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在基层医院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论文_王松柳1 徐云香2

王松柳1 徐云香21.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江苏海门 226100;2.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江苏海门 226100

【摘 要】 目的:探讨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在基层医院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实施导师带教方式,标准化带教计划,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结果: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提高了带教满意度,促进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个人的发展。结论:将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引入消化内科实习中的临床带教中能有效提高基层医院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师制;标准化带教;基层医院;护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独立学科,临床护理带教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途径,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1]。如何做好带教管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实习质量,为今后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关系到护理队伍的服务质量。我院作为基层医院,近年承担的各院校护生实习任务不断增加,为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2014 年我院运用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对临床实习生实施带教,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护生122 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24±1.32)岁,学历均为大专。设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61 名护生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1.13±1.25)岁,采取传统的带教方式;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61 名护生为实验组,平均年龄(21.35±1.53)岁,实施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的带教管理。两组护生的学历、年龄、进入实习的理论、操作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带教老师均为原各病区的临床带教老师,临床一线工作5 年以上,本专业工作3 年以上,已取得护师职称的护士。

2 方法2.1 对照组带教方法: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护生按轮转表进入病区,由病区护士长分配给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按照本科室制订的带教要求,讲解相关知识,指导护理操作,按要求进行出科理论、操作考试。

2.2 实验组带教方法2.2.1 成立临床教学小组:制订临床带教质量标准及临床带教导师培训计划及要求。

2.2.2 优化师资力量:①对带教老师进行教学能力评估及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②组织教学能力的培训,邀请专职老师开展一系列教学技巧的讲座,内容包括PPT 制作、教学方法、讲课技巧等;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

2.2.3 实施“导师制”带教方式:护生进入实习第一天安排导师、实习生见面会,要求对应的带教老师关注护生全程实习生活,每两周与护生见面交流,并在导师联系手册上记录。

2.2.4 指导病区带教老师类似临床路径的方法:设立实习生标准带教计划,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病区特色将带教内容、方式细化到每一天,并要求双方签名,护士长每天检查,护理部定期督查教学情况。

2.3 效果评价:①实习结束前,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对护生进行消化内科理论、操作技能考试,考核总分均为100 分。

②实习结束当日召开护生座谈会对临床带教进行满意度问卷测评,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和带教评价。问卷在文献[2-4]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内容效度为0.90,采用的0~1 分制,分别为不满意、满意两项。其中带教老师综合素质包括10 项如职业道德、责任感、专业理论及操作素质等,8 项满意为总评分满意。带教评价包括3 项,如带教积极性、带教的方式、方法,1 项不满意为总评分不满意。

2.4 统计分析:数据实施双人核对输入,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 2检验、T检验。

3 结果经比较,实验组的护生理论、操作成绩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成绩比较

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技能、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90.33%的带教老师获得或在读本科。

4 讨论4.1 标准化带教计划方案有效提高了护生对理论、操作技能的掌握:针对临床实习要求,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制订标准化带教计划,并有效实施,使护生与老师都明确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目标。基层医院护理工作量大,人力资源不足,因为科室带教内容明确,部分带教老师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采取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典型案例教学,并设计了教学手册[5-6]来加强或弥补口头讲解的不足。各项操作培训时,老师先演示、操作、讲解,展示规范化的操作,再对护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直至掌握。并与患者及同事及时沟通,尽可能为护生提供能实践的机会,让护生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感,尽快掌握、了解护理技术操作要点。本文结果显示,带教改革后护生出科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2 导师制、首接负责制有效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干预期间采用的是导师制和首接负责制相结合,护生整个实习期间会由1 名导师负责,在病区实施的首接负责制。“导师制”的带教让每个护生整个实习期都有陪伴的老师,“首接负责制”护生入科后有固定带教老师[7-8],以流程式的沟通方式[9]对护生进行自我介绍,讲解病房设置、病区的特点,专科特色,并及时解答实习过程中的疑问,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使护生很快适应实习环境护生由于学历层次的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对于学习积极主动者,以“导”为主,对于学习能力较差者,以“教”为主,对于那些有学习能力,但主动性差的,则以“督促” 为主[10]。同时,指导带教老师尽可能地赏识护生,寻找其亮点,关心护生的生活状态,进行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护生出科前及时召开护生座谈会,了解护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对表现好的护生进行表扬,并匿名对教学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存在问题及时与带教老师反馈,改进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干预后,教学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95.08%,带教评价满意度9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3 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有效提高了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个人发展:为有效实施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在临床教学中的干预,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教学能力评估及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在护理部的支持下,开展一系列教学技巧、方法的讲座,如PPT 的制作技巧、教学内容管理、教学评价、参与式学习、PBL 教学法等,促进提高带教老师授课技巧、能力的提高。定期开展的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促进了带教老师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增加了临床带教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干预后教学护士学历报考本科在职学习的护士人数不断上升,2014 年较2013 年报教人数增加21 名。

5 小结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在临床教学中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带教满意度,促进了临床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护生的临床带教需求。但是,研究中发现由于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外出在职培训的机会也较少,对于带教老师的培训占用了很多下班之余的时间,带教老师需培训的空间较大,课程设置、安排仍需进一步提高,也需要取得领导的积极支持。

参考文献:[1] 孙爱玲,张东华,高建智,等.临床护理实习生实行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19-820.[2] 陈士芳,任丽芳,王晓辉.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素质及带教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护理学报,2011,26(11):64-66.[3] 王建秀,张勤,张秀华.优化脊柱外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9):649-650.[4] 陈萍云,谭杏飞,蓝惠兰,等.应用角色适应理论改进ICU 进修护士的带教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30-131.[5] 黄美凌,陈云,王慧馨.基于PBL 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师资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11B):23-25.[6] 司丽云,李艳.情境教学在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0,7(1):46-47.[7] 孙爱玲,张东华,高建智,等.临床护理实习生实行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19-820.[8] 许蓉.护理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78-579.[9] 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6-698.[10] 李会娟,任哲,庞冬,等.不同教育层次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46-48.

论文作者:王松柳1 徐云香2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导师制联合标准化带教计划在基层医院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论文_王松柳1 徐云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