荣誉中,社会赞誉是对军人最好的褒奖。军人的自我认同感、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尊崇来源与社会其他职业相异,它是由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建构的。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国家和习主席的号召,积极普及民众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安全意识,增强民众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引导社会大众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和参与,不断提升对军人职业的尊崇,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地位;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军地协同,提供政策保障,让军人军属确实享受相关有待。

(二)明确人才培养路径。习主席指出,“强军兴军,要在得人。”我军军事人力资源分类较为复杂,优化明确个人成长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合理进行人才选拔分类。突出发挥官兵优长,结合岗位工作分析,按需选取,切勿赶鸭子上架,“抓壮丁”式培养。二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对重点培养对象要规划好路径,突出基层机关任职、军政主官互换,院校专业培养以及大项任务锻炼等,重点培养联合作战指挥和参谋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强化全面工作能力,推动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三要合理分配人才资源。人才培养投入高、周期长,如果好钢用不到刀刃上,势必造成人才浪费。我们要综合考量人岗匹配相关因素,按需、按能、按绩进行人员分配。要健全人才交流制度,进一步推开军地育才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人才含金量,推动人才向更广阔平台流动,为我军向世界一流军队目标迈进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四要加强培养制度体系监督。要完善人才发展渠道,对人才选拔制度、培养深造制度、分配制度等培养制度体系工作环节要依法依规执行,加强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和监督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求知和竞争的氛围,严禁暗箱操作,严禁徇私舞弊,阻塞人才成长路径。

(三)从严培塑作风纪律。“一支在战火硝烟中打不垮、拖不烂的军队,能不能在和平的暖风中走得过五里画舫、十里烟堤?”这道考题,摆在了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面前,作风的败坏严重偏离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令官兵痛心,让百姓寒心。全军政工会以来军队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没有哪个岗位是“保险箱”,职位再高也不能有“豁免权”。常持纪检、巡视、审计三把“利剑”,常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条“红线”,形成压倒性反腐败态势,建构起正风反腐大局面。2015年2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驶入快车道,“三个根本性转变”深入推进。政治生态的清明,让官兵烦心事少了、精气神足了、和谐融洽的氛围日益浓厚,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1.3 材料 米非司酮(5 mg/片);米索前列醇(200 μg/片);16号一次性无菌导尿管(双腔气囊型)。

(四)突出退役政策保障。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政策的出台,温暖了无数退役和现役军人的心。前些年,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征兵难”、“安置难”的情况,甚至部分现役军人对自己“退役”生活也开始顾虑重重,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由于相关退役政策的缺失和执行不到位引发的。不能让英雄又流血又流泪。当前,随着军队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关政策的逐步落地,官兵退伍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教育、异地双军人工作调动等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妥善的解决。当前矛盾问题的化解不仅疏解了问题,更让广大官兵享受到军队改革的红利、看清人生的发展方向、提升献身国防的动力、强化对军人身份的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期待今后更完善的制度出台,与时俱进地解决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让军人这个职业在社会中更有吸引力。

(2)2017年,铁路总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施工图审核考核办法,对咨询单位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施工图审核工作的咨询单位,内部管理需要进行适应性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M].2017年6月第1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

[2]劳伦斯(等):牛津军事心理学[M].2014年1月第1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3]苗丹民(等):军人心理选拔[M].2014年9月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4]钟君: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六大认同[EB/OL].[2015-08-1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811/c143844-27443451.html.

[5]梁蓬飞,刘一伟:抓实问题整改,立起监察权威[N].解放军报,2018–4–26(01).

[6]丁海明,梅世雄:从浴火重生到征途如虹[N].解放军报,2018–3–11(01).

作者简介: 张哲健(1989.5-),男 ,汉族,河南安阳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研究方向:应用心理。

责任编辑/陆一霖

标签:;  ;  ;  ;  

关于培育新时代基层官兵自我认同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