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变迁看相对主义的作用_哲学论文

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变迁看相对主义的作用_哲学论文

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变革看相对主义思潮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潮论文,主义论文,作用论文,西方哲学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相对主义思潮是导致20世纪西方哲学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理解现代西方哲学相对于传统哲学众多不同的一把钥匙。它所引起的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变革,如同科学史上相对论引起的现代物理学革命一样,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在一片反传统、拒斥形而上学的喧嚣声中揭开帷幕。它是以对自古希腊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为“终结”的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摧毁为前提而兴起的。和传统哲学相比,它在哲学总倾向、哲学主导观念、思维方式、哲学主题、哲学对象和方法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本文重点探讨相对主义思潮在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变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现代西方哲学相对于传统哲学的变革

如果说20世纪前,统治整个西方哲学的主导观念是绝对性观念的话,那时哲学的任务都是在找一个绝对的东西:找绝对的第一原理,找万物的始基,找永恒不变的普遍的本质,找真、善、美的真正的标准。许多哲学家都以为自己找到了绝对真理,因而自以为自己的学说是绝对正确的、毋容置疑的。哲学史上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倾向,用后现代主义的话说,是基于一个形而上学的假设--现象背后有一个绝对的、永恒的、抽象实体的存在。哲人们都认为,在纷繁的、变动不居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种不变的实体,它是现象的本源和依据。现象的存在是暂时的,实体的存在是永恒的。实体是事物的本质,现象不过是对该本质的显现,是派生的,有时甚至是遮蔽本质的。所以哲学的目的、任务就在于追求这个绝对的永恒的实体。对传统西方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坚定的、不容置疑的信念。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一切存在物中必然要有一个永恒的实体存在,实体是存在的基础,所以“哲学必须掌握各种实体的各种本原和原因”〔1〕,“哲学是研究实体的本性和最准确的原则”〔2〕,是第一原理。所以从那时起,追求绝对实体、 建立本体理论,成为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一个根本任务。正象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所说:“哲学妄自以为论证超越的,绝对的和更深奥的、实在的存在和启示这个究极的、至上的、实质的性质和特色为己任。”〔3〕从哲学史上看,柏拉图的理念论如此,斯宾诺莎的实体论、莱不尼茨的单子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也毫无例外。他们对事物的本原和本质深信不疑。所以说实体观念是传统哲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

这种绝对本质、绝对实体人类是否可以认识和把握?传统哲学家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是完全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人的心知,通过理性的力量,借助感觉、知觉、表象等认识手段,总体把握事物的本原、本体。因为理性是人的本质,是人的思维和理智寻求普遍性、必然性和因果性的能力。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理性动物,而理性就是人的灵魂用来进行思维和判断的东西。笛卡尔也说过:“那种正确地作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称之为良知或理性的东西”。〔4〕黑格尔也说,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具有无限的力量, “它自己的无限素质,做着它所创始的一切自然的和精神的基础……‘理性’是万物的无限内容,是万物的精华的真相。”〔5〕他还说:“理性出现在世界上,具有绝对信心去建立主观性和客观世界的同一,并能够提高这种确信成为真理。”〔6〕总之, 历代哲人们以理性的能力也同对实体的存在一样坚信不疑,对理性的信仰是传统哲学的又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也是其重要的特征和传统。至于理性能力的发挥,从一开始就是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式逻辑为思维工具的。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被哲学家们广泛地运用到他们的本体论的论证中,用逻辑理性的力量论证实体的存在,不断地为这种本原、本体寻找理论的逻辑论证。所以,从古希腊到19世纪末,传统西方哲学总体上看是主张世界本原论和理性主义的统一。一方面相信世界本原的存在,把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为解决其它问题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相信人的理性可以认识世界的本原,把完善理性工具,作为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应该说这种理性主义的实体本体论哲学的产生、存在,有其历史意义和价值。然而,另一方面又由于传统哲学用理性去追求本质,坚持了本质主义和理性主义,这就在哲学上造成了现象与本质、现实生活世界与理性的二元分裂模式。理性对实体的认识和把握必然是赖于一种抽象思辨的形上理性的方法。这就形成了一种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抽象思辨的思维方式--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从哲学史上看,唯物作义者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如此,唯心主义柏拉图到黑格尔同样如此。特别是黑格尔用绝对理念构造了一个绝对真理的思辨体系。这种追求绝对的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同时也形成了传统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绝对观念,黑格尔使它达到了顶峰。它使得哲学家们都抛开现象,去寻找绝对,找永恒普遍的本质,因而都以为自己找到了绝对真理。所以哲学家们都十分热衷于构造自己的庞大体系,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求知问题。既然绝对真理找到了,那么哲学就是万能的、无所不包的、凌驾于一切具体知识之上的“王后”。这就把哲学变成了独断论,它所奉行的原则就是绝对性、必然性、普遍性、抽象性、本质性、确定性的原则。由于二元分裂的思维模式认为事物除去性质还有实体,这就使得哲学脱离具体的性质而去寻找实体,从而忽视了事物的具体性质、现象,从而脱离了实际,使哲学家变成了抽象的、脱离实际的、寻找存在的、追求绝对实体的哲学家。当这种哲学解释社会的时候,就把一个多样万象的世界线性化地归为抽象的哲学本体,把活生生的多样化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僵死的、单一的存在形式。另外这种哲学还有一个可能的后果,即对绝对实体的追求使哲学神化了,另一方面也因为它自身缺乏自证性,就有可能导向神学的归宿。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就认为传统哲学与宗教是同根同源的,但是“由于宗教到哲学的改变在形式上是极大的,所以它的内容的同一是容易看不见的。”〔7〕所谓内容的同一,是指它们面向的是同一个世界,即超验的世界,寻找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世界的基础或本体。但是它们在形式上又明显的不同,宗教靠想象和情感去信仰,哲学则是用逻辑思维来界说。然而传统哲学所追求的超验的、绝对实体是理性所不能胜任的,这必然使它隐入困境。

在哲学史上,也曾有一些哲学家对理性认识绝对,找到绝对产生怀疑。苏格拉底、普逻泰戈拉、中世纪有些哲学家、笛卡尔等都曾对认识绝对提出过质疑。尤其是到了近代休漠和康德对理性认识绝对的质疑和责难,击中了传统哲学的要害。休漠认为在人的知觉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精神实体也好,物质实体也好,究竟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因此哲学不应该去探讨人的理解所不能胜任的万物本源之类的问题。康德继承发展了休漠的思想,认为传统哲学“用纯粹理性的一些原理来论证关于至高无上的存在和来本世的知识”〔8〕是不可能的, 绝对的东西即使有,也是不能认识的,因为在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形而上学所提出的问题是理性能力永远所不能解决的。所以康德预言“一切教条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衰落的时刻毫无疑问已经来到。”〔9〕然而,尽管休漠、 康德对传统哲学提出的质疑击中了要害,但并没有突破绝对观念在哲学上的统治,而且黑格尔还把这种绝对的实体哲学发展到顶峰。然而,这一时刻也正是康德所预言的,一切教条主义的形而上学开始衰落的时刻--这就是作为黑格尔哲学的对立面、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而产生的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开始了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变革。首先是对实体本体论的摧毁,从而打破了传统哲学世界本原论和理性主义的统一。开始了对传统哲学的一系列变革。科学主义思潮拒绝研究世界本源问题,坚持实证范围内的理性,故称实证主义;人本主义一般不排斥本原问题但贬抑理性,崇尚非理性,故又称非理性主义,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他们都号称是要改变整个西方哲学的研究方向和方式的哲学。科学主义批判抛弃了古典哲学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否认实体的存在。认为两千多年来的哲学发展是一场“语言误会”,认为形而上学从来就不曾有意义。如果哲学还有资格存在的话,它首先的任务就是清除形而上学,揭示科学自身的规律,澄清那些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语言之谜。从而实现了“语言的转向”。人本主义则是改变了古典哲学一贯倡导的理性主义精神,不相信理性能够解决宇宙和人的终极问题,而是对那些非理性的规定性,如深层心理的各种状态,加以探究和把握才是真正的哲学。提出要把哲学从空中王国拉回到人间,把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现实的生存的、活生生的人。从而实现了20世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转向”、“人本主义转向”、“主体性转向”。哲学家们重新开始寻找哲学的“生活世界”之根,所以有学者认为20世纪哲学变革是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10〕因为“这些转向实质上是使哲学的生活之根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先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生存论,先于科学和理论的日常语言及其说话方式,先于逻辑和理论的日常生活信念和直觉,受到哲学从未有过的热切关注。”〔11〕

传统哲学实体观念的摧毁,理性的坍塌,使西方哲学从抽象玄学王国中走出来,直接面向充满变化和偶然性的世界,哲学不再受先定的原则和基础的制约,整个世界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也使人们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变革和价值观念更新。人们抛弃了传统哲学一贯奉行的绝对性、必然性、普遍性、本质性、确定性的原则和思维方式,开始转向相对性、或然性、特殊性、具体性、概率性和模糊性的新原则和新观念。

那么,现代西方哲学一系列的变革、转向是如何实现的?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以及由此形成的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思潮,是导致这场重大变革的根本原因。

二、相对主义思潮对实体观念的突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内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革命,在不长的时间内一系列新的实验、新的理论涤荡了经典力学理论的基础,揭开了现代物理学的序幕,谱写了科学史上最壮丽的篇章。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可以说是导致这场革命的重要原因。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出现,为20世纪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大大促进了现代化生产的进展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而且也大大变革了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这也给社会科学、哲学带来了一场变革。正如恩格斯所说,它“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绝对真理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它无可辩驳地证明“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12〕伴随着这场突破绝对观念的革命,哲学也进入了一个“一切都是相对的”时代,形成了相对主义思潮。那么相对性观念是如何动摇了传统哲学的基础,实现了对绝对观念的突破,从而彻底摧毁了实体本体论哲学的?

我们知道在自然科学上,整个19世纪是为绝对观念所垄断的,其完成比哲学要早,牛顿在其经典力学中,把任何一种现象都归在一个时间、空间、支点上,作为绝对存在的实体。所以他的支点运动是在静系中描写的,是从时空的感性来认识的。所以我们常说,牛顿力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械力学的图画世纪,它使科学上的绝对观念达到了顶峰。哲学上绝对观念的垄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科学上绝对观念的反映。对经典力学及其绝对观念的垄断,马赫曾从科学上、哲学上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但是突破绝对观念垄断的,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对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了挑战。相对论观点认为事物和现象都与观察者、与观察参考系统有关,即是说时间、空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按照牛顿力学的观点是一个绝对的垂直运动,它是在一个绝对时空的静学来描写的。当我们按照相对论观点来观察某一物体自由落体轨迹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假如我们在一列向前行驶的火车上,将一支苹果落下,这时我们把人引入观察参考系统,把观察者和座标都确定在车站上而不是火车上,这时观察到的苹果的落体轨迹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不是垂直的。相对论的观点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引发了一场现代物理学的革命,也影响了整个社会,使许多人在追求绝对的迷误中醒悟过来。它给予哲学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很大的启迪。哲学上最早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大喊一声:“该死的绝对!”从那时起许多科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都从相对论出发,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有价值的学说。20世纪哲学也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主义的时代。正如美国哲学家路德、宾克等从《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一书中所说,“我们的时代常被称为相对主义的时代”,在这时代中绝对的观念被推翻了,相对性观念成了现代西方根深蒂固的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相对性观念使哲学家们在观察哲学问题、观察哲学上的范畴和概念时发生了变革。在众多变革中一个最根本的变革就是彻底否定了二千多年来作为传统哲学的研究对象--永恒不变的抽象实体的存在,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哲学的基础,由此引发了西方哲学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实体观念是如何被否定的呢?相对论观点首先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家对“物”的看法上的变革。相对论考察事物的方式是把观察者--人引入参考系统,这样“物”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绝对存在的实体,“物”无非是人们在时间、空间的坐标系中确定的一个观察“事件”,所以任何一个物都可以看成是与人相关的事件,是以时间、空间、观察参考系、观察者为基础的;是以座标系统为转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描述的,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物是在人的描述中成立的。那么描述到什么?人们观察到的、可描述的只能是外在的现象、是物的一系列的性质,这就不同于牛顿力学的观点,在绝对时空中考察的是事物的实体。按这种观点反映事物,则物在人的描述中成立,物就是一堆性质的集合,至于物背后的实体不过是推论而来的,是超验的没有意义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实体哲学的分析工具--形式逻辑所描述的主宾词逻辑(S是P)承认一个实体,而且认为实体和性质不同,除去实体的性质,还有一个没有具体性质的实体存在,就如说张三是人,除去了作为张三这个人一系列的具体性质,还有一个作为人的实体的存在。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这种非男非女,非老非少,非这一种或即一种人的实体的人是不存在的,是推论而来。这也可以使我们理解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要批判为形上理性服务的形式逻辑,用数理逻辑作为哲学分析工具的重要原因。现代西方哲学家所以要反对实体,否定实体,是因为这种除去性质还有实体的传统实体观,使哲学家脱离具体的性质而去寻找实体,从而忽视了现实具体的性质和现象,从而脱离了实际。而且对实体的把握又必须赖于形上理性的抽象思辨方法。这就把哲学家变成了脱离实际的、寻找绝对存在的实体哲学家。正因如此,传统实体哲学成为20世纪哲学批判、摧毁的众矢之的,黑格尔作了实体哲学的典型代表则是首当其冲。正是在对实体哲学的一片批判、斥责声中,提出了哲学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世界或直面事物本身的哲学思考。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哲学应该研究人,以及与人相关的事或物。正如存在主义所讲的,过去的哲学或者只研究外部世界,或者只研究反映外部世界的感觉、思维和理性,没有深入到人的内在的、个人的特性中去,从而不能正确地认识人的存在,也就不能面向生活世界。由此哲学家们认为哲学应该研究“先在于本体论,认识论的生存论”,〔13〕把人的生存状态作为哲学思考的重要主题,这就实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人学转向,产生了诸多的人本主义流派。而作为人的世界、人的存在状态,他们认为也绝不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而是一种“先在于逻辑和理论的生活信念和直觉”〔14〕的存在,从而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的人本主义趋势。所谓哲学要直面事情本身,实际上是界定了哲学研究的范围应该是能经验的,实证的现象界。哲学所追求的知识应该是实证的知识,哲学应该是对经验的实证,对科学的实证,这也使哲学导向了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趋势。

既然抽象实体不存在,那么表述实体的一切普遍性、抽象的命题所讨论的问题也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形上理性的抽象、思辨的方法也永远不可能解决形而上学所提出的问题,由此哲学家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是清除以往普遍性、抽象性命题,清除形而上学,澄清意义,使哲学在思想上、逻辑上明晰,同时为科学奠定了逻辑基础。这就使哲学转向“先于科学和哲学的日常语言及其说话方式”〔15〕的研究,实现了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哲学如何研究作了现实生活世界主体的人,如何看人与物的关系和意义,怎样清除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如何进行语言分析,怎样为科学奠定逻辑基础,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仍然是基于相对论观点的基础之上的对“物”的意义,“物”的关系观念上的变革来决定的。既然实体不存在,物是在人的描述中成立的;人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来描述事物的性质,从而利用事物的。所以意义是人给的,是人决定的,用一定的方式,取得一定的结果,一切事物都不是一种异在,而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人来说,物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起什么作用。对人有意义的就是真理--这即是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詹姆斯提出的“意义理论”。这几乎形成了20世纪哲学的一种主导观念--意义观念。实用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意义理论。他们认为哲学应该以人和人的行为为中心,离开人,事物本身是什么,不是哲学所关心和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哲学应成为具体的、实用的、世俗的哲学。分析哲学也同样是这样一种意义理论观点,他们研究语言的意义、概念的意义,就是从与人相关的意义来研究的;存在主义也是研究意义的;研究人存在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人决定人自己存在的意义,人也决定物的意义。总之,相对论观点导致了人们去研究物与人相关的价值、作用和意义,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考察事物,突破了原始观念的束缚,给事物新的价值。这也导致了现代哲学具体化、多元化的趋势。

既然实体不存在,则物的性质是由关系来决定的,不是由实体决定的。这种关系是外在的,这是由在批判黑格尔的内在关系学说时提出的。罗素外在关系学说也是基于相对性观念,认为关系是外在的、独立的、实在的,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因为是关系确定了事物的性质,所以哲学就应该研究事物的关系,如果把事物复杂多样的关系搞清楚了,也就揭示了事物的性质。当我们能动地把这种关系看成是外在的、独立的、实在的,则事物就是多元的,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如果按照黑格尔的内在关系说,即所有事物都是由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这样只有一,没有多,把一个活生生的多元化的世界线性化地看成一种僵死的、单一的存在样式。这也是批判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事物关系的这种外在观念,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分析哲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罗素也正是由这种相对主义的外在关系说提出了他的关系逻辑(即数理逻辑),为现代哲学清除形而上学进行语言分析,实现“语言的转向”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武器,进而为实证科学奠定逻辑基础。它也使分析思潮成为本世纪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盛行时间最长的哲学思潮之一。

总之,相对论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现代西方相对主义思潮对传统哲学研究对象--实体的突破和否定,使人们在物的看法、物的意义、价值及物的关系上发生了变革,它使20世纪哲学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上呈现出了从实际到现象、从客体到主体、从理性到非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在哲学原则和观念上,重视相对性,反对绝对性;重视或然性,反对必然性;重视特殊性,反对普遍性;重视具体性,反对抽象性;重视概率性和模糊性,反对本质和确定性。在哲学的具体内容上、历史形态上也表现出学派林立、主义繁多、更迭迅速等特征,出现了一个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绝对与相对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现代西方哲学用相对否定绝对,是用一个片面取代另一个片面。对相对主义,哲学家们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然而就历史来讲,从人类的认识史来看,它所引起的20世纪哲学变革的意义是重大的,是划时代的。它反映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生产、认识、科学的发展趋势,也促进了人类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完善。它带给哲学的革命如科学史上相对论引起的现代物理与革命一样,是历史必然的反映和结果。可以说相对主义思潮是我们理解20世纪整个哲学变革的一把钥匙。

注释:

〔1〕〔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第121、124页。

〔3〕杜威:《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12页。

〔4〕转引自崔秋锁《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哲学动态》1989年第4期。

〔5〕《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44页。

〔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10页。

〔7〕《杜威哲学》上卷,台湾教育,第229页。

〔8〕〔9〕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8、142页。

〔10〕〔11〕〔13〕〔14〕〔15〕参阅高清海、孙利天《论20世纪西方哲学变革的主题与当代中国哲学走向》,《江海学刊》 1994年第1期。

〔1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 15 、16页。

标签:;  ;  ;  ;  ;  ;  ;  ;  ;  ;  ;  ;  ;  

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变迁看相对主义的作用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