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学形成的标志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学形成的标志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标志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领域现象的特殊矛盾的一门科学。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毛泽东曾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因此,对于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09页)。 职业教育学是通过对职业教育现象研究去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揭示职业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就是通过职业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职业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从而去指导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门教育科学理论。

现代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和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学校职业教育的确立是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标志。以产业革命为契机,职业教育大规模地进入学校,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一些国家职业学校已相当普及。我国现代的职业教育也是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最后确立的。由于职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方法及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及管理等进行探讨和研究,需要新的教育理论上的指导,以使职业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概括,职业散育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学。那么,现代职业教育学的标志是什么呢?

1、现代职业教育学科的独立性

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是形成独立的体系。从20世纪初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职业教育学才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在此期间,德国著名教育家凯兴斯泰纳(1854—1932 )、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JohnDweey,1859—1952)以及原苏联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 (1870—1924)、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黄炎培(1878—1965)等代表人物均已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期间一些颇有影响的职业教育理论专著也陆续出现。例如希尔(D.S.Hill)所著的《职业教育引论》,梅斯(B.Mays)所著的《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等都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期间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职业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和说明还缺乏科学性,对研究的方法还缺乏现代性。职业教育学独立学科的出现,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对职业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开始上升为对其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飞跃。

2.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

科学的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是现代职业教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特别是20世纪以前,通常采用思辨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缺乏科学性。随着职业教育学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现代职业教育学采取的主要方法体现在科学性与多样性上。具体有:比较法、观察法、历史法、预测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这些研究方法遵循了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既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一个系统,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它研究它。又把它看作为整个社会(如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等)的一个子系统来深入探讨。

比较法。比较法是职业教育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分为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相异比较、定性比较、定量比较等六种。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职业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种种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评价,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对职业教育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详细的记录,以全面正确地掌握要了解的情况。研究者采取观察法,首先是观察目的明确,其次制定观察程序,达到全面而客观。同时采取适当的观察方法(包括抽样观察法和追踪观察法),并客观、完整的记录观察全过程,及时整理、汇总、统计所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

历史法。历史法是指以职业教育的历史实践为根据,对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解,揭示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研究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把研究的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具体的分析,考察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同时把握研究对象纵横两个方面的联系,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预测法。预测法是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当前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及人才需求的结构,对将来一段时间职教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预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师资队伍、专业设置、教材内容、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政府制定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职教理论研究者充分利用预测法及比较法,紧扣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许多符合职教发展规律的规划、意见,得到政府的采纳,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从职业教育的现状出发,通过访问、调查、测验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不同于历史法和观察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主动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有意识地排除其他干预,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在该条件下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的方法。实验法不同于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和观察法是对自然呈现的事物不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实验法是在保留事物实际的情况下,又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排除干预,而观察预期变化的方法。现代研究者常常运用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职业教育某些方面的研究。

文献法。文献法就是通过查阅已有的资料(包括图书、文件、统计数据等)来全而了解所研究的对象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统计法、行为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是创立现代职业教育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现代性

职业教育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现代性。一是研究职业教育内部的运行规律,二是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间的活动规律。

研究职业教育内部的运行规律。其内容涉及教学论、道德论、管理论、师资论、学生论。其教学论包括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生产实习教育与技能训练等。道德论包括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责任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美育等。管理论包括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计划管理、学校管理及评估督导等。师资论包括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特征、作用与价值、工作任务、工作原则;职业教育教师的分类、结构、素质能力要求,教师的形象、教学艺术及培养培训与评价等。学生论包括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身心特点与教育,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和主体等。

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间的活动规律。由于职业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与经济紧密相连。它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所以需要研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需要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劳动力成长的规律,也需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由此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相互适应,又相互促进。

研究内容的广泛性与现代性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标签:;  ;  

现代职业教育学形成的标志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