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微光是一场梦_旅行经历论文

那微光是一场梦_旅行经历论文

那束微光,就是梦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光论文,梦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23岁,从广西桂林的阳朔到龙脊梯田。第一次自助旅行。

2002年,24岁,英国爱丁堡。第一次入住青年旅馆,休息室里的壁炉非常暖和。

2003年,25岁,巴黎卢浮宫。背着我人生中第一台单反相机。

2004年,26岁,北京新天地。为了更远的旅行,暂时当了一个白领。

2005年,27岁,去越南的火车上。窗外风景一闪即逝。因为抓不住瞬间,所以视而不见。

2006年,28岁,第一次到拉萨。这儿的阳光总是那么温暖。

2007年,29岁,印度的克拉拉邦市。望着夕阳,我也嘴角上扬。

2008年,30岁,突尼斯撒哈拉沙漠。面对绝美的风景,我喜欢坦诚相见。

2009年,31岁,爱尔兰都柏林。一到这儿人就变得文艺起来。

2010年,32岁,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人生变得愈发舒展。

2011年,33岁,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送去鞋子和梦想。

2012年,34岁,以色列死海河谷。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

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梦想吗?

环游世界,成为一个旅行家就是我11年前的梦想,而现在,我成了一个职业旅行者。可能有人会问,旅行怎么也能当职业?这工作一定很棒,成天就是玩儿。

其实我也是糊里糊涂入了这行。大学本科毕业时,我第一次背包旅行,来到了广西阳朔。当地山美水美,的确很不错,但更吸引我的还是当地人的生活。就是那些在阳朔西街开客栈,开餐馆,开旅店的老板们。他们的日子特别潇洒,每天下午一杯茶,一盘CD,一本书,就打发过去了。真希望像他们一样。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毕业生,这样优哉游哉的生活也只是向往一下而已,到头来还是得去公司打卡上班。

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在刚开始的几年里,我干了8份完全不同的工作,有海运销售,IT技术,杂志编辑,电视策划,夜总会市场宣传等等。每份工作刚干到三个月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特别不安分了,每份工作我都没有做满试用期,赚点钱就去旅行。在老板眼里,我绝对不是一个好员工。但我却是一个合格的旅行者。

我很容易和旅途上遇到的人打成一片。在旅途中,我永远用真面目、真性情示人,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旅行可以变成职业,我一定能比任何人都干得出色。但显然,旅行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一件吃喝玩乐花钱的事情,怎么能够赚到钱呢?我开始跟杂志社合作,我觉得自己能写能拍,虽然我没有作家的文笔,但是我能记录下旅行中的瞬间感动;虽然我没有摄影师的技术,但是我拍的照片足够快也足够近,是一种和专业摄影师截然不同的角度。而且当时我看到的一段话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究竟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确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在甩掉了8份工作之后的三四年,我彻底不用再去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那段时间,国内所有的旅游杂志和报纸,几乎都发表过我的文章。我的收入和旅行费用的支出可以打个平手。可在那个阶段,我仍在职业旅行的道路上摸索,仍旧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我当时总是想为什么没有一个职业旅行者走在我前头,让我可以参考借鉴,可惜的是,并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现。原来所谓的人生低谷并不是最穷最没钱的时候,而是站在十字路口,找不到方向的时候。

真正的人生转折发生在2008年,我已经独自旅行了7个年头,对当时的我来说,坚持还是放弃,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于是我一个人去了老挝的孟威村,那个村子在湄公河的旁边,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也不通公路,每天一艘船进一艘船出,就是一个与世隔绝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我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希望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究竟是继续追梦,还是偃旗息鼓打道回府。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捕鱼,游泳,有时画画,有时看书。住了半个多月,一天早晨,我发现自己的钱包里少了300美元,然后发现竟然是我住的那家客栈的老板偷的。我跟她理论时,她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她老公从后院抄起一把砍竹子的砍刀对我说,我要杀死你。我当时一动不动,不是不想跑,是不知道往哪跑。之前那些世外桃源的元素,比如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一下子全都变成了牢房里的铁栅栏,让我插翅难逃。而且当天的小船已经开走了,我不得不在这里过夜。虽然我换了另一家客栈,但毕竟还在那个村子里,我就想如果他们纠集一些亲戚,想把我弄死的话,那么我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来过这里。更恐怖的是,那天晚上,下起了雨,东南亚雨季的大雨是非常可怕的。因为雨声,我什么都听不见,因为乌云,我什么都看不见,屋里屋外一片漆黑,但是我一点睡意都没有。一直到第二天黎明,看到窗外的淡蓝色天空,我才如释重负。那天早晨,我又遇到那个客栈老板,他又拿刀威胁我,我突然就不怕了,我知道他只是让我赶快离开这里,只是在吓唬我。进而我又想到,其实生活中的各种磨难,都只是在吓唬我,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黎明,才能找到未来的方向。

后来我又坚持了几个月,在当年九月,随着我在旅游圈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变得邀约不断。但那还不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那种邀请都是要有回报的,而且旅行起来也不像自己一个人时那么轻松自在。再然后,我的第三本书《背包十年》成为最畅销的旅行类书籍,至今已经加印24次。这本书的成功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最初的旅行,就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理想是我们本来就能干成的事,梦想比理想高了一点远了一点,得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太高太远的就是幻想。只有梦想才会让我们挖空心思,拼尽全力,把潜能发挥到最大,可能这时我们都已经不在乎够不够得着了,我们在乎的只是去奋力起跳……”

到今天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职业旅行者,现在旅行不仅可以良性循环,还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过就在我成为职业旅行者之后,我也听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他们说:当你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就变得不再纯粹不好玩了。我想用去年三月我在阿拉斯加拍极光的经历回答他们的质疑。如果我只把旅行当成一份工作,我不会在零下三十度的黑夜拍极光,还熬走了那些最耐寒的日本摄影师,我想支撑我的不仅是对一份工作的热情,更是一种信仰。而我的信仰就是,一个分享者,把我所见所闻所想的世界分享给因种种原因无法出门远行的朋友。我的信仰是成为一个梦想的传递者,告诉那些走在我身后的年轻人,人生不仅是车子房子,应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只要你为了这个目标去奔跑,去飞翔,那梦想就不是空中楼阁,早晚都有实现的一天。

每个人都需要微光指引,它是我们的路,我们的方向,它引领我们穿越茫茫黑暗,穿越墨守成规,穿越平淡过往。

对我而言,那束微光,就是梦想。

标签:;  ;  

那微光是一场梦_旅行经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