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论文_柯一梅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论文_柯一梅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福建莆田 351146

摘要:现阶段新媒体发展迅速,网络作为一种媒体渠道,其已经被广大的群众所接纳和使用,特别在重大公共危机时,公众都积极利用新媒体来关注和参与危机的处理。基于此,文章从根本的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新媒体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作者自身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事件;危机公关;新媒体

引言

“新媒体时代”是在以往媒体形式基础上的创新和改革,现阶段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如互联网技术、卫星通信、数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等都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且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数码产品也为使用者提供了高效简洁的信息传递及娱乐服务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很多都会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途径来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和参与社会的管理,比如对于腐败问题的揭示、社会不道德现象的讨论等等,是人们发表看法和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企业为了降低潜在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制定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组织方案等等,这就是危机管理概念的由来。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社会危机问题频频出现,在社会各界的要求下,政府负责其危机管理的责任,公公危机管理概念至此而生。公共危机管理是由政府全权负责,参照危机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危机事件开展监测、预估、预防和应急方案的建立等措施,从而对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危机的影响,尽快恢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2 新媒体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关系

2.1新媒体给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机遇

2.1.1有利于危机信息的传播

新媒体可以帮助团体组织或者个人来完成对信息的表达,无论是政府公共机构,还是私营组织、个人都能够利用新媒体来发布信息。政府机构可以将危机信息通过新媒体及时传递给公众,从而使公众更好的了解危机的原因、世态变化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等等,以免谣言肆意,确保社会的稳定。

2.1.2有利于公民参与危机管理

第一,通过采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提高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效率,迅速将公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而发动全员的力量来克服危机的影响。第二,增加舆论监督的途径,帮助政府更好的了解民众的意愿,确保民众权利的实现。通过新媒体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危机事件的发展及处理情况,实现对政府危机管理工作的监督,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建议与诉求告知政府。

2.1.3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度、感知度和评价的综合体。对内政府要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的本职,充分考虑民众的意愿,了解民众的情况,并受民众的监督。对外,在国际上政府要树立优秀的国际形象,充分展现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新媒体能够有效帮助政府塑造形象,将政府的优点展现到民众面前。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时,政府要做到公开公正,将相关信息及时发布给民众,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确保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使公民享受其知情权,树立政府在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度。与此同时,在进行重大公共危机的处理时,除了做好与民众的沟通还需要将其报道到国际上,增加与国际之间的交流,树立在国际上的优良形象。

2.2新媒体给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

2.2.1网络舆情的错误导向

网络舆情是公众就某件社会事件的整个过发展、处理过程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以及行政工作者的对其出现和存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及价值观。网络舆情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形成速度很快,并且其还存在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某些网民在发布信息时缺乏公共道德和负责的态度,信息虚假而且偏激,很容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给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带来很多的困难,延伸出其它危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政府行政人员危机意识薄弱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公民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新渠道,在较大程度上改变着公众对公共问题的感知方式和认知结果。面对这种环境的变化,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应对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有些政府行政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对网络舆论可能引发再生危机的意识薄弱。当公共危机爆发后,由于缺乏相应准备和训练,危机公关能力差,因此无法主动立即向媒体作出回应,往往采用“捂、堵、瞒”手段回避问题,结果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

2.2.3有关新媒体法制建设不健全

我国关于媒体的法律法规很多,然而其法律法规比较少,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新媒体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为新媒体存在虚拟性、隐蔽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在发生公共危机时,常有不法分子散布虚假信息、事件,但是缺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控,进而导致公共危机延伸出其它更多的危机。

3 新媒体背景下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政府问题

政府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平衡信息的公开与保留,保留了过多的公共危机中公众需要知道的信息在危机的潜伏期,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密切关注和检测危机发生的先兆并把它遏制在爆发前,但在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中,尽管北京市政府于21日一天之内发布了五次预警,然而仍有媒体发出了质疑:为什么政府没有及时给市民发个短信提醒,导致很多市民未意识到暴雨的严重性而采取预防措施;且市气象台发出的预警是暴雨,而实际降雨级别却远远高于预报时报的暴雨。面对事后公众的质疑,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解释为技术问题,向北京全部人日发完短信耗时较久,而随后三大运营商却对气象局的说法齐声否认,均表示全网发送短信没有技术障碍针对预报的暴雨低于实际雨量的质疑,北京市气象台总工程师、首席预报员孙继松酥认,预报差了一个量级。预警的不及时以及不够透明导致了最终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损失。

3.2媒体问题

3.2.1媒体的过度表达。因为某些信息政府未予公开,信息不完整比较模糊,进而某些缺乏职业操守的媒体就会在网上发布某些缺乏真实性或者具有煽动性质的信息。如果传统媒体作出此类违法违规现象,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制裁和处罚,但是新媒体具有隐蔽性,传播极快,对于信息散播的源头难以寻找,大大滋生了这些无良媒体的气焰,使得这种散布虚假信息的现象愈演愈烈,在政府处理公共危机时,很容易引发出许多次生危机。

3.2.2媒体行业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各大专业媒体以及那些无良媒体提供了信息传递的渠道,部分媒体为了博取民众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发布某些模棱两可或者虚假的信息,致使民众的观念和想法被误导。

4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策略

4.1树立危机防范意识,建立危机预警体系

危机防范能够有效促进危机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危机预警体系。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信息传递的速度极快并且时效性很强,所以很容易致使公共危机迅速在网络平台上传播扩散,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然而这不是制约政府对其进行管控的限制,政府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构建有效的危机预警体系。

4.1.1构建舆情监测网络

舆情监测网络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起效果也许不会太快展示出来,但是其作用确实无可避免的。新媒体的影响力强、信息传递速度快并且扩散范围广,所以其通常是政府舆论监测的重点。相关政府单位利用先进的软件程序等对关键词进行追踪、分析和判断,将隐藏的舆情迅速找出,针对其中的遗漏、缺点等,制定出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对其进行补救,避免再生危机的出现。

4.1.2制定公共危机预案

政府为了对公共危机的潜在问题及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危机预防工作,这就是公共危机预案。当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就能够迅速依据预案完成各方面资源的调配。政府可以借助新媒体来宣传相关的公共危机预防知识。将相关的知识迅速而且大范围的传递到民众之中,扩大宣传教育的效果。

论文作者:柯一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论文_柯一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