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飞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医院患者中实施风险预警管理护理方案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0例患者资料开展分析,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均为200例。对照组均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中患者均采取风险预警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投诉率、不良事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给药错误、给药近似错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医院患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预警管理;护理管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料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内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护理风险预警管理是指对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并对护理服务中现有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为医院预防风险,解决风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加强护理风险预警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录的400例患者,探究风险预警管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0例患者资料开展分析,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均为200例。对照组中患者男121例,女79例,年龄在23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9.65±3.32)岁;观察组中患者男115例,女85例,年龄在25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48.51±3.21)岁。组间患者的常规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均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中患者均采取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防范、服务意识。
定期举行有关护理风险和护理风险防范的讲座,并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参加,讲座内容包括:护理风险问题,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问题处理,护理工作的职业素养,护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借此来给护理人员普及护理风险相关知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处理防范、处理护理风险问题[2],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倡导“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讲座过程中,通过普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护理人员在全心全力护理患者的同时,也能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安全。
1.2.2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与风险管体系不完善是有很大关系的。风险管理体系中任何存在的漏洞都有可能会导致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想要降低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管、排查,改善所有存在的漏洞,这样才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有效改善紧张的医患关心[3]。护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护理评估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护理风险预警和实时监控。(1)护理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压疮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自理能力评估等。(2)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包括:常规不良事件、压疮、跌倒/坠床、给药错误、给药近似错误、非计划性拔管上报等。(3)护理风险预警和实时监控包括:医嘱用药监测、危急值管理、实时监控护理工作落实。
1.2.3加强风险管理
①成立护理风险三级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职责:护士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做好记录。护士长负责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情况,识别风险所在并组织科室内部讨论,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专科措施并应及时上报。护理部每季度总结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事件,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对共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预案,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吸取经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②把握专科疾病特点、重新修订各项护理常规,完善观察及护理要点。
③)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各科室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旁指导,指出护理人员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示范,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④加强和规范重点时段管理。科室针对重点环节、重点患者、重点员工、薄弱时段,结合本病房的工作特点,提出并落实具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注重预防性前瞻性管理,以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护士长对重点患者心中有数,每天巡视并评估,注重患者的主诉,实施重点患者报告制,对有潜在医疗纠纷、特殊患者、疑难危重患者,有护理并发症等,须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定期检查各科室护理人员重点环节执行情况、护士长对重点环节管理情况,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⑤规范教学安全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加强对护生的法制教育、指导和监督,尊重患者的权利,认真遵守护士职业行为规范。
⑥建立无惩罚性的安全护理管理文化,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处理预案,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护士间的团结与合作进行鼓励、培养,使得他们可在繁忙工作中相互监督与提醒,对工作漏洞或缺陷进行弥补,实现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
1.3 效果评价
对实施风险管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统计患者满意率、投诉率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开展效果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两组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x2、t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指的是在患者在医院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问题。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护理风险的最小化是对患者安全及生命的有效保证。由于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个地方,所以对于护理风险的系统性防范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风险管理纳入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加深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的认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危机感,同时也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护理风险的处理有了一定掌握,可以在护理风险发生时,第一时间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将至最低,同时通过对护理风险的管理,避免了风险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产生认同感,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风险预警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增强护理评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概率、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加入风险预警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谭倩,席祖洋.风险警示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09):73-74.
[2]周淑芬,刘翠青,谢翠媚,等.护理不良事件与安全隐患上报双轨化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学报,2018,25(5):24-26.
[3]田敏.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8):167.
[4]邱彩英,何贵清,胡陈婵.风险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8,v.35;No.259(05):13-15.
[5]张泽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08):171+173.
[6]夏陈云.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6):27-29.
论文作者:蒋建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事件论文; 不良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