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李志刚,马梅玉,郑兴剑,韦世付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摘 要: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运动生理学》作为体育学科的基础课,理应以学生就业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笔者总结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包括课程培养目标的变更、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取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通过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知识抽象、内容繁杂、理论性强的特征,满足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需求,为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服务。

关键词: 应用型;运动生理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 前言

2015年10月,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意见》强调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明确了转型任务,其中包括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实训环节;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将现代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2]。《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科学运动理念的推广和健康安全的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但由于该课程章节较多,知识点分散,理论性强,多学科交叉等特点,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笔者结合《意见》的要求和多年来教学的经验,从教师队伍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等[3]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以期满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

二 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和核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培养的意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因此,地方院校在进行转型时应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高校的教师构成是多元化的,有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等,在保证原有教师队伍的优势基础上,明确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目标,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职业师资格[4]。运动生理学的授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掌握相应的职业资格,例如,我们国家群众体育发展迅速,但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不足,因此,运动生理学教师还应当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在充分了解我们国家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对人才储备的需求的基础上,再针对性的授课,效果明显。另外,在原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改变授课教师的理念,提高应用型教学的能力,发展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来源多元化,可聘请有相应体育职业资格的行业从业人员,从行业实践的角度,讲授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三 教学内容的调整

应用型人才应该是介于学术研究型和职业技能型人才之间,既要求具备高深学问的知识素养,同时又要求运用高深学问去研究解决社会问题。因此,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到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紧紧围绕实践性原则,适当缩减课时总量的基础上,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同时,对理论课的授课内容进行优化,具体体现在对教材中与《运动解剖学》课程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提炼章节的重点、难点,如与运动训练实践紧密集合的运动系统、气体的运输、能量的供应以及运动技能的形成等章节[5,6]。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延伸、实践和补充,在现有的实验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将部分实验转移到运动场上,通过与技术课程的结合,直接体现实践性[7]。如通过最简单的心率/脉搏的测量,评价一堂技术课的运动负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纲要在第十九章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各高校根据相关文件不断提出要继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智慧校园”。

四 教学方法的变更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法的教学效果不理想[8],参与式教学法结合学生就业方向专业需求为导向,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共同参与”的理念下提出的,它鼓励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师生在合作互动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9]。在运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以参与式教学为主,将学生分成6人/组的若干个小组,践行了合作学习法,同时以问题为先导,在上课之前,布置运动训练实践案例给每个学习小组,提前查阅相应的资料,然后再课堂上就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同时运用了案例教学法。除此之外,积极开辟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提高了教师对课程的认知,也给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同时,结合课程“慕课”的建设,通过微视频的形式[10],将抽象生僻的内容进行简单化、形象化处理,重点章节结合案例录制小视频,实现了课上、课下学习的互动和补充。

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电源、负荷、电力电子设备、监控保护装置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对外部电网表现为可控的单元,可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本文采用400 V的直流微电网系统,研究离网状态下不接电动汽车与接入电动汽车后的供电电能质量问题。

五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运动生理学的考试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估,较少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11]。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用”,本质是学以致用,“用”的基础是掌握知识与能力,“用”的对象是社会实践,“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12]。因此,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贯穿在教育过程中,同时必须体现在考核体系中。结合学校应用型教学转型的要求、学院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借鉴同类院校的优良做法,施行3个“三七”考核比例。平时成绩与实验课和试卷考试成绩比例为“三七”,实验成绩和试卷成绩比例为“三七”,考试试卷客观题和实践应用题型比例为“三七”。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作业和笔记完成情况三部分构成,实验课成绩包括实验课表现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两部分。综合来看,此种考核方式将课程成绩进行了细分,全方位细致的考核了学生的水平,且通过在每一部分中实践能力的考核,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4): 1-4.

[2] 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 2015,(12):33+35.

[3] 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9,(3): 4-7.

[4] 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 2013,(1): 11-11.

[5] 王竹影.《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 48-50.

[6] 高丽,郑陆,王明燕,等.运动生理学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1): 95-96.

[7] 邱丹,池瑜忠.基于运动实践的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6,(4): 135-137.

[8] 王雪芹, 奚凤兰, 陈士强.《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1): 112-114+128.

[9] 宁文晶.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0] 李蕊,李建玲,李浩,等.“慕课”背景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 2017,(2): 76-78.

[11] 衣雪洁,李秋萍,赵大林,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1):172-174.

[12]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2): 66-70.

本文引用格式: 李志刚,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 ,2019,6(33):56-5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3.020

基金项目: 百色学院校级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2KB1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30301013)。

作者简介: 李志刚,男,山东青州人,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标签:;  ;  ;  ;  ;  ;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