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共产党的复兴_俄罗斯乌克兰论文

乌克兰共产党的复兴_俄罗斯乌克兰论文

东山再起的乌克兰共产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东山再起论文,共产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乌克兰是综合国力仅次于俄罗斯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其领土面积比法国还大,居欧洲第二位。1993年5 月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一院制议会)解除了对乌克兰共产党的禁令以后,新生的乌克兰共产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在1994年和1998年两次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选举中,均遥遥领先于其它政党,现已成为乌克兰无可争辩的第一大党。它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一起构成苏联、东欧剧变以后的一种独特的“独联体”现象,即共产党主导左翼的现象。

一、乌克兰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争

乌克兰的剧变是苏联剧变的一部分,受到苏联剧变总体进程的影响。1989年初,在选举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过程中,诞生了执政的乌克兰共产党的第一个反对党“乌克兰人民阵线”。1990年3月4日举行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反对党参加的最高苏维埃选举。在同年5月开始运转的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中,在总计450名议员中,共产党党团只占239席,加上叛党的议员实际上丧失了议会的多数, 失去了左右乌克兰政局的能力。这时,在乌共内部发生了关于党的前途问题的争论。以乌共议员莫罗兹为代表的“民主改革派”坚决主张按照波兰和匈牙利的模式,把乌共改造成民主社会主义类型的党,对外模仿立陶宛共产党的做法,脱离与苏共的关系,建设一个独立的乌克兰社会民主党。但是,“民主改革派”的提议遭到以乌雷科为代表的党内“传统派”的抵制,党没有出现东欧前执政党那样组织上的分裂。1991年莫斯科“8.19”事件发生以后,乌克兰于8月24日宣布独立。8月26日乌议会不顾共产党议员的强烈反对,决定暂停共产党的活动,4天后,即8月30日宣布取缔乌克兰共产党。在民主社会主义主导了左翼的东欧,共产党遭到取缔之前,党内社会民主派同所谓“传统派”的斗争已见分晓,党的分裂已为既成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元气,于是就出现了社会民主党主导左翼的局面。乌克兰则不同,这里,两派争论刚刚开始,在党的组织结构保存完好的情况下乌克兰议会就匆匆宣布终止共产党的活动,这无疑将一座完整的冰山暂时置于水平面以下,一旦“风平浪静”,这座冰山就会突现于海平面之上,再现其本来面目。

共产党遭到取缔客观上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原乌共“民主改革派”头面人物莫罗兹为领导的乌克兰社会党于1991年10月,即乌共遭禁两个月后在基辅宣布成立。这是在剧变之后企图使共产党社会民主化的重要步骤。但是,这一努力从一开始就是不成功的。在党成立前后,围绕着党的性质和党成立的目的,社会党的领导层和广大基层党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结果是,新成立的这个党既不是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也不完全是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党。

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党的名称。莫罗兹认为,鉴于“现实社会主义”的失败,这个新党不仅应该回避共产主义的字样,甚至也不要提社会主义的字样,他提出,应把这个新党叫做“社会进步党”或者叫做“社会正义党”。而广大党员和参加成立大会的多数代表则认为,这个新成立的党在共产党遭到禁止的情况下,即使不得不回避共产主义的有关名称,但至少应该申明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作为一个妥协方案,党取名为“社会党”。

争论的焦点之二,是成立党的目的。在党的领导层看来,新成立的这个党应该象波兰社会民主党、匈牙利社会党那样,成为一个处于“中左”地位的政党。参加这个党的首批党员中,原乌共产党员占90%以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成立这个党的目的,无非是绕过当局对乌共的禁令复活乌共,在他们看来,新成立的这个党,如果不能争取成为原乌克兰共产党财产的合法继承人的话,至少应该成为其意识形态、政治路线和组织结构的继承人。在基层党员的推动下,新产生的社会党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就作出决定,在当局允许乌共重新活动之前,前乌共党员自然享有乌克兰社会党党员的资格。这样,社会党成立的目的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乌共恢复活动以前,社会党发展很快,到1994年初已有党员6 万人,是当时乌克兰最大的左翼政党。然而,社会党性质的不确定性和成立目的的模糊性,是其致命的弱点。乌克兰共产党恢复以后,社会党迅速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了衰落过程。在1994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 社会党的得票率远远低于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乌共。选举后,社会党领导人试图拉大与共产党的距离,通过树立“中间偏左”的形象突出社会党的个性。然而,这一尝试刚刚开始就遭到了广大党员,包括一些党的领导成员的反对。1996年4月,社会党发生了分裂, 以社会党议员娜塔利亚·维特林科为首的莫罗兹的党内反对派成立了“进步社会党”。这个党声称反对莫罗兹日益明显的“民族—自由主义”倾向。当前,社会党的党员人数约为共产党的三分之一,所获得选民的支持率约为共产党的六分之一。就这样,社会党“画虎不成反类猫”,客观上,成为剧变过程中许多乌共党员渡过难关到达彼岸的“诺亚方舟”。

二、乌克兰共产党的劫后再生

乌克兰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发源地之一。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扎波罗热是传统上产业无产阶级最集中的地区。基辅、敖德萨等城市是布尔什维克党早期的活动中心,共产主义在这里,尤其是在乌克兰的东部历史悠久,影响巨大。这就为共产党的重新崛起提供了历史背景。

乌克兰的民族问题比较复杂。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为其境内的两大民族,乌克兰人约占总人口的73%,俄罗斯人约占22%。乌克兰人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西部和中部,俄罗斯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和克里米亚半岛。独立以后,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乌克兰国民大会”、“乌克兰国家独立党”、“乌克兰保守共和党”等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应运而生,其中,“乌克兰国民大会”还建立了约7000人的准军事组织“乌克兰人民自卫组织”,乌境内俄罗斯人的利益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乌克兰共产党对外主张加强与俄罗斯的传统联系,恢复独联体范围内“各兄弟民族之间平等、自愿的联盟”,对内主张乌境内的俄罗斯人应该拥有乌克兰、俄罗斯双重国籍,俄语应该成为乌克兰的第二官方语言等等,深受广大俄罗斯人的信任与拥戴,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以及克里米亚半岛成为左翼政党的主要基地。

乌共的崛起还与乌克兰的经济状况有关。独立以来,乌克兰的经济状况甚至还不如俄罗斯。总统、议会和内阁三大权力机关之间关系不睦,相互制约、相互倾轧,致使乌克兰长期缺乏明确的政治、经济发展战略,不仅社会经济陷入混乱,国家机关的威信也丧失殆尽。苏联解体后,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中断,使乌克兰严重依赖能源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截止到1998年3月, 国家拖欠职工工资累计达50亿美元。1998年3月23 日的德国《明镜周刊》在一篇题为“乌克兰等待再生”的文章中,称乌克兰是“世界上最腐败堕落的国家之一”。驻基辅的一位西方外交官甚至公开表示同情乌克兰共产党人,原因是“他们至少相信某些东西,而我们所谓的兄弟仅仅是些机会主义的浮垢。”(注:《经济学家》(英文版),1998年3月18日,第49页。)

在上述背景下,经过乌克兰广大共产主义者的不懈努力,终于迫使议会做出让步。1993年5月, 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信仰共产主义的乌克兰公民可以依照乌克兰的有关法律建立党的组织。”(注:《新乌克兰报》(俄文版),1993年5月18日,第1版。)不过,议会主席团同时也指出,新建立的共产党将是一个新党而不是原乌共的复活,就是说,它无权继承原乌共的动产与不动产。1993年6月, 乌克兰共产党在顿涅茨克正式宣告成立。成立大会的名称是“乌克兰共产党一大(二十九大)”,这表明,党既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新党,同时也看成是对原乌共的复活。原乌共顿涅茨克党委第二书记皮特鲁·西蒙年科当选为党的第一书记。

乌克兰共产党公开声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将在宪法和国家现行的法律范围内活动,但是,将使议会内斗争同议会外斗争结合起来。乌共反对私有化政策,在议会中多次联合其它翼政党挫败总统和内阁的私有化提案。它主张非国有化的企业应该归本企业劳动集体所有,号召广大乌克兰人民同“外国干涉者”作斗争(这里的“外国干涉者”是指实施北约东扩的西方列强和来乌克兰投资或收购国有企业的外国商人)。它提出,乌境内的俄罗斯人有权拥有双重国籍,俄语应该被赋予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它反对乌克兰倒向西方,主张要把密切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为克服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特别惹人注目的是它公开号召在新的和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原苏联领土范围内独立国家的人民建立新的联盟。新生的乌共积极地参加了分别于1993年9月、1994年12 月举行的第一、第二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参加了1995年召开的“共产党联盟—苏共”第三十次代表大会。1995年12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赢得杜马选举以后,乌共向俄共发去了贺电,贺电说:“希望你们继续在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方面取得成功,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恢复祖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复兴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平等联盟。”(注:《共产党人》(俄文版),1995年12月,第1页。 )这句话可以说就是乌共当前的政治路线。

尽管有人说乌共的政治、经济主张还缺乏新意,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乌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群众的拥戴。在短短的几年里,它就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乌克兰的政治格局,成为乌克兰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三、乌克兰共产党和乌克兰政治

乌克兰当前有40多个政党,多数政党的党员人数只有几千,影响仅限于局部地区。在1998年3月29日的最高苏维埃选举中,获4%以上选票有资格进入议会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共有7个, 其中主要的政党有共产党、乌克兰人民阵线、社会党、农民党、共和党等。乌克兰的政党按其性质和主张可以分成三类:其一,是左翼政党。共产党、社会党和农民党是左翼政党的“三巨头”。左翼政党反对私有化,反对市场取向的改革,反对外国投资者,主张改善社会福利,密切与俄罗斯和独联体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这个系列的政党是乌克兰行政当局的主要对手。其二,是“民族民主派”。其中包括乌克兰人民阵线、共和党、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大会党和民主党。这些政党的主张是,维护乌克兰国家的独立,建立一个国有和私有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密切与西方首先是与欧盟的关系,反对与俄罗斯结成任何形式的联盟。这个系列的政党是乌克兰行政当局的支持者。其三,是“中间派”,属于中间派的政党有,民主复兴党,社会民主党,公民大会党和劳动党等。这一派声称既反对“共产主义的极端”,也反对“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极端”,它拥护私有化和市场改革,但主张建立一个具有“人道面貌的资本主义”。在外交上既要面向西方,也要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联盟。

总的来讲,当前乌共在国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乌克兰共产党是当今乌克兰的第一大党,但还不是一个影响最大的党团。乌共于1993年6月宣告成立,同年10 月向当局正式登记时已有党员6万,1994年议会选举时有党员13万,现在党员人数已逾16 万,是乌克兰党员人数最多的党,也是当今乌克兰为数不多的几个群众性政党之一。乌共的堡垒在乌克兰的东部、南部和克里米亚半岛,但乌共的影响不仅限于这些地区,它在乌克兰的中部和西部也有较大的影响,几乎是乌克兰唯一的全国性政党。在1994年3月27 日乌克兰独立以后的第一次自由选举中,在第一轮选出的338名最高苏维埃代表中, 乌共就占了91席,成为得票最多的党,它的主要对手、在本次选举中处于第二位的乌克兰人民阵线只获得25席。在1998年3月29 日举行的第二次选举中,乌共在17个州中的13个州领先,在按比例代表制产生的225 名议员中,乌共继续名列第一,所获议席比排在其后面三位政党的总和还多。然而,在乌克兰议会中占最大比例的,不是共产党党团而是无党派从属的“独立议员”。1996年以前乌克兰法律规定,每个选区只产生一名得票率超过50%以上的议员,选民、劳动集体、政党均可以提名候选人,然而,对政党提名候选人的资格、提名程序等作了更严格的规定,限制了政党候选人的参选。在社会舆论强烈呼吁下,1996年作出新的规定,在总计450个席位中,225个议席按比例代表制产生,剩下的一半仍然按老办法产生。这样,“独立议员”就成为议会中人数最多的部分。1994年选出的“独立议员”有136人,1998年为114人。这些“独立议员”绝大多数是行政当局的支持者,他们在议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个政党。

第二,乌克兰共产党是一个在乌克兰政治生活中发挥重大影响的党,但还不是一支发挥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乌共以及与其合作的社会党和农民党是当今制约乌克兰行政当局的主要力量。1993年夏天,在左翼政党和煤矿工人罢工的联合压力下,亲西方、支持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克拉夫丘克总统不得不宣布提前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左翼支持的以“既不搞资本主义也不搞社会主义,而是建立一个传统国家”为竞选口号的库奇马1994年取克拉夫丘克而代之,当选乌克兰总统。1997年9月, 左翼还否决了行政当局提出的私有化方案。乌共伸张正义,反对对共产党人进行秋后算帐式的迫害,反对极端的乌克兰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资本主义化进程。不过,在乌克兰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共产党,而是乌克兰人所称谓的“权力党”。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不参加任何政党,但是,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班子的当权者们,加上拥护总统的“独立议员”,形成了在乌克兰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权力党”。近年来,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权力党”屡占上风。1996年上半年,围绕着制定乌克兰新宪法问题,共产党与“权力党”展开了长达半年的激烈较量。“权力党”提出了一个以扩大总统权力为主要特点的宪法草案,乌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另一个以取消总统制,恢复苏维埃制为主要内容的宪法草案。虽然乌共草案没有获得足够的多数,但仍获得207名议员的支持,并使“权力党”的草案迟迟得不到通过。然而,1996年6月,当库奇马以解散议会相威胁时,竟有22 名共产党的议员违犯党的纪律,投票支持库奇马,致使库奇马的宪法草案获得通过。

标签:;  ;  ;  ;  ;  

乌克兰共产党的复兴_俄罗斯乌克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