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专科学组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李菊云,刘莉,樊玲丽

(1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2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 江苏 南京 210029;3江苏省中医院护理部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探索行之有效的医院伤口专科学组护士培训方法。方法:依据伤口专科学组护士入组年限并结合理论考核将77名学组护士分成为初级成员48名、中级成员27名和高级成员2名(均为造口治疗师,主要负责培训),分别设计伤口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同时对科研、教学和专科质量管理能力进行培训,设计考核进阶标准,予以考核进阶。结果:培训后伤口学组成员分层次理论考核平均分由74.57±8.68,上升至84.60±7.84,学员对培训的课程设计、内容适宜性、模式实效性、教师授课技巧以及培训后对临床的指导性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伤口专科学组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和考核,能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和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士专科护理实践技能。

【关键词】 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分层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96-02

随着造口治疗师教育项目(Enterostomal Therapist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mes, ETNEP)的相继开办,我国的ET专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满足临床专科护理需求,各医院成立专科护理学组在ET的指导下开展专科护理教育和落实,提高了护理人员压疮护理知识知晓率,降低了院内压疮发生率[1~2]。我院2007年成立伤口专科学组以来,皮肤护理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由于医院扩建带来的科室重组以及护士队伍中孕产假的影响,学组成员流动性较大,统一专科培训不能兼顾不同层级人员的需求。我院伤口学组经过调查研究,2014年开展了专科学组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2.方法

2.1 调查考核分层

通过自制问卷进行组员调查、访谈,总结出专科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内容缺乏针对性,不同层次内容重复;培训方法单一;理论不能指导临床”。进行伤口专科知识理论考核,结合调查中的“自我定级”、“专科实践”、“入组年限”及理论考核结果,将除ET之外的75人分成初级成员48人,中级成员27人。

2.2 培训内容

2.3 培训方法

2.3.1专科理论 由2名ET分别对初级和中级成员进行专科理论的课堂授课,各10学时,采用PPT授课,结合临床实际会诊案例进行图文分析。

2.3.2专科技能 采取工作坊模式进行授课,初级、中级各4学时,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由ET主导,通过设计好的案例针对初级成员讲解伤口敷料的种类、适应症选择和更换流程,针对中级成员讲解保守性锐器清创和自制负压技术,分组练习。第二次课程由学员主导,2名ET设计不同案例,分组进行案例的评估和落实专科护理,然后分组进行演示,ET讲评。实践课程为初级成员伤口门诊轮训1周,中级成员跟ET进行医院疑难伤口会诊,参与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并跟踪评价效果。

2.3.3科研及教学能力 由院科技处老师、学组内研究生学历的成员分别对初、中级成员进行理论授课、现场演示和论文、标书实例分析。

2.4 考核方法

设计《伤口专科学组学员培训手册》,建立培训和考核档案,所有成员进行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初级成员要求熟练掌握伤口的评估、敷料的选择与更换流程,中级成员需掌握保守性锐器清创及负压技术;科研能力考核:初级成员开展专科拓展性读书报告,中级成员完成疑难伤口个案报告;教学能力考核:现场考核初级成员的患者教育效果,现场考核中级成员返回科室后进行其他护士教育的授课情况;质量监控:通过每季度的科室专科质量检查考核成员的专科标准的落实与持续质量改进。

3.结果

3.1 开展分层次培训后,学组成员的理论平均成绩由原先的74.57±8.68,上升至84.60±7.84;初级成员完成专科拓展性读书报告共计96篇,其中精读SCI文章15篇,其余为泛读综合。中级成员完成疑难个案报告54例,伤口类型囊括压疮、各类烫伤(艾灸、红外线、拔火罐等)伤口、延迟愈合的手术切口、下肢静脉溃疡、造口合并伤口及肿瘤晚期多发肠外瘘等。

3.2 通过培训,综合个人出勤、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护理案例数及所在科室专科质量检查,由本人申请及护理部专家组考评,2名中级成员成功晋级高级成员,15名初级成员成功晋级中级成员。

3.3 组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4.体会

4.1 专科护理实践是指在某一特定的临床护理领域中进行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应用[3],这种应用需要不断地运用,并在实践中理解、内化和纯熟[4]。“工作坊”即英文“Workshop”的中文译意, 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4],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的伤口专科护理培训有利于学员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将技能更好地运用于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

4.2 专科化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应特别注重培养护士在其所属专科领域内处理复杂临床问题时的能力[5],对伤口学组成员进行分层次的专科培训,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护士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如何将伤口护理专科化培养融合进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蒋琪霞,刘云,刘亚红等.小组工作方法在压疮预警管理项目实施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9,8(9):3-4.

[2] 夏咏梅,李金凤,徐丽等.造口伤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6:599-601.

[3] 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6):502 -503.

[4] 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工作坊模式在护理管理者培训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1,6(11):44-46.

[5] 曹宝花,史瑞洁,张银玲等.护理学一级学科定位下人才专科化培养的思考,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29):70-71.

论文作者:李菊云,刘莉,樊玲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伤口专科学组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李菊云,刘莉,樊玲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