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_政治论文

论新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_政治论文

论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基本原则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4页。 )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内容看,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就有五十多篇。在这些篇章里,邓小平同志系统地论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理论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务实科学的创新精神,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我们世纪之交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指南。

一、服务大局的原则

在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后不久,1980年1月16日, 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题为《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著名讲话,他高瞻远瞩地向全党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0页。 )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大局服务,他特别强调指出:“政治工作是要做的,而且是要好好地做。但是,做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5页。)

思想政治工作怎样为经济建设服务呢?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如果我们忽视、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化,就会使我们的注意力仅仅局限于对生产力发展、物质利益增长的追求上,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甚至会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对此,邓小平同志十分清醒地断言:“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4页。 )因此“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8页。)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大力加强,“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页。)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过去二十年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1页。)“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6页。)1989年的政治风波过后, 邓小平在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动乱给我们上了一堂大课。多年来,我们的一些同志,埋头于具体事务,对政治动态不关心,对思想工作不重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25页。 )“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6页。)他从反面的教训中, 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创造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生产力最基本要素的人,其道德品质、精神面貌、思想觉悟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一个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人,才能为革命努力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创业,发奋工作。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0页。)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教育, 使人民认识到搞好国家的经济建设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为之奋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

二、义利结合的原则

邓小平认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4页。)他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7页。)“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 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5—106页。)

在强调“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的同时,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物质利益结合。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 )他反复强调:“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因此, 他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体现义利结合的原则。

怎样才能体现这一原则呢?针对当时的形势,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完善奖惩制度。他提出:“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在这方面,我们过去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都要恢复,奖金制度也要恢复。”(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2页。)“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 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1页。)“合格的人员,合格的工人, 应当享受比较高的待遇,真正做到按劳分配。”(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30页。)他指出:“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56页。)邓小平同志讲的这“一些具体问题”,包括了教师的工资、职称、住房、科研经费等等。

邓小平同志也清醒地看到,物质利益虽然能激励劳动者从根本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但是,如果滥用,又有可能使人们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而背离物质鼓励的初衷。因此,邓小平还特别强调:“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2页。)

三、务求实效的原则

讲求实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务求实效。如何务求实效?他总结提出了四项要求:

第一,反对形式主义。邓小平同志历来反对空谈。他曾经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13页。)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实效。他指出:“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0页。 )邓小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我建议很抓一下这个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1页。)为反对形式主义, 他对思想政治工作大胆地提出了新的衡量标准。“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福利增加了多少。”他还进一步强调指出:“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0页。)

第二,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改革本身就意味着各种权益的变动,权益的变动必然导致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一经出现,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矛盾就会越积越深,涉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解决问题难度就会越来越难,消极因素就会蔓延,不但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甚至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他认为, 在萌芽中把问题解决可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全党都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因此,为了做好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2页。)邓小平还指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6页。)这样可以营造和优化教育环境,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行政、法律手段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从来不是万能的,邓小平告诫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行政、法律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强大的威力。他指出,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我们必须坚持“采取教育的办法,凡能教育的都要教育。”(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3页。)但是,说服教育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有些人经过反复教育,还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强调:“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8页。)通过法纪强制, 使违法乱纪者清醒,使广大人民受到教育。“我们要学会使用和用好法律武器。对违法犯罪分子手软,只能危害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危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3页。)

四、以身作则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在战争年代一直从事党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认为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威力无比,成为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工干部、指挥员们都能够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枪林弹雨中一声“同志们,跟我上!”,那一个“跟”字,立起了指挥员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高大形象,产生了震撼人心、所向披糜的巨大力量。为此,邓小平语重深长地指出:“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人听,政治干部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我们要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要靠政治工作干部以身作则。”(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4—125页。)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邓小平同志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搞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以身作则。”(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页。 )在很多场合他都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4页。 )他还谆谆告诫政治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2页。)在改革开放后,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拜金主义, 对此,邓小平再三强调,愈是执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指出:“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众的眼睛都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下面就好办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5页。)他要求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 以自己模范的遵纪守法行为为群众做出榜样。为此,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促进他们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和改正错误。“对于人的处理要十分慎重。对过去的错误,处理可宽可严的,可以从宽;对今后发生的问题,要严些。对一般党员处理可宽些,对领导干部要严些,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更严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8页。 )以此来推动和督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立教。

标签:;  ;  ;  ;  ;  

论新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