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王勇

博白县人民医院骨科 广西博白 537600

【摘 要】目的: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行常规双钢板内固定处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处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随访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二者差异显著(P<0.05);术后随访两组骨折均良好愈合,未见尺神经受损、切口皮肤坏死以及深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其中对照组中2例钢板松动,1例钢板断裂,实验组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或者松动问题。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双锁定钢板;疗效;并发症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属直接或者间接性暴力因素导致的肘关节严重损伤,因骨折端发生粉碎性伤害而存在较高的闭合复位难度,临床采用手术开放性复位则需保证内固定有效性,防止出现骨不连、关节功能障碍以及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问题,促进患者伤情和关节功能恢复[1]。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希望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53.4±5.2)岁;骨折AO分型:8例C1型,17例C2型,15例C3型;致伤原因:22例为交通事故伤,10例为意外跌倒伤,8例为高处坠跌伤。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6.1±3.9)岁;骨折AO分型:9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致伤原因:20例为交通事故伤,11例为意外跌倒伤,9例为高处坠跌伤。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以及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1.1 病例纳入标准[2]

①新鲜骨折病例,经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确诊病情,并符合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诊断标准;②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1.2病例排除标准[3]

①肘关节合并症缺乏生活自理能力;②拒绝既定手术方案要求变更治疗方法者;③心肝肾系统严重疾患;④精神疾患缺乏配合性与依从性者;⑤重症肌无力患者。

1.2 方法

入组患者取常规平卧位,行臂丛神经全麻,将肱骨髁间骨折近端和远端关节面充分暴露,对照组行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手术,消毒伤处并评估骨折部位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钢板,将骨折区域外部骨膜剔除并将骨折复位,于受伤部位前外侧放置钢板,并视具体情况使用丝线巩固骨片。实验组采取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充分塑形钢板并将内侧于内上髁嵴上贴附固定,外侧则于肱骨远端后外侧固定,远端至肱骨小头水平,两钢板之间可保持平衡或者呈90°夹角。髁间骨折复位难度较高的病例可首先行内髁或外髁复位,取锁定钢板于干骺端固定一侧柱,将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大骨块间充填小骨片,必要时可行植骨术,将另外侧柱固定后修复三头肌,常规负压引流后关闭创口。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4]

根据文献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手术效果:优:术后患者屈肘度>130°,伸肘度<15°,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良:术后屈肘度>120°,伸肘度<30°,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良:屈肘度>90°,伸肘度<40°,肘关节合并轻微症状;差:术后患者屈肘度<90°,伸肘度<40°,合并肘关节症状。随访8~12个月,统计两组钢板松动断裂、尺神经受损、切口皮肤坏死以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方差齐者或者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者以t检验,方差不齐或者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则行秩和检验,当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对比见表1。

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两组骨折均良好愈合,未见尺神经受损、切口皮肤坏死以及深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其中对照组中2例钢板松动,1例钢板断裂,实验组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或者松动问题。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累及肘关节,治疗难度相对较高,骨科临床普遍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可见粉碎性骨折病例。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存在骨膜加压效应,对骨折断端血运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并有较大几率导致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以及骨折愈合缓慢等不良现象。临床研究[5]表明,伴有局部骨质疏松的骨折病例一般不可能予以牢固固定,术后应采用支具加固患肢,直至骨折愈合,但是患者在长期制动状态下会出现肘关节僵硬乃至挛缩,这一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而锁定钢板在发挥内固定支架作用的同时可利用螺钉稳固固定,其用于固定骨折远端小骨块和骨质疏松处效果更为满意,且具有固定时分离软组织较少的优点,有效降低了异位骨化以及肘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二者差异显著(P<0.05);术后随访两组骨折均良好愈合,未见尺神经受损、切口皮肤坏死、肘关节挛缩以及深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提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亚,张招波,周小小等.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94-94.

[2]游开发,赖洪喜,莫晓云等.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4):2538-2541.

[3]顾海伦,杨军,丁立峰等.尺骨鹰嘴截骨结合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5):407-410.

[4] 侯凌枫.髂骨柱支撑植骨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0):1399-1400.

[5]孙雪冬,吴松.垂直钢板与平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58-60.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