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也逐渐得到地方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管理是众多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不仅仅决定着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关系着工程的工期、安全系数、施工质量等方面。因此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通过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施工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薄弱环节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1.1相关法规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建筑业市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相关法规不健全、体制不完善,过分强调单位和个人负责制,社会诚信制度和个人执业、保险体系制度建立不够完善,政府监督部门权利大、责任小、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欠缺,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建筑市场频繁出现工程转包、层层分包、出借资质等现象,施工质量和安全意识较差,部分参建企建设单位体责任执行力度不足。
1.2质量与安全事故频发
据相关研究,建筑行业事故的发生率仅次于交通运输业。建筑工程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建筑工程属于一次性建设。建设项目实施前应该进行质量安全策划,完善制度体系,适配对口人员,这对施工企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管理人员有主观能动性和职业责任感。其次,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劳动人员数量,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目前施工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劳动技能和安全意识,这些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因为参建企业各方利益分歧,参建各方的调节难度极大,既有总包和分包的冲突,也有勘察设计、建设单位、施工、监理的合作配合,对建筑企业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也需要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
1.3建设周期长,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多
目前我国建筑项目建设周期长,且相关程序繁琐。施工单位是质量和安全自控的主体,只有自检合格的工序、材料才能申请监理及建设单位验收。实体的质量是建设过程中形成,工期过长、程序繁多。工程初期的勘察设计,到施工材料质量以及具体施工工艺等方面应在工程项目整体管理中形成连续反复性的检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和疏忽都会造成质量隐患,隐患一旦形成后期处理成本很大,特别是在隐蔽工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检测验收,到了后期就更难发现和处理,最终就可能导致质量事故。
1.4工人安全意识较差,安全防护措施管理不到位
建筑市场人工成本日渐增高,有项目但找不到工人来做是常事,且部分企业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以低价寻找没有经过相关技能安全培训的工人来进行施工,特别是一些高危工种。长此以往,造成施工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少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方面认识不够,组织混乱,造成管理困难。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环境差,操作空间狭窄等问题,所有人员、设备在局促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有时会产生交叉作业,还有高处作业、高空坠物、现场空洞防护缺失等不利因素,如果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工地上施工人员不佩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攀爬脚手架等事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建立一体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就目前情况要求就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搭建一个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进而更好的开展建筑施工建设内容。由于建筑施工多采用一种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因此通常情况下会发生由于各种意外造成的安全问题。为了构建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工作人员的住宿安全做到位,深入落实消防器材的安放,维持好现场道路的交通秩序,完全依照安全管理模式开展作业。
2.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打造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是进行安全建筑施工的有力后盾。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要根据不同施工建设团队的不同施工情况作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保障制度可以在实践中落实。相关安全工作人员要依照制度严格管控实际施工情况,同时施工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做到安全工作有依据。还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法规,用法律武器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有法可依。最终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稳定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2.3加强企业安全教育
目前国内市场对安全事故进行比较,大部分的重大安全事故是项目负责人不够重视安全生产、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一线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的。某些公司认为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属于额外支出,对一线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管不顾,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够完整,无限压榨工人的劳动力,工作没有规律,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高强度的疲劳工作状态;同时,现场工人由于就业压力大和自身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无法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会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警醒行业公司和政府机构的有效调节,还需要安全生产教育两手抓。加大宣传和教育企业建筑安全文化,做到提升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自我责任和安全生产的意识,这对于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以保险机制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企业安全管理
法律机制的监督和约束并不能完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施工问题,要想真正做到全部相关部门参与安全管理中来,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和推进我国的保险体制,从而加快保险行业的进步,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制落实到建筑行业,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的工伤商业保险的办理,否则不允许进行施工许可,进而形成可靠稳定的安全运行机制,将安全工作在企业内稳定推进。其次在安全管理应用中,还要发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进行企业项目施工的整体安排,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安全信息网络的构造,有助于全国范围内的各建筑公司间或建筑科研机构之间,展开相关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和科研技术的探讨,加强技术管理交流互动,进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3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检查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BIM技术的应用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检查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该技术主要是以建筑工程的数据信息为基础的,将这些数据通过BIM技术建立了信息模型和平台,在平台上能够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工艺进行模拟,最终会得到一个模拟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可以建立相关的安全检查模型。在这个安全检查模型中,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一些可能出现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并且根据实际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大大的降低施工现场发生安全隐患的概率,保障了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
3.2基于BIM技术的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的最终目标就是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其培训的对象不仅是现场施工人员,还有安全管理人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培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被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但是就大部分公司的培训方式来看,其照搬照抄的口头培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BIM技术可以将培训更加的高效化,即利用BIM技术使培训更为系统化,更具目标性,能够及时的更新培训的内容,因此该培训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被培训者的专业知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确定安全防护方案
就BIM技术而言,应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员工的生命安全。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BIM技术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帮助,我们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案。而方案的制定是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各种因素的,如施工地理位置、施工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方案中都需得到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安全防护的功能。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当前表现出了较强的必要性,为了更好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必然需要详细分析现阶段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策略予以优化完善,注重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张汉灵.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5):134-135.
论文作者:陈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