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战略实施中的障碍是当务之急_国企论文

解决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战略实施中的障碍是当务之急_国企论文

实施国有大企业集团战略亟须破除条块壁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块论文,壁垒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战略论文,亟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有企业条块壁垒的成因与危害

中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是借鉴原苏联模式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式指令性计划体制占主导地位。企业的产供销关系,企业间的经济关系,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往来,都通过直接的经济计划来管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地区和部门之间相互封闭,自成体系,从而使国有企业形成了经营单一化,规模小型化,组织分散化和缺乏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战线过长、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的国有资产结构。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和条块分割,形成了企业组织的“小矮树”状态和分散化格局。为了改变这种格局,中国在60年代曾进行过组建工业托拉斯的试验,但不久即作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

自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分解,而市场经济却并未随之建立,因而企业间的经济联系的直接性并没有在体制上得到保证。目前,企业间的联系方式仍具很强的行政性,多数停留在自成体系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基本行为是围着行政管理机关转,条块行政行为的扭曲,使得用经济杠杆调控经济运行也发生扭曲,甚至基本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事与愿违,起相反作用。

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各级地方政府组建企业和管理企业,企业数目甚多,形成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子型”结构特点。中国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地位。根据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的统计,1980年,拥有1000名劳动力以下的企业占有工业劳动力的58.6%,并占有工业产出的45.2%。到1990年,1000劳动力以下的企业占有工业劳动力的58.8%,几乎没有变化,同时增加了产出和资金的比例。

另一重要现象就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趋势。国有经济中独立核算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税率从1980年的24.5%下降到1990年的12.4%、1993年的9.7%,产值利税率从1980年的24.1%下降到1990年的12.0 %、1993年的11.1%。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6年4 月份工业生产形势报告指出,国有工业增速偏低,非国有企业继续较快增长。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经济效益下滑,库存上升,企业间相互拖欠居高不下。

在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复杂的产权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形成了对经济运行和管理企业的权力分配网络,由于条块的保护使得长期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可以依赖于行政性支持而继续存在下去。对于那些生产能力超过社会需求,而产品大量积压和闲置的企业或生产结构落后、品种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的“夕阳”企业,由于条块的限制,使得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竞争,产权难以合理流动,因而其大量资源被闲置。据统计,我国3万多亿国有企业资产存量中,其中被长期闲置的就有1/3。

二、彻底打破条块壁垒是大企业集团生长和发展的前提

条块壁垒造成了中国国有企业低水平重复的粗放型发展格局,实现“两个转变”的内容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如何才能走向集约呢?在现代社会,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正是在资本集中和经济集团化过程中,产生了科技集约和产业集中,促进了专业化协作的发展,通过国家扶植形成大企业集团,大量节约了资源,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大型企业在中国国有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已不容置疑,中国制造业的最大100 家企业素来被称为“航空母舰”或企业的“国家队”。然而,通过对这些企业的资产和销售的调查,发现制造业100 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低,与国家期望的要求相距较远。下表显示了这些企业销售和产业集中度的数量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00 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在1985—1993年期间由于条块壁垒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中国最大10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1985—1993年)

资金占有率(%)销售占有率(%)

企业分组 1985年1990年1985年1990年1993年

1—4 3.52

4.00 1.96 1.76 2.10

1—106.01

6.66 3.58 3.54 3.94

1—259.77

9.73 6.14 6.27 6.36

1—50

11.98 12.17 8.56 8.90 9.41

1—100

n.a

14.91 11.31 11.94 11.93

制造业 100.00 100.00100.00100.00100.00

注:n.a表示无相应资料

(资料来源:《工业普查资料、全部工业企业》、《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1、1994年)

当前,中国企业急剧扩张由于受融资渠道的限制,主要通过负债经营上项目,总有个限度,如资产负债率过高,就会成了“银行的打工仔”,剩下只有走企业联合和兼并的资本积聚和集中的道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联合与兼并作为市场存量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式,联合可以迅速实现现有企业的集团化,兼并则可以使中小企业迅速形成大企业,大企业形成特大或巨型企业。国务院根据“搞好大的,放活小的”、“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着眼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确定了首先抓好1000户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的阶段。但是目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所造成的企业间条块割据,进而形成企业组织分散化、企业行政级别化的格局,不彻底打破这种格局国家大企业集团战略的实施将难以为续。

中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问题是高投入低回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资源沉淀在某一企业和产业内,处于长期多余状态、损失巨大、浪费惊人。这就要求国家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建和重点扶持一批以国有资本联结为主要纽带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可以转移的资源再次、多次配置。尽管改革已经带来地区商品市场的结合,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通过行政纽带连接起来的省级经济集合体。国外组建大企业集团的外部条件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其基本前提就是资源的自由流动。中国企业集团未能迅速成长,究其原因就是生产要素的条块割裂,企业无法跨地区、跨部门配置生产要素。大企业集团的成长急需大量经济资源,而在生产要素为一定数额的情况下,唯有通过资源存量的重新配置来扩张大企业集团。

1995年,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为409亿元,比上年增长 20.5%,这些亏损企业长期存在,说明生产要素不能在产业间和企业间自由流动。企业进入与退出呈现为两种不同特点:在市场需求增加时,由于条块利益的追逐,企业进入非常容易,也非常快。80年代中国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184733家,10年间增长了79.5%。然而在市场需求下降时,企业的退出非常勉强,也非常慢。这种滞后的退出是由于生产生产企业一旦建立起来,就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之下,长期生存下去。

如果能够形成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全国一体化市场,资源重新配置的动力将极大地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搞活整个国有企业,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资源会大量流向沿海和发达地区。然而在中国,大企业的布局在中西部占有重要位置,地处中国内陆四川省的“长虹集团”发挥军工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大步飞跃为年销售额80.3亿元,利税16.5亿元的“中国最大彩电基地”。“长虹集团”完全按市场经济要求经营企业,吸纳了全国400多家企业为之配套,他们以科技发展、 劳动力素质提高和上当量规模经济的集约发展为企业腾飞的支撑,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机构能置能撤,报酬能升能降的“四能”合力,吸引了一些博士、硕士生和一批大学生为之努力,产生了中国大地上的“长虹效应”。就算不考虑地缘摩擦,资源自由流向先进和发达地区的假设能成立,按照现代市场规律,当先进地区资金、产业、技术、人才高度密集后,竞争激烈,地缘成本必将大大增加,于是水向低处流,必然要向技术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流动迁移,开发落后地区。这就是著名的技术和经济梯度移动理论,也是世界发达大国所走过的共同道路。同时,资源流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才能使国家有能力大力投资开发落后地区。否则,条块继续封锁,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将会拖垮整个国有经济,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会是一句空话。

三、破除条块壁垒的措施是政府培植国有大企业集团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要放开市场,而且要创新组织,在政府“看得见的手”下面,还应培育大企业集团这一“看得见的手”。在培植大企业集团的过程中,冲破条块壁垒,从而有效地改变原来企业生产分散,布局混乱,投资重复的局面,提高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的发展必然带有盲目性,这会影响集团地位,甚至危及生存。从国外经验看,政府在发展企业集团这个问题上均是持支持和扶植的态度,政府往往依靠决议、设立专门的改组机构、强行废弃以及政府购买等具体措施推动改组和联合。政府还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从外部环境上影响企业集团的发展。再就是依靠经济立法保证企业集团顺利成长。

80年代以来企业横向联合和企业集团均未能很好实现中国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其原因就在于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主导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仍是沿袭过去的做法。近年来的合并和兼并之风盛行,可是并未从根本上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这是由于这类合并基本上属于行政撮合式或会计科目的联合核算,或者是水平型合并。成功的合并必须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合并生产,集中管理,以及形成有机系统的销售和采购渠道。在技术和市场融合的情况下,通过生产和分配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践证明,国有企业不取消行政级别,不从条块割据中解放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一定是畸型的。

大企业的技术有机构成高,更能采用新技术,有能力消化先进技术。中国国有大企业集团除实施“强弱兼并”外,国家还应促进开展“强强兼并”,同时还应探索科研院校和大企业集团的合并和产业企业和金融企业的联合,取长补短地拓宽大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生乘数效应。通过培植大企业集团,彻底扫平条块壁垒,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市场结构,引导大企业集团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展开适度竞争和规模经营,形成全社会平均利润率机制,从而真正形成“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市场机制,使国有企业自觉走上集约型发展之路。

四、消除条块壁垒的途径是委托国有大企业集团运营国有资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成了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总体规模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庞大的国有资产存量,也涌现了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经济效益显著的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集团。为了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必须把国有资产从部门和地区的条块割剧中释放出来。那么,条块壁垒的突破口在哪里呢?1996年5月, 椰风集团受海南省政府委托管理三家国有企业这一消息给人以启迪:国有资本委托信誉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国有大企业集团经营,通过“三改—加强”的综合治理,迅速突破条块壁垒,大力推进企业的合并与集中,不失为上策。

企业国有资本委托运营,就是由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订立委托合同,将企业国有资产委托给提供一定财产抵押或提保的企业法人运营的一种资产管理方式。目前,国有企业负债重、亏损严重的状况,是实施国有资本委托大企业集团经营的有利时机,只要国家不让那些国有亏损企业和负债过度的企业赖帐,对那些无利可图的企业,条块将失去对它们的控制兴趣,对这两类企业的国有资本存量实施委托经营,将会大大减少条块的阻力,从而实现消除条块壁垒的“软着陆”。

与此同时,对国有资本委托经营的企业集团,国家应给予特别信贷及减免被联合或兼并企业历史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国有资本金的注入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向委托运营国有资本的大企业集团倾斜,强化大企业集团技术改造,达到救活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

标签:;  ;  ;  ;  ;  ;  ;  ;  

解决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战略实施中的障碍是当务之急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