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收入分配与大规模收入分配的内在关系:模型比较与理论构建_收入分配论文

功能收入分配与大规模收入分配的内在关系:模型比较与理论构建_收入分配论文

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内在联系:模式比较与理论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入分配论文,内在联系论文,规模论文,理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将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相联系,考察了收入分配变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和“中国模式”,结合经验数据,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更多来源于日益扩大的技能工资差距和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程度。(2)强调国家干预的“莱茵模式”由于较低劳动者内部差距和较完善的福利制度缓冲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冲击。(3)“中国模式”体现了转型经济的特征,要素收入份额、技能工资差距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的变动都成为近年来收入不平等迅速扩大的重要来源。比较研究表明分配制度和分配结构的不同将产生相异的总体分配结果,并演化为各具特色的收入分配模式。

我们发现中国收入分配的变动模式有其特殊性,其造成了基尼系数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双重分配失衡。这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既存在个体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又存在劳资分配不均的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有些因素是由人的异质性导致的,比如个体间的教育、技能和努力的差异。相反,如果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由教育、技能和努力差异产生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身份、地位和阶层差异所导致,那么获益者则存在较强的动机固化这种差异,从而降低了收入流动性并可能引发阶层的矛盾和冲突。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要素倾斜恰好体现了劳动和资本所有者由于所属阶层不同而产生的收入不平等扩大的态势。

因此,尽管我国要素收入份额、技能工资差距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的变动都成为近年来收入不平等迅速扩大的重要来源,但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收入和地位对于形成合理、公平、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显得至关重要。

标签:;  ;  

功能收入分配与大规模收入分配的内在关系:模型比较与理论构建_收入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