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食道癌术后腹胀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罗福琼

1例食道癌术后腹胀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罗福琼

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 要】总结1例食道癌术后腹胀的护理经验,方法如下:艾灸神阙穴,一天两次;消胀散外敷神阙穴、天枢穴+TDP照射,一天一次;伊托必利30mg管喂,一天三次。结果:以上方法使用一天后,患者诉症状减轻,三天后腹胀症状消失。总结: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食道癌术后腹胀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食道癌术后;腹胀;护理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癌症,治疗方法目前比较肯定疗效的是手术和化疗、放疗。食管癌手术后,病人胃肠道的运动从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有不少患者术后发生功能性腹胀,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对食管吻合口与伤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科于2018年7月收治1例食道癌患者,术后患者出现腹胀症状,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患者住院18天后痊愈出院。现将其术后腹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收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18年7月3日在全麻下行了经右胸腹两切口食道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出现腹胀症状,以胃脘部最明显,查体:腹软,患者自诉胃脘部饱胀不适,有气体游走症状,拒绝管喂饮食。遵医嘱予以莫沙必利片5mg管喂2天后,患者自诉症状未缓解。

1.2护理方法:

遵医嘱改用艾灸神阙穴,一天两次;消胀散外敷神阙穴、天枢穴+TDP照射,一天一次;伊托必利30mg管喂,一天三次。

2.结果:

以上方法使用一天后,患者诉症状减轻,三天后腹胀症状消失。予以带十二指肠营养管少量多次口服流质饮食,未诉不适,于术后18天拔除营养管,患者进食无异常,办理出院。

3.总结

食道癌术后患者发生腹胀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麻醉药物的影响。食道癌手术需全身麻醉,且由于术后镇痛的需要使镇痛泵广泛使用,麻醉药物在体内积聚,导致交感神经的传导被阻断,抑制了胃肠道平滑肌的功能,使肠蠕动恢复缓慢,而使腹胀加重。②手术引起的刺激。消化道内游离气体多,术后因为疼痛而呻吟、抽泣,使吸气量增加,大量空气进入消化道,不被肠粘膜吸收,气体在肠腔中游离,引起患者两胁下胀痛,腹肌力量减弱造成腹胀。③电解质紊乱。由于手术过程中失血失液、术后持续胃肠减压等原因造成了低钾、低钠可引起腹胀、肠蠕动消失等肠麻痹表现。④术后长时间的卧床。术后因为各种管道影响活动,患者害怕疼痛而不愿意活动,使得肠蠕动恢复变慢。针对以上原因:我科采用艾灸神阙穴,作用机理:艾灸通过温度作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节脏腑功能,尤其适用于阳气虚衰患者,具有温阳散结、回阳救逆功效。神阙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中部,脐中央。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逐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艾灸此处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消胀散外敷神阙穴、天枢穴+TDP照射的作用机理:祖国中医学认为六腑的功能以通为用,以将为顺,通降失常则腹胀。手术对机体脉络的损伤导致气滞血瘀,脉络阻塞,腑气通降失常。消胀散主要由厚补、积实、莱菔子等组成,具有行气通下、消胀除满的作用,能消除患者饱胀感、促进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排便的作用。中医认为脐为任脉经穴,与诸经百脉相通,可扶正固本,疏通胀腑经脉,脐周皮层薄,吸收性强,消胀散外敷脐周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也就是位于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属足阳明胃。大肠之募穴。消胀散外敷此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治疗腹胀、肠鸣、便秘等作用。TDP照射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盐酸伊托必利片为胃肠促动力药,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种症状。如:上腹不适,餐后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艾灸神阙穴+消胀散外敷神阙穴、天枢穴+伊托必利管喂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凌红霞,1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腹胀病人的护理《全科护理》,2015.

[2]郭玉娟,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医药前沿》2015.

论文作者:罗福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1例食道癌术后腹胀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罗福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