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评价论文_罗洁

武汉市第五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2组,33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护理后的认知程度、恐惧指数、心理压力指数、治疗信心指数四项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根据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情绪的改善和治疗信心的提高。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由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不能正确地认知疾病[1],因此会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对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故此需加强护理干预。从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抽取66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6例,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11月14日至2017年11月15日,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有33例患者。

观察组: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1岁,上限值为53岁,年龄平均值(39.08±5.27)岁。

对照组: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2岁,上限值为55岁,年龄平均值(39.14±5.32)岁。

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一般资料的差距微小(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

本组(对照组)予以妇科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定期复诊。

另一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掌握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1)加强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掌握其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 担忧感和恐惧感。让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及时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2)心理干预:告知患者该病具有可逆性,并让患者了解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将目的、意义、作用告知患者,缓解患者的担忧和焦虑等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3)生活干预: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定时清洁外阴部位,并在手术后一个月内不得有性行为,防止交叉感染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使用调查问卷掌握两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认知程度、恐惧指数、心理压力指数、治疗信心指数。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PSS20.0软件行t检验,以P<0.05提示组间数据对比差距明显。

2实验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护理前的临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数据相近(P>0.05),护理后认识程度、治疗信心指数更高,恐惧指数及心理压力指数更低,统计学具有意义。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临床各项指标(分)

3讨论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1)缺乏正确认知:患者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了解不充分,未认识到其危害性,及时在遵医嘱进行检查后,也未进行有效的治疗;(2)恐惧心理:由于对疾病的认知度不高,患者认为该病属于绝症,存在恐惧、悲观厌世心理,从而抗拒治疗;(3)消极自卑:患者认为亲友、同事会嫌弃自己,出现猜疑、自卑、绝望等情绪,意志消沉且情绪波动大,治疗依从性差,导致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

在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且纠正其错误认知,降低患者的心理恐惧指数和心理压力指数,可消除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3],进而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增加。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认知程度、恐惧指数、心理压力指数、治疗信心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说明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掌握,便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参考文献:

[1]于欣,陈彩霞,赵晖.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27-128.

[2]李艳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6,22(6):111-112.

[3]罗文惠.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医疗装备,2017,30(8):173-174.

论文作者:罗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评价论文_罗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