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综合商社与中国物资企业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社论文,日本论文,中国论文,物资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营战略
日本综合商社注重长期经营战略的研究与实施,而我国物资企业往往比较偏重研究战术问题,追求短期利益。
日本综合商社十分重视经营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各商社均设有战略规划部门,主要职责是收集战略信息;向高层管理者推荐新的战略;推进战略思想,把战略构思具体化;提出与战略相配套的策略;编制中长期规划并协助实施。商社往往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取得用户的信赖,达到对市场的渗透和占领。如对人才培训、高科技产品的开发、设备更新换代等不惜重金投入,就是这种长期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的物资企业往往重视年度经营目标,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年度任务上,缺乏长远的经营战略和奋斗目标,要么没有长远的经营战略,要么经营战略书面化、笼统化,难于具体操作,无法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重视经营战略研究,缺乏战略思想,使经营战术没有明确的方向,因而缺乏固定的阵地,难于把握主动局面,总是被动地适应形势的变化。
经营机制
日本综合商社具有合理高效的运营机制,而我国物资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日本综合商社基本上都是上市的股份公司,其治理结构层次清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各部门按照工作程序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因此在庞然大物般的综合商社中,尽管基层部门(课)有上百个,但运转起来却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我国的物资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迫切的命题,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原有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资金结构都需要进行调整,企业的发展机制、用人机制、约束机制、奖励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建立或健全。
经营思想
日本综合商社注重超值服务,而我国物资企业比较偏重赚取差价。
日本综合商社树立了用户第一的观念,坚持为用户服务。了解用户的需求,重视与用户的沟通,经营多种产品,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商品销售出去后,与用户的关系并未终结,而是加强售后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商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用户建立长期的联系,提供超越用户期待的服务。我国有些物资企业从政府的物资管理部门脱胎而来,过去习惯于对生产企业统一调拨、发号施令,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生产企业由统购统销转为自产自销,物资企业由被人求转为去求人,一度存在很大的失落感,光转这个弯就用了好几年。时至今日,服务的思想仍然没有完全到位,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抓涨价的机遇、抓短线货源、抓大的差价,期望价格大起大落,商品一旦卖出就算任务完结,缺乏薄利多销、从长计议的观念。
经营方式
日本综合商社注重利用信息手段,而我国有些物资企业信息工作落后,比较偏重个人过去的经验。
日本综合商社对信息的管理非常重视,与生产厂家都有计算机联网,业务往来大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综合商社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能够对各种市场信息及时处理和分析。我国物资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比较薄弱,手段落后,信息零碎、滞后,缺乏全面的归纳和客观的分析,预测能力差,在经营中有时从经验出发、凭感觉办事,没有发挥出信息工作在物资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经营决策
日本综合商社的决策是自下而上的机制,非常重视对客户的信用审查,而我国物资企业在决策方面缺乏认真论证,有时失误比较大。
日本商社在贸易中,十分重视对对方信用度的审查,分析对方近年来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收益情况,了解对方单位气氛和职工的态度,了解对方老板的经营能力、人格品行及在社会上的信用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决策的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基层干部起草决策方案后,逐级上报,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最后由最高经营层作出最终决策。决策过程中能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决策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比较强。我国有的物资企业不太注重考核对方的资信状况,有时仅仅相信其言辞,“拉拉手,喝喝酒,大家就成好朋友”,轻者造成资金拖欠,重者酿成上当受骗,使资金和效益严重流失。有的物资企业不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不听取基层意见,经营者一拍脑袋就决策,致使库存大量积压,资金基本占死,甚至血本无归,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陷入窘境。前几年物资系统大量钢材积压和大规模盲目介入房地产都是由于决策不慎造成的。
经营人才
日本综合商社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团队精神,而我国有些物资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训、重个人轻团体的问题。
日本商社把职工作为企业的财富和资源,舍得大量投资,注重培养职工的语言能力、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及将事业干到底的能力,进行爱岗位、爱事业、爱企业的教育,大力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商社内部,任何一笔买卖都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的,团体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资企业的人才基础并不雄厚,几年来,有些物资企业由于实行内部承包,资金分散,以包代管,忙于完成任务,无暇顾及职工培训。在企业内部,强调指标落实到人,很少实行岗位轮换,致使个别人一旦跳槽,经营网络就损失一片,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我们对日本综合商社和我国物资企业进行了简要的比较,绝不表明日本综合商社在经营管理方面是十全十美、没有缺陷的,如以“下包制”为主的物资供应体制,使日本的中小企业处于封闭状态,缺乏竞争性;日本的劳动人事制度不能充分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不利于人的创造性发挥。我们分析两者的区别,指出我国物资流通企业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力求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我国国有物资流通企业应该大胆借鉴综合商社的管理经验,但也不能照搬综合商社的模式。这是因为:
1.日本综合商社是日本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具有其特殊性。综合商社发展到今天,是百余年历史的积累,是日本政府支持的结果,在“贸易立国”的战略下,二战以后,日本政府把进出口产品配额、外汇额度以及银行贷款优先安排给商社,使商社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的国有物资企业真正开始经营也就十余年的时间,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事业中,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扶持物资企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国家今后将重点支持航天、国防、能源、基础建设、高科技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不可能再给亏损的物资企业输血。
2.日本综合商社生存的基础是一大批生产企业对它的依赖。而我国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大型生产企业对物资企业没有依赖性。生产企业与物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建立密不可分的工商关系。
3.日本综合商社具有多种功能,我国物资企业不但不具备日本综合商社的背景,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差距较大,从自身能力上讲,与日本综合商社差距太大,不具备综合商社的综合能力,这种差距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总之,我国的物资企业要走出困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必须结合我们的国情,必须从物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强化管理,加强联合,周到服务,艰苦创业。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