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初探论文_凌乾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初探论文_凌乾锋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第二中学校 凌乾锋 644600

在 2014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置于全面深 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对教育要“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根本要求。通过充分论证与研制,2016 年 9 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综合表现为 6 大核心素养: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在新 的生物课程标准中将其概括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 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作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 离不开教学,生物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 有效途径。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这一主线展开,设计导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下面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就在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的基础上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初步探讨。

一、教材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内容。第五章是在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探讨生态系统中群体变化的基础上,继 续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而本节内 容是在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生态系统相关规律即稳定性的研究, 也为下一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 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一个实验“设计并 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知识内容 1 个课时,实验 1 个课 时,总共需 2 个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本节知识内 容,设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能用物质、能量输入和 输出平衡的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该目标体现了“生命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点说是物 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生命观 念”中要求,综合物质和能量观以及稳态与平衡观,在特定情境 中说明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能指出 某一生态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其平衡的因素。上述目标即 是围绕这一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而确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策略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物质与 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这有利于学生“生命观念”这一学科核 心素养的养成。

目标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 讨论,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 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该目标体现了“理性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理性思维”是 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 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 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生命现象中,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 的方法概括出生物学规律,并在某一给定情境中,运用生物学 规律和原理,对可能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解释,并能够选择文字、图示或模型等方式进行表达并阐明其内涵。在本 节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生态系统各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的相 关知识,以及在人体稳态中对反馈调节也有一定的学习,本节 即可基于这些已有的概念为证据,运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生 态系统稳定性的生物学规律,并运用这样的规律判断不同生态 系统维持稳定性的相对能力,且可以用文字、图示或模型等方 式进行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了很好 的锻炼。

目标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 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

该目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是 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 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的能力。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规律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础 上,设定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让学 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针对特定情况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生物学 问题,并基于给定的条件,使用简易的实验器具,设计并实施 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记录,不同组之间通过交流讨 论,进而提出新的值得探究的生物学问题。这些都有利于生物 学科素养中“科学探究”的培养。

目标 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 价值的建议。

该目标体现了“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是 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 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后,运用于实践,对身边一些 常见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环境保 护的意识和行为,甚至参与到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保活 动的宣传和实践中,也能通过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 的生物学问题。这些都是“社会责任”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 体现。

以上是对本节课四个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定依据 的具体分析。当然,四个目标中也有其他素养的要求,如目标 1 通过分析讨论逐步体会到“生命观念”的素养,在此过程中也应 该有“理性思维”的体现;目标 2 中也应有稳态与平衡观。

总之,学科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 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017-01-9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 人民网 . 2017-01-4

[3]《2017 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6 年 7 月 20 日 版(修订稿)》 .来自网络

[4]《生物 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

[5]《生物 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教师教学用书》 . 人民教 育出版社 .2007-1

论文作者:凌乾锋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初探论文_凌乾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