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音乐要素,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论文_李晓清

关注音乐要素,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论文_李晓清

李晓清 四川省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 637000

【摘要】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下,关于如何优化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怎样才能上好音乐课?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值得深思。笔者认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性,要将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充分利用起来。音乐要素就像是每个作品的骨骼框架,不论学唱、学奏一首歌曲,还是欣赏和表演音乐,只有用准了音乐要素,才能挖掘出作品的内涵美,才能让音乐课有较高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音乐要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69-01

音乐属于一种情感的艺术,可以表达我们内在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传递,来感受、体验和交流我们的思想感情。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领会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其音乐修养。也就是说既要领会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还要整体把握作品。音乐要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曲式结构等。通过音乐要素传递音乐情感,有利于学生读懂音乐语言,才能更准确的把握音乐语言。如何通过关注音乐要素,更好的优化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熟悉作品有效聆听,从曲式结构分段落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熟悉音乐作品,完整和充分的聆听音乐,才能称之为有效聆听。学生只有通过对作品完整的体验,才能完全理解作品,更深刻的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比如在教学生唱一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完整听两次作品,在聆听中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可以大致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等。学生再次聆听时,可以要求学生们体会其中的一些音乐要素,需要学生去重点关注某些细节。通过细化解决重难点,反复体验某些乐段或者乐句,充分体验和感悟到整个歌曲。

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然后再完整演唱整个歌曲。因为学生完整充分的聆听作品,审美体验和感悟也才能更加深刻。完整聆听时,老师适当的提示作品的结构,通过从曲式结构入手进行对音乐作品分段落。比如学习《青藏高原》,第一部分的旋律音调和节奏变化较少,较为平稳;第二部分的旋律音调都有较大的起伏幅度,节奏也宽广舒展。学生不仅在听音乐,还要通过曲式结构来看音乐。音乐不仅具有抽象性,还有具象性。通过抽象的音乐和具体的音乐要素融为一体,可以将抽象的情感更具象化的表现出来。通过划分曲式结构,可以体会到音乐中要展示的构图精美、色调丰富、大气奇谲的画面。

二、关注要素体验情感,利用节奏来做桥梁

音乐要素作为音乐的特有语言,起着表达作品情感的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聆听、体验、表现音乐作品的时候,音乐要素是如何表达作品中的情感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体会。也就是透过关注音乐要素,来体验音乐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大海呀,故乡》这首歌曲,主要表现的是对大海和故乡的热爱、赞美和依恋之情,这些情感可以从歌词中找到些许答案,从音乐本身也是可以找到更多答案的。最后一乐句出现四次“故乡”,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节奏,第一次“故”字是两个八分音符,第二次“故”字是前八后十六,第三次变成四个十六分音符,最后则是变成二分音符和两个四分音符。通过不同的节奏表达了作者内心不一样的情感。

利用节奏来做桥梁,还可以更好的解决歌曲的难点乐句。还是《青藏高原》这首歌曲,来比较节奏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学生通过倾听音乐,对乐曲前后两部分的节奏特点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差异、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经过倾听、讨论,感觉到第一部分用的是陈述语气,节奏密集;而第二部分的节奏比较开放,表达出的情感是豪放、热爱。学生领悟到节奏比较松,音值较长的可以表达优美抒情的情感;节奏紧密,音值较短的可以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学生掌握了节奏,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恰当的做了铺垫。

三、关注旋律体验变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可以有效塑造音乐形象。旋律平稳流畅,可以很好的表达深情、思念等情绪,变化音可以有效增添歌曲的色彩。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旋律中的一些变化音,让学生可以体验音乐作品中的色彩变化,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比如《游击队歌》的曲调轻快、流畅,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在歌曲的第二部分,有一个临时升级号#F,拉开“我”与“们”的音程关系,可以体验到内心自豪的情感。#F的不稳定,急切需求解决到5音,更能体现敌人给我们“造”的重要性,令音乐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旋律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强弱关系组成了音的线条。如《青藏高原》的旋律线就像青藏高原的大起大落的山川起伏一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旋律线,学生按照直观的旋律线感觉到歌曲旋律的起伏。学生经过倾听、讨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往往是上行旋律,趋势渐强;下行旋律趋势渐弱可将紧张的情绪放松;平行的旋律意境是沉思、叙事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旋律其音乐要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水平,在音乐实践中才能更好的表达其他音乐要素,从更深层次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要素有很多,各个要素也会有很多的细节。本文简单介绍了几个要素,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表达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表现音乐情感,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总之,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作品内容,在音乐作品分析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握,培养他们可以敏锐感知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旋律感、节奏感和声感等各个音乐要素产生情感共鸣,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审美。

参考文献

[1]靳梦琳.对音乐理论中音乐要素重要性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359+361.

[2]张宁.论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节奏节拍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理论),2008(11):15.

论文作者:李晓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关注音乐要素,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论文_李晓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