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人型多囊肾临床表现与CT论文_林李琴

关于成人型多囊肾临床表现与CT论文_林李琴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新津 611430)

【摘要】目的 本文对成人型多囊肾的临床表现作出研究,同时还分析了CT 在诊断成人型多囊肾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笔者对12 例疑似为成人型多囊肾的病患临床表现资料进行回顾并加以分析,同时还对这12 例病患采用CT 平扫和增强扫描来进行诊断。结果 就接受了CT 扫描的12 例病患来说,所有患者的CT 表现都发现肾脏明显有增大的现象,在整个肾实质内发现了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囊状低密度区,双侧肾盏夹于众多囊肿之间,多囊肾边缘清晰,囊肿间隔的厚薄程度不一致,而且互不相通,在晚期中,病例肾实质常常显影不良,增强后囊肿间隔的强化比较明显,CT 值介于5~85Hu 之间。结论 在对成人型多囊肾的判断中,CT 检查比较可靠和简便,同时兼备了诊断准确和无创性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成人型多囊肾;CT 检查;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244-01

在此,有必要对成人型多囊肾的概念进行相关的介绍,它是指显性染色体引发的遗传性多囊肾,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家族聚集性,对于男女都有可能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而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连续几代人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常有双侧肾脏变重大,在皮质和髓质等地方发现不少逐渐在增大的液性囊肿,一方面会发生继发性肾功能的损伤,另一方面还会对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的紊乱和异常。这种病一般会集中在30~50岁之间发生,所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为“成人型多囊肾病”的原因。笔者查阅了最近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了,这种病在任何时期都会有发生的可能性(当中包括了胎儿阶段)。有高达90%的遗传性多囊肾患者的异常基因是在16 号染色体的短臂,我们称之为ADPKD1 基因,对于基因产物当前还不是十分明确。有接近10%患者的异常基因是在4 号染色体的短臂,我们称之为ADPKD2 基因,对于其的编码产物当前也是不明确,也就是说具体的病因尚无法证明。不少患者都是出于肾脏方面的问题来就诊的,在CT 检查下,首先选取我院所接受CT 扫描的12 例“成人型多囊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其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系我院肾病科在2011 年4 月~2014 年12 月之间所收治的疑似可能系成人型多囊肾病患12 例,当中男性患者有6 例,女性患者有6 例,年龄介于30~6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2.4)岁;尿血和疼痛系病患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对于患者在收住院的途径:发现有8 例患者出现腰痛和小便异常的症状,2 例病患出现腹痛,1 例病患出现腹部渐增包块入院的情况,另外的1 例病患在正常体检的时候得以发现。对于上述患者来说,所有病患都收住院并对其实施食疗,同时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实验室生化检查,上述的患者的肝肾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发现病情比较严重但我院无法进行处理的患者,则采取转向上级医院接受治疗的措施。

1.2CT 扫描的方法

本次CT 扫描的范围系从膈肌到耻骨联合处。在病患进行CT检查之前的半小时,让患者喝500 毫升的水,目的让膀胱肾脏充盈。对于这12 名病患实施了平扫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增强扫描,为了更好地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

2 结果

12 例病患中都出现了双侧肾脏肿大的情况,同时还发现肾功能损害程度不一,9 例病患发现部分肾实质残留,而3 例病患则没有发现正常肾实质残留。同时还发现了2 例病患肝脏中出现多个液性囊肿,1 例出现心包多个液性囊肿。通过CT 扫描的结果发现,显示液性囊肿的大小在5~200mm 之间,大小不一,再加上整个肾实质内充满了不少大小不一致的囊状低密度区,双侧肾孟盏夹于众多囊肿之间,多囊肾边缘清晰,囊肿间隔的厚薄程度不一致,而且互不相通,增强后囊肿间隔的强化比较明显,CT 值介于5~45Hu 之间,2 例病患发现有囊内出血的情况,其囊肿内密度分布不均匀,CT 值介于45~65Hu,进行了增强扫描后的2 例病患中发现存在局部钙化结石。关于这12 例疑似是“成人型多囊肾病”的患者,在进行了CT 扫描之后,所有病患都得到了确诊,诊断率高达100%。患者接受了相关的手术治疗,在手术下发现,肾脏发生肿大的现象相当突出,在表面发现不少大小不等的凸起,呈现暗红色,剖开后有淡黄色的液体外流,肾边缘比较清晰,而囊肿间隔的厚薄程度不一致,互不相同,没有发现正常肾组织。

3 讨论

病患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结构不正常、肾脏增大,还伴随有腹部疼痛、小便异常和出血等问题,相当少的患者是发现腹部异常包块就前来就诊的。常见的成人型多囊肾并发症有囊肿钙化、尿路感染和肾结石等,当时也有囊肿癌变的可能性。通过超声声像,我们可以发现:肾体积变大、肾内有无数个大小程度不一致的囊肿和肾实质回声有所增强。肾内囊肿大小也不一致,再加上相互发生挤压,所以对于中等以下的囊肿通常都不能显示出整齐的轮廓,我们看到的只是边界不齐、零乱的液性暗区。囊肿对整个肾脏产生影响的时候,在声像图上是无法找到正常的肾实质回声,发现满布囊肿或者回声有所增强。通过B 超检查,可以简单对成人型多囊肾进行诊断,但是如果出现囊肿出血或者肾囊肿合并感染的时候,其声像就会显影不清,另外还难以与单纯性囊肿区分开来,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实质性肿块和囊肿也难以进行清晰的区分,所以说B超在成人型多囊肾中的应用仅仅是参考,主要的诊断手段还是需要通过CT 扫描。

参考文献

[1] 刘笑非,马继超,殷小平.多排螺旋CT 对囊性肾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荟萃,2015(06).

[2] 孙新成,孙峰,颉亮.多房性囊性肾瘤2 例诊疗及预后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论文作者:林李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关于成人型多囊肾临床表现与CT论文_林李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