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职业大学改革的精彩作品_大学论文

金陵职业大学改革的精彩作品_大学论文

金陵职大改革催生的奇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陵论文,职大论文,奇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年前,当新中国第一所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在南京创办,并第一次把上学收费、毕业不包分配写在自己的招生简章中时,不啻石破天惊,顿时激起强烈反响。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正是从这里突破的。1980年,正在制定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南京市的决策者们,为地方部门和企业急需1.7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无法解决而焦灼。

此时,63岁的朱刚从南京市委教卫部长岗位上退下来。他到市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搞人才需求调查,探讨解决人才需求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与有志于探索教育改革之路的几个老伙伴讨论研究,提出了创办一所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与企业携手合作的职业大学的方案。这一办学方案,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的大胆挑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但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教委的主要领导都支持这一方案。经过一个半月的筹备,金陵职业大学挂牌招生了。777名学生是从当年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南京考生中录取的,18个专业都是根据当时南京企事业单位需要而开设的。22个教学班分散在十几个点上课。

如今,走进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金陵职大,望着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以及各类实验室、电脑房等软硬件教学设施,人们很难想象当初他们艰难创业时的一无所有。现在,校舍面积达5.7万平方米,在校生2000多人。

金陵职大凭借自己没有因袭沉重历史包袱的优势,紧紧抓住时代提供的“弄潮”机遇,对传统的办学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

金陵职大虽然不包分配,但是十几年来毕业生十分抢手,往往是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选定了。这与一些大学专科毕业生近年来在人才市场签约率每况愈下形成鲜明对照。

金陵职大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专业设置上。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大学以学科为本位,通常做法是有什么学科设什么专业。而金陵职大是地方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一旦这个专业人才饱和了,他们立即调整。

金陵职大与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合作,先后建立了1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和4个专业董事会。来自社会的148名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直接参加办学,对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充分的发言权。在这些指导委员会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金陵职大的专业设置,既有面向市场所必需的灵活性,又有保证教学质量所必需的稳定性,还有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所必需的超前性,从而提高了办学效益。

随着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对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金陵职大敞开校门,面向职业高中,对口招收优秀毕业生进校深造,既扩大了自己的生源,又推动了南京地区高、中级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从1995年起在全国推广其做法。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标签:;  ;  ;  

金陵职业大学改革的精彩作品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