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论文_孙线莹,许亚平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论文_孙线莹,许亚平

孙线莹 许亚平

陕西省洛南中学 726100洛南县职教中心 726100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数学作业分层的可行性。最后具体分析了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展示。

【关键词】学生分层 作业分层 指导分层 批改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100-01

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同时,作业的功能不仅在于巩固与反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孩子学习的潜力,把学习内容大大加以延伸、丰富。

一、数学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作业难度分类缺失。在数学作业布置上,大多数教师常使用同一难度的数学作业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学生存在理解能力差异,对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程度不一,若使用同一层次的数学问题,势必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与学生能力共同成长的目标不相一致,对学生兴趣的提升也产生阻碍作用。

2.作业布置量过多。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认同“熟能生巧”的教学观念,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加大作业布置的量,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然而这种教学观念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常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重复的作业劳动上,机械化的理解,使学生的自主性逐渐缺失,并且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得本来学习就比较苦难的学生更感觉是煎熬。所以,加大作业布置的量,并不是一项好的教学策略。

二、数学作业分层的可行性

1.分层设计可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形式之一。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难易不同、量不同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把学生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逐渐在作业中掌握技能,在作业中提升能力,在作业中提升思维水平。

2.分层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均衡的,总有好、中、差之分。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结合教材,精心设计作业,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业数量有弹性,难易也要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优等生优化知识结构,因材施教。这样既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分层作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教师要真正的做到分层布置作业,起码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面掌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还要了解教学后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预设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或者完成教学后,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灵活设计作业,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4.分层作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布置分层作业,教师不仅经历了一个全方位的思考、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学生选择自己能完成的作业,不仅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于情于理都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任何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硬性”思想、行为,都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被动,因为我们面对着的是家庭背景、学业基础、品质个性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个体”,必须既面向“共性”,又照顾“个性”,才算是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数学作业分层实施措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首先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分层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硬性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分层方法是比较公平的,也最能反应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软性分层。即在硬性分层后,一些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只是理解能力与成绩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纳入到更高层次的小组。

第三,弹性分层。对于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强行进行硬性分层是不合理的,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建议学生进入到适合的组别中,这样即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进行学生分组是,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不要产生自卑心理,并要求层级较高的学生一定要担负起辅导层级靠后的学生,促使班级学生共同成长。

2.作业分层

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包括基础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基础作业主要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利用作业帮助此类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作业则针对学生基础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后,进行能力提升训练;超额作业主要针对学生当中能力拔尖的学生,使学生能获得进一步提升。这样就能保证全班学生都有提升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

3.指导分层

进行作业分层后,教师应使用分层指导的方法,对各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给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教师发现学生不能适应当前层次的作业,应下降一个层次,防止学生对问题理解不顺产生的情绪低落问题,并且,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还应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促使学生重新返回原有的作业层次,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另外,在进行分层指导时,教师还应采取答疑、谈话与辅导的组合模式,指导学生对学科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获得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分层批改

学生完成布置的分层作业后,就要由教师进行批改,在作业批改时,教师也应使用分层批改的措施,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这样就能使这一层次的学生及时地了解作业的正确与否,及时总结经验。并且采取面批的方式,如果教师在其中发现学生运用了某些独特的方法与技巧,可以第一时间分享给全班同学,提供借鉴;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则可以采取隔天面批的方式;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部分批阅或者相互批阅的方式,培养此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逐步向更高层次出发。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设计好分层作业,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将课堂知识进行深化,精心挑选作业布置内容,尊重学生的差异,树立新的作业布置理念,设计出丰富多彩、适合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论文作者:孙线莹,许亚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论文_孙线莹,许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