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_周小云

初探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_周小云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都是采用师本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工作的重心没有真正落实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生本教育则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本教育;生本教育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今天提倡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做到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参与机会,提高参与质量,培养参与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是为教材和教师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自我论证时,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然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由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造成的。数学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寄希望于学生学会理论后自觉地运用于实践。初中生则因为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而提不起学习的热情,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而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提出的生本教学则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下面,我们就对生本教学作一探讨。

一、生本教学的特点

1.学习的开放性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在学习的讨论和交流。生本教育认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学生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要讨论,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讨论的,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讲座。

2.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具备探索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知识的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并非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习,这就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问题、对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不管结论是否正确。

3.学习的独立与合作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教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表述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进行解答。无论是“先做后学”,或是“先学后教”,都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前期认识,而这个前期掌握,可以是较为表面的,也可以是深刻的。但无论如何认识都是学习者事先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已掌握的前期知识会有更为完整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大都离不开与其他个体的交流,这就是认知后期的合作性。生本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一种后期延续。

4.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生本课堂的教师对于问题或任务的结果不会轻易给出,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过程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混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牢固。

二、生本教学模式

根据生本教育的以上特点,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构建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即“自主预习→课初交流→互动探究→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一环节: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满堂灌”,使课堂知识容量和密度增大,而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新,成了知识的传声筒。而生本教育认为教师的角色应从师本教育中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为了准确了解学生需要“引导”“协助”的地方,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例如,笔者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布置的前置作业是: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10①x﹣y﹦6.2.说说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几种方法。3.预习课本127页,说说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吗?5.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x﹥8①x﹢3﹥10②。前置作业的布置,主要是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以便教师有效地“引导”“协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突破难点。

第二环节: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促使课初交流顺利进行

我们所带的每个班级都会有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都不一样,好的学生,基础好,学习方法合理;差生,基础不扎实,没有学习方法,不会预习。想要全面理解班级的预习情况,之前必须把学生按好、中、差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若干组,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或发言或记录或总结。开课初,每个小组或按顺序或自觉上到讲台上汇报本小组预习情况,可以是一个学生代表发言,也可是整个小组集体上台发言。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教师基本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对于自己将要“引导”“协助”的方方面面是胸有成竹的。

第三环节:发挥全部学生智慧,互动探究解答疑难问题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喜开始的”。在课初小组汇报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马上出马解决,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找出解决方法。例如,笔者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实际问题”时,布置了这样一道实际问题:某商店以1.5元的价格进了一批苹果,销售过程中有5%正常损耗,商店要把售价定为多少,才能避免亏本?由于题目中的不等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再加上题目中没有给出苹果的数量,就更加大了题目的难度了。虽然题目有难度,但学生也是聪明的,他们通过讨论、争议,最后找到了关键词“避免亏本”,也列出了不等式。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回归课本知识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头脑聪明,通过自学、讨论得到的知识是凌乱和不全面的,相对于具有过硬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还是略逊一筹的。所以,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全面、准确地给以学生知识的定义和解题方法。例如,笔者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最后环节,虽然学生是会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但是笔者必须指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和区别,虽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求公共解,但是解法是不同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列表法、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则是用数轴或口诀。只有讲解到位,学生在以后的解题时,才不会混乱。

第五环节: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时测评知识掌握情况

训练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没有训练,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训练有助于形成灵活、广阔、缜密的良好思维品质。为了做到有效训练,必须做精选习题,要练准、练巧、练好。训练时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对于同一试题,当学生通过一种方法找到正确答案后,要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别的思路?如果有,是否更为简洁?这样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是很有帮助的。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一条路走不通时,迅速找到其他解决办法。训练时还要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及时测评时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弥补出现的缺漏。

生本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笔者大胆尝试的初中数学生本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作者单位:广西融水县实验中学 545300)

论文作者:周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初探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_周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