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大胆探索——近二十年中国所有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公有制论文,中国论文,近二十年论文,大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确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二是所有制改革,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基础,包括调整所有制结构,寻找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前一方面的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了从计划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后一方面的改革也有重大进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从零开始,到1997年发展到占经济总量(GDP)的1 /4,涌现出一些新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
一、认识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初级阶段论的确立,打破了公有制和国有制一统天下的框架,冲破了公有制只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的束缚
建国以来,我国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超越阶段的冒进问题,在城市和农村都搞“一大二公”,非公有制经济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受到排斥,稍有露头,就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砍掉。在城市,更是几乎国有经济一统天下。1978年,全国城镇仅有14万个体工商业者,其经营范围被严格限制在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中。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未达到可以实现全面公有化、消灭非公有经济的程度。由于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以便调动各方面力量,走出贫困、落后的状态。特别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理论界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观点, 并且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就使我们找到了一条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实可行的路子。所以,从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必须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原来追求公有制和国有制一统天下的想法与做法,必然破坏生产力,如像从50年代中期到1978年那样。
其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改革所有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主体之间展开竞争为前提。所有制单一,市场主体一元化,何来市场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确立,要求:1.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也就是说,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比重。3.发展混合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发展很快,目前,混合经济在GDP比重约1/5。混合经济中, 公有成分比重约占1/3。4.国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把公有制的形式只限于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同时,政企不分的国有制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改革的难点就在于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这几年人们一直在探索公有制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股权结构各异的股份合作制;各种职工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各种合作经济等。
二、政策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立为基本方针和基本经济制度
认识的提高和转变要求对原有政策做相应的调整。改革开放之初,党和政府就制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一再申明要长期坚持下去。同时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样就逐渐消除了前一段时间所有制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对生产力的羁绊,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7年9月举行的党的十五大,对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意味着又一次较大的政策调整。因为既然是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只是一般的方针政策,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安排。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使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必须改革公有制和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和国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制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十五大报告的这一论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掌握。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要求对原来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在公司制改革过程中,国有独资公司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公司都应具有多元投资主体,包括分别由多个国有投资公司和非国有(个人和法人)投资者作为投资主体,以利用政企分开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这就必然使原来的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重大的变化。即使是国有独资公司,也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使国有制同市场经济互相结合。
为了实现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国有制似需做以下两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把国有制从国家(以国务院为代表)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改为由国家和各级政府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其中国家所有占大头。地方各级政府在实行分税制以后投资形成的资产,更应承认是归各级地方政府所有。这样有利于清晰产权关系,明确界定国家公有和地方公有的边界,形成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相互参股。
二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管理和运营要分开。要建立多个独立的互相竞争的国有资本(和地方各级政府所有资本)的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其职责是有效地运用国有资本,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这些公司作为单位的法人以竞价投标方式竞争国有资本的经营权,并独立承担代理风险。一旦这些公司获得代理权,它们就可以直接投资持股,取得利润,以投入的资本额为限,为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加强政府对投资公司经营状况的监管,建立充分的、客观公正的、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有会计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的投资决策、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等作出负责任的评价与判断,据此对公司职工实行奖励和惩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职工保险基金将相继建立和迅速扩大,如养老基金、医疗基金等。目前养老基金结存700亿元以上, 今后会不断增加(例如智利的养老基金1996年已占全国GDP的40 %多);住房公积金也有800亿元以上。 这些属于公有性的基金很有发展前途,将逐渐成为重要的投资基金来源和公有制形式。有的同志担心国有经济逐步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像各种保险基金等新的公有制形式的发展壮大,将有力地支撑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要由独立的法人实体对这些基金进行管理和经营,使其保值增值,而不能像“唐僧肉”一样被切割、吞食。要鼓励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优胜劣汰。只有这样,这些新的公有制形式才能很好地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目前在广大城乡出现的大量(估计有几百万个)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在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要予以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这当中属于劳动者的劳动和资本的联合为主的比较规范的股份合作制,应视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在政策上应予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应允许各种不同股权结构的股份合作制的存在与发展,判断其合理性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能做到“三个有利于”。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单位联合和互相参股的混合经济得到广泛的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有许多新成立的公司,有的是国家控股,有的是国家参股,有的只有集体企业有股权而没有国家股权。有的原来国有大企业也吸收本公司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看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国有或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的企业,将越来越少,各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单位将越来越多。这当中,无论是国家还是集体控股或参股的部分,都应看作是公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控股公司,还可以扩大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三、现实课题——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调整所有制结构碰到的最大课题,是如何为庞大的国有经济定位,发挥其特有功能的问题。但是,国有经济在社会总量中的比重却是逐步下降。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经营困难,40%的国有企业发生亏损,传统体制的种种弊端在国有企业中暴露得最为充分。造成国有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一是国企改革滞后,二是国有经济的范围过宽,连理发、修理、鲜活商品零售都搞国有,背上包袱。进入90年代以后,一方面国企改革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方向,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另一方面提出“抓大放小”,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方针。
要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首先需要明确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五大报告对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定位为,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调整国有经济,最重要的,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十五大报告指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步伐。十五大以后,各地在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这种改革,一方面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另一方面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对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探索。
首先是放开转制形式多样化。不能用一个模式套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情况的企业,而必须根据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选择本企业的转制形式。山东诸城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著称于世的,但诸城也是用多种形式,而不是只用股份合作制一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河南漯河市在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时,提出“一厂一策”的原则,也搞得比较成功,成为河南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先行地区。
其次是股份合作制的股权结构多样化。股份合作制经济是中国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它既有股份制又有合作制的特点。比较规范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公有经济。但在改革实践中,各地搞的股份合作制千差万别,特别是在股权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做法。有的股权比较平均,一人一股,管理者股权高出一般职工5—10倍;有的股权则不那么平均, 管理者股权比一般职工高20—30倍。浙江省著名服装公司雅戈尔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职工基金会(集体股)35%,乡政府15%,普通职工(包括中层干部)占25%,经营者(副总经理以上)占25%,其中总经理一人占12.5%。这样,企业的分配机制为:普通职工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辅,分红只占年收入的25%左右;中层干部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分红与工资收入大体持平;经营者以按股分红为主,按劳分配为辅,分红占总收入的70%以上。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比较小的企业,如十几人、几十人的和劳动密集型的,股权可以分散些,容易做到以劳动者的劳动与资本的联合为主。而大一点的企业,如百人以上的、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要求较多资金投入的,股权平均分摊常出现不利于生产经营的统一指挥,而管理者和经营层拥有较多的股权(如前述雅戈尔集团),比较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发展。这后一种股份合作制,虽有公有性但不是规范的公有经济,但只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我认为也应予以支持,然后根据实践经验再考虑如何使之完善。与此相适应,股权差别比较大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也不强求实行一人一票制,也可实行一股一票制,即更多的体现股份制原则。目前上海市等就做出了这样灵活的规定。
第三是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精神,是鼓励大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很繁重、紧迫,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都要大胆利用。在国有小企业放开转制中,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做法都是允许的,应予支持的。十五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改革的丰富经验,对前一段各地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做法予以肯定,并进一步鼓励大家今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从而为改革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可以预期,随着改革的推进,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新鲜经验涌现出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做法为群众创造出来,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与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相对应的,是搞好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在这方面改革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
十五大报告指出:“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我认为,这里说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即包括多元化的国有投资主体,也包括多元化的非国有投资主体,这后一方面同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有密切联系。
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大家知道,规范的公司制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不是只有一个老板的。只有投资主体即出资人多元化,才能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所以,今后的趋势是:国有独资公司只是特殊的极少数,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要占支配地位,但绝大多数公司将是实行国家控股,有的也可以国家参股,而不是国家独资,这样既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又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所以,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除少数上市公司可以吸收一部分社会公众股外,多数企业可以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参股,或者出卖一部分股权,包括吸收本企业(公司)职工持股,利用外资也是其中一种形式。总之,要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个人作为投资主体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迅速增加,金融资产增加很快。到1998年6月底,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5万亿元,手持现金8000多亿元,外币存款600多亿美元,居民的上述金融资产还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在出现商品买方市场的今天,居民的投资性支出逐渐增加,投资意向增强。据北京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对京、沪、渝、穗、 武汉五大城市消费者的最新调查显示, 1997年2季度居民将富余资金用于购买国库券、债券等的达25%, 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用于购买股票、投资基金的达12%, 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个百分点;而用之于购物的只有6%,比上年同期下降7 个百分点;用于储蓄的为57%,也比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四、巨大变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但仍居主体地位,非公有经济比重大幅度上升但未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近20年,改革经济体制和放开搞活经济,受传统计划体制束缚较小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使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出1978年以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同所有制比重,既包括它们的独资企业,又包括合资合作企业中各自所占的份额)如下表(注:资料来源:1978、1993年数字见陈元生:《我国所有制变化趋势和改革重点》,《理论前沿》1997年第24期。1996年数字见《人民日报》1997年9月14日。):
年份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
56%
43% 1%
1993 42.9% 44.8% 12.3%
1996 40.8% 35.2%24%
那么,这种状况是否会危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呢?不会。
1996年,公有制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按提供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仍占76%,即3/4以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更占绝对优势。因此,改革开放近20年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动摇。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新的解释。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等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是可以允许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等等。人们预计,今后中国所有制结构,将继续朝着前十几年的趋势发展,国有经济将主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从范围过于宽泛的竞争行业和中小型企业逐步退出,集中力量加强命脉部门,但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将缓慢下降;公有制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社会保险基金、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新的公有制形式的发展,将有力地支撑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将有不小的发展空间,还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加快发展,纯国有、纯集体、纯个体或私有经济单位的比重,将是下降的趋势。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等方面逐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79年,我国城镇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31万人,比1978年增长一倍多。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88年底,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45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300万人,工业产值达到516亿元, 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2.8%。在个体经济发展基础上,私营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1988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4万多户,雇工总数70多万人, 户均雇工18人。当时私营企业80%在农村,其中80%从事工业。
个体、 私营经济的大发展, 是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 到1997年底,全国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2850.86万户,从业人员5441 万人,注册资金2573.98亿元;私营企业96.07万户,从业人员1349.26 万人,注册资金5140.12亿元。1997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纳税为540亿元,比1986年增长10倍多,占全国工商总税收的比重由3.9%上升到7%。有的非公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如浙江省,1997年非公有经济上交税收已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4左右。1997年一年内,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吸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94万人,另有197 万下岗职工申办了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不靠国家投入,所占贷款比例也极小,而吸收就业的潜力却很大。
外资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20年来,全国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贷款、对外证券融资等形式的外资已超过360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约2200亿美元,有24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正在运作。从1993年起,我国连续4 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达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 利用外资不仅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带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整体上升,促进了经济增长(1996年,利用外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19.2%,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5%,外资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21.2%),而且,培养了人才,扩大了就业(目前,在三资企业就业的人员达1750万人),增加了税收,推动了进出口,增加了外汇储备,也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事实证明,利用外资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加快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非公有制经济如此迅速发展,是否会危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根基呢?
不会。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必然要同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并受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影响,从而能够发挥“三个有利于”的作用。其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不是过大,而是较小,在1996年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4, 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途。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导向明确,活力较强,竞争比较充分,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公有经济更快些是很自然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税收等政策的调节,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形成“大气候”,很难在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形成规模经营。总之对非公有制经济,要予以鼓励、引导和适当调节,使其健康发展,并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展望未来——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是怎样的?我认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定位在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可怕。考虑到随着混合经济的发展,国有成分可以通过控股,提高其控制力,这样,即使在经济总量占20%多一点的国有经济,也能很好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在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体和私营部门,将着重在哪些行业发展呢?
报载:国家统计局《工业结构调整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提出:“国有工业在结构调整中应考虑撤出的有200多个小行业。 这些行业包括照相机及其器材制造业、集装箱制造业、羽毛(绒)加工业、眼镜制造业、衡器制造业、丝织业、自行车制造业等等。”这当中,绝大部分均可由个体和私营经济接过来经营。
从大一点的行业看,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成为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侧重点。
第一,劳动密集型行业。手工业、第三产业中的修理、饮食、小商品和鲜活商品零售、旅游贸易以及为生产与生活服务的其他服务业等。
第二,农、林、牧、渔等业。我国人口多,对农副产业需求量大,有许多种植业和养殖业,市场前景好,都很有发展前途。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涌现了近10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996年实现工贸收入3000亿元,人均产值17万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它们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第四,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桥梁等建设。泉州市名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以BOT(建设、运营、 移交)方式建成泉州刺桐大桥等,被誉为非公有制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范例。这类建设事业也很有发展前途。如此等等。
十五大后,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的进程加速,随着各地大力提倡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将对所有制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看来,国有经济仍将是在量上继续增长的同时,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仍将有较快的发展,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他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也会有快速增长,但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会有明显变化。
下面介绍有关部门预测的“九五”期间乃至到2010年中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注:资料来源:1978、1993年数字见陈元生:《我国所有制变化趋势和改革重点》,《理论前沿》1997年第24期。1996年数字见《人民日报》1997年9月14日。):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200037.2% 38%
24.8%
201034.7%34.5%
30.8%
上述预测显示到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大体实现三三制,即国有经济、其他公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占三分之一,符合一些人对合理所有制结构的设想。但我怀疑这个预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它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估计偏低。1996年,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即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24%,比1993年比重几乎上升了一倍。为什么在十五大更加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却只能有微小的变化,即从1996年的24 %提高为2000 年的24.8%?比较大的可能是,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将继续得到较快的发展, 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提高, 到2000年,占到30%甚至多一点。相应地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到2000年降到占1/3左右,即上述有关部门估计的到2010年的数字。总之,我认为应对这几年的改革进程估计得快一些,从而对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影响大一些。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标签:所有制论文; 公有制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股份合作制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总量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