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治疗体会论文_陆娟*,周翠英,卢迎宁

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治疗体会论文_陆娟*,周翠英,卢迎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 优生优育中心 116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病例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结果:65例于术后1~2周愈合,8例于术后2~3周愈合,3例于术后3~4周愈合。术后随访4周,无再次感染发生。结论: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有多个相关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及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

【关键词】切口感染;产后;治疗;会阴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81-01

会阴侧切术是常见的产科助产时使用的手术方法,虽然现代医学理念及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仍十分常见。我院自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共治疗了76例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6岁;平均(25.1 ±12.7) 岁, 孕周37.0 ~40.1 周, 平均(37.4 ±1.8)周。感染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具有下列条件之一即诊断:切口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深部切口引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自然裂开或再次手术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1]。

1.2治疗方法:

(1)对于已确诊发生切口感染者,尽快使用抗生素,因引起切口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肠球菌、肠杆菌为主要菌[1],首先选择上述菌群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切口周围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根据切口愈合情况,调整抗生素应用时间。

(2)51例初始仅有切口红肿热痛,而局部无分泌物,切口内无脓肿。加强切口换药处置,并配以红外线局部照射、烤灯照射等方法治疗后,46例感染被治愈。3例切口有脓性分泌物,2例切口内有脓肿形成,均经拆除切口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切口充分引流等处理后,感染治愈,切口愈合。

(3)10例切口有脓性分泌物。立即拆除局部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分别以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以碘伏纱布覆盖创面及切口,定期更换敷料,并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等治疗。

(4)10例切口深部引出脓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立即拆除全部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分别以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切口充分引流,以碘伏纱布覆盖创面及切口,定期更换敷料,并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等治疗。

(5)5例切口裂开,切口内有脓性分泌物。立即拆除全部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分别以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切口充分引流,以碘伏纱布覆盖创面及切口,定期更换敷料,并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等治疗。

(6)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信心,使患者能够充分配合。患者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切口并消毒、更换敷料。

(7)拆除切口缝线、切口引流的患者,如切口长度>2cm者,待切口内脓性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引流干净后,行再次缝合。

2 结果:

本组76例,切口用0.5%碘伏换药,65例于术后1~2周愈合,8例于术后2~3周愈合,3例于术后3~4周愈合。术后随访4周,无再次感染发生。

3 讨论:

会阴侧切缝合术在产科十分常见,多方面原因可造成感染可能,其术后感染不但会延缓手术切口的愈合, 而且还可能导致手术切口裂开,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和负担,还使医院感染率上升。[2-3]虽然目前处理切口感染的方法很多,从结果看,切口感染的转归还令人满意。但是,切口感染给患者带来痛苦与负担,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所以,会阴切口感染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有多个相关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相关危险因素有:1、会阴侧切切口位置靠近肛门及尿道口,容易发生感染;2、有研究认为[4-5],产妇肥胖、伴随基础疾病以及入院前有感染、 经产妇、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阴道检查次数高于2 次、导尿高于2次、肛查高于3次以及术前使用抗生素等,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3、产房内无消毒时间或消毒时间不足;病房内病原微生物密集;4、接生人员接生前来不及刷手,会阴消毒不彻底、接生过程中手套破裂等,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水平低、组织对合不良、留有死腔或缝合过密等。

为降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发生率,应及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1、积极治疗孕产妇基础疾病、阴道炎症及并发症等;2、积极筛查高危因素,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3、指导孕产妇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4、在诊断准确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阴道检查、导尿、肛查等操作;5、严格管理产房、病房的消毒流程及措施;6、提高接生人员的侧切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7、加强产妇产前、产后的护理干预,消除感染诱因,有感染征兆,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陈平,陈伟,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2]卜庆瑞, 靳桂萍, 杨青君.会阴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4958-4960.

[3]刘荣,武迎宏,沈志江.产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3.

[4]李新焕,张风芹. 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271-2273.

[5]庄小瑜、马剑、芬李毅. 会阴侧切伤口术后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J]. 广东医学.2006,27(4):536-537.

论文作者:陆娟*,周翠英,卢迎宁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治疗体会论文_陆娟*,周翠英,卢迎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