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和计算中的“粗心”说再见论文_赵青

让学生和计算中的“粗心”说再见论文_赵青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学生在计算中因粗心出现错误,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令家长和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几乎每个孩子都犯过粗心马虎的错误。对待粗心,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有客观正确的态度。

一、计算“粗心”的原因

1.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小,小学生的各种身体机能还未成熟,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人格心理正在形成,不能很好地控制事物,包括控制自己。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较差,常常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手中做着题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所以会出现丢三落四、造成计算出现误差。如“21”写成“12”,“+”看成“÷”,漏题,竖式计算正确却抄错数,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一些学生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造成观察不仔细,视觉表象模糊,结果形成对数字、运算符号等感知错误,从而造成整个计算的错误。

2.思维定势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较差,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如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再做能整除的计算题,一些孩子就认为一定有余数,出现了“24÷6=3……6”的错误,再检查一遍,利用商乘除数加余数列式为6×3+6=24,还往往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在小学生的计算错题中,这类情况非常普遍。

3.顾此失彼的影响。小学生感知事物不够全面、具体和准确,只能感知事物大体的轮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综合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初学除法竖式计算时,只注意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这种计算要求的准确与学生感知的不准确所构成矛盾,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这方面而忽略了那方面,使学生在计算中特别容易出现错误。

4.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外界环境、学习情绪、学习态度是直接影响计算正误的不确定因素。我们经常发现同一个学生,同样一道题,如果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中练习,其正确率会相差很大。有许多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缺乏认真、仔细、负责的学习态度,如字迹潦草,常常把0写成6,7写成1,5写成8;草纸上计算不重视,导致数位不对齐;平时的作业不认真对待,认为只要考试仔细就能取得好成绩;书写时卷面不整洁,产生误看的错误;把自己估计的过高,不用草稿纸,想当然写一个数,或口算,或在书上、桌面上草草列式计算,从而造成了计算中的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纠正学生计算“粗心”的方法

1.充分理解计算法则。理解掌握运算法则是学生进行正确计算的基础,有些小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计算法则,只会机械地用法则,却弄不清各种不同运算法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果能结合直观图形,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情境,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计算法则或计算顺序的实际背景,这对解决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法则缺乏应有的知识基础,教师可采取直观手段,利用实物、教具的演示或实际事例等感性材料,把算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向学生进行讲解。

2.通过比较,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定势负效应常常表现为“死套公式”、“张冠李戴”。消除这种负效应的常见方法就是反复练习,但这种方法低效又耗时。为了排除思维定势负效应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些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增强思维判断,排除干扰。通过这类题目的比较,找出每组题目中的不同点,进而强化训练,以达到排除定势思维的影响。

3.学玩结合,增加计算练习的趣味性。游戏是孩子特有的活动方式,孩子们喜爱游戏。如果把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知识巩固、保持兴趣的目的,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根据这一特点,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比较常用的、适用于计算的游戏方式有:开火车、闯关游戏、集体竞赛等。在课堂上,教师把某一行或某一列的第一个学生作为“火车头”,按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生动、有趣的提问(练习)方式就是“开火车”游戏。开火车游戏简单易行,教师容易操作,又能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使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效果很好。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1)认真审题。先想再做,杜绝拿起笔就做。(2)认真书写。要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即使草稿纸上也要工工整整书写每一个数字,对于字迹潦草的学生要及时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其改正。(3)认真检查。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同时检查的方法要注意在平时不断的渗透,让学生多掌握几种检查的方法。(4)认真分析。对于练习中的错误,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寻找错误原因,进行自我否定,然后独立改正。(5)认真改错。建立错题本,将自己的错题及时地记录下来,定期翻阅,时刻提醒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要正确面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尽快帮助学生认识“粗心”的危害,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及时、正确地指导,使其改掉“粗心”的毛病,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论文作者:赵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和计算中的“粗心”说再见论文_赵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