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康的制备及治疗CRF的药理作用探讨论文_李红,亓军波,范圣娟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 评价肾衰康的制备及治疗CRF的药理作用对临床防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CRF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下,治疗组加用肾衰康治疗(主要药物:黄精15g,琥珀12g,何首乌15g,仙灵脾15g,煅牡蛎12g),一次4粒,一日3次;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治疗组,并予以口服爱西特,1日3次,每次4粒。两组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肾功能检测指标的比较: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SCR、BUN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SCR、BUN均无明显变化。②两组对HB均无明显影响(P>0.05),表明肾衰康能明显改善肾功能。但对贫血的改善不明显。两组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经系统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85.72%,对照组为61.91%,经非参数Riddx检验,两组之间比较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肾衰康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治疗CRF的药理作用明显,对临床防治CRF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CRF;肾衰康胶囊;制备工艺;药理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 falure)简称(CRF),它是肾脏病恶化的结果,其病机病情复杂,治疗个体化的特点在慢性肾衰更为突出。到尿毒症阶段,可以行替代治疗,但在其早中期阶段,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它的患病率的增加,预后差、花费高,怎样提高防治CRF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许多医家关注的热点课题。

1.肾衰康的制备及标准

1.1制备

1.1.1肾衰康的处方组成:黄精15g,琥珀12g,何首乌15g,仙灵脾15g,煅牡蛎12g,白芍12g,土茯苓12g,生黄芪15g,川芎12g,巴戟天12g,知母12g,黄柏12g,当归12g,焦大黄10g,泽泻10g,丹参15g,钩藤12g,山萸肉15g,何首乌9g,茯苓10g。

1.1.2制备流程:将以上中药按照配方配料,先行炮制、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取上述药粉装0号胶囊,使每粒胶囊装药粉0.4g即得。

1.2质量标准:【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其内容物为浅黄色粉末、味苦。【鉴别】取本品内容物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仙灵脾,对照药材l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酸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一醋酸(10: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取该品粗粉约1.05g(同时另取该品粗粉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3~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5cm,长12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40%乙醇洗脱液,继用70%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内,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与6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甲醇一水(13:6: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进行扫描,波长:λS=53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符合CRF诊断标准的84例CR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因构成等方面的差异不大,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P>0.05)。

2.2方法

2.2.1基础治疗 两组均予以优质动物的饮食(0.6g/kg/d)高热量和低脂肪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平衡,严重控制血压、酌情予以促进细胞生成素、铁剂等,纠正贫血,对发生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抗感染并低磷、高糖饮食、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等。

2.2.2 研究治疗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肾衰康治疗(其处方组成:黄精15g,琥珀12g,何首乌15g,仙灵脾15g,煅牡蛎12g,白芍12g,土茯苓12g,生黄芪15g,川芎12g,巴戟天12g,知母12g,黄柏12g,当归12g,焦大黄10g,泽泻10g,丹参15g,钩藤12g,山萸肉15g,何首乌9g,茯苓10g),一次4粒,一日3次,饭前服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血钾,如发现血钾>5.5mmol/l,暂停服中药,并对症处理。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治疗组,并予以口服爱西特,1日3次,每次4粒。两组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2.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及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肾衰疗效标准[1]。显效: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30%,血清肌酐降低>30%;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血清肌酐降低>20%;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内生肌酐清除率不增加,血清肌酐不降低或上升。

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V2检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肾功能检测指标的治疗前后比较 见表1

4.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CRF,为内科难治病之一,它是肾脏病恶化的结果,属于中医“虚劳、关格、溺毒、水肿、腰痛等病范畴”,一般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之不足,标实有水湿、痰浊、湿热和瘀血。根据中医对本症的认识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紧紧抓住脾肾衰败,气血阴阳不足,湿浊瘀血内蕴这一病理机制和正虚邪实的病机特点,治疗应遵循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的原则,提出补益脾肾,化瘀降浊,精心筛选,反复实践,组成肾衰康的中药组方,方中巴戟天、仙灵脾、山茱萸温补肾阳;黄芪[2]、何首乌、白芍等益气养血解毒;茯苓、泽泻等泻肾降浊,利水渗湿;丹参、当归、川芎活血散淤通络,大黄通腑泻浊,清热排毒;黄柏、知母、土茯苓滋阴清热,除湿解毒;煅牡蛎、钩藤平肝潜阳,降压。诸药合用共有温补肾阳,清热平肝,化瘀通络,和胃降浊的功效[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2]祁忠华,林善锬,皇宇峰,等.黄芪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3)147-149.

[3]张昱.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105-106.

论文作者:李红,亓军波,范圣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肾衰康的制备及治疗CRF的药理作用探讨论文_李红,亓军波,范圣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