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录的新方法:过程标注法_银行存款论文

会计分录新方法:流程标注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方法论文,分录论文,流程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制会计分录也即编制会计凭证,是会计业务中的重要技能。传统的会计分录教学方法,主要为科目对应法、“T”形法和科目汇总法等,其各显出了自身的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整体、系统、连续性上存在不足。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试图探索新的会计分录方法解决之道,本文所介绍的新会计分录方法,自定义为流程标注法,可以弥补现存会计分录方法存在的缺陷。期望新方法的运用,能给会计专业的教学者,带来浅显易懂,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会计分录方法的现状与新方法

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的方法就是编制会计分录。所谓的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又称为记账公式或简称分录。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会计分录的分类:

根据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多少,可以把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分录。

(一)现有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科目对应法的概念:即以借贷记账方法为符号,对会计事项根据科目分类及其性质,分析确认其借贷方向,从而得出其借贷的对应关系的一种编制记账凭证的方法。这是当前教科书普遍采用的一种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其优点是对应关系清楚,可以一借多贷,也可以多借一贷;多借多贷不提倡。便于单个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

“T”形法的概念:即把单个或多个会计事项以账户结构形式的T形表述,左方记借方金额(一个账户时)或发生额及余额的账户(多个账户),右方记贷方金额(一个账户)或发生额及余额的账户(多个账户)的一种会计凭证编制方法。T形账户把会计分录的编制与会计账簿的账户结构统一起来,起到了编制凭证与记账相结合的工作程序衔接。

科目汇总表法的概念:是以科目或账户的那个任务完成与否分列填入表中,以表格形式列示会计分类记录凭证的会计凭证的方法。与汇总会计科目相近,以眉目借贷方为栏,省去了多分录反复写借、贷符号的重复劳动;同时为记账、结账,汇总会计科目核算提供了条件。

账户属性分析法的概念:是根据会计事项选择要素及其科目、账户的属性和会计事项引起的资金运动变化来确认科目、账户,编制记账凭证的一种方法。

分步分析法的概念:确定科目账户;根据资金运动变化,确定借贷对应关系;分析等量平衡,编制记账凭证的一种方法。

增减变动法的概念:根据会计要素:资产+成本费用+销售税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费用-销售税金);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会计分录编制的新方法提出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流程标注法。

流程标注法:是根据会计事项所处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分配、兼并等业务流程、业务环节,在不同会计科目中的运用,用“+、-”表示借贷符号在数据的拐角标注的一种会计记账凭证的方法,从而使不同环节的业务记录中反映出资金的整体来龙去脉的记账流程。标注说明:资产、成本费用、销售税金、支出类的增加标注为“+”,减少标注为“-”,资产类期末结存标注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标注为“-”,减少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期末结存标为“-”。“±”表明先借后贷,“”表明先贷后借;“-Δ”表明同科目(或账户)借贷差额在贷方,“+Δ”表明同科目(或账户)借贷差额在借方。本文介绍的标注流程,主要分为两步骤,第一步骤为科目(或账户)概念流程,用“→”表示流向;第二步骤为数字及其拐角标注流程。拐角用“+”、“-”符号表示。

二、会计分录新方法应用实例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会计业务分录的编制的实例分别采用科目对应法(现存的基本方法,偶作科目汇总法)与流程标注法进行编制。其实在流程标注后再进行还原为科目对应的编制方法效果会更好,也即在编制分录前,先找出等式关系,把握流程,其编制凭证的借贷分录便迎刃而解了。

[例1,企业销售会计分录]某小规模纳税人2011年5月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0 600元,已存入银行,试计提当月应纳增值税额,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科目对应:

借:银行存款 20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00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银行存款→销售收入、应交增值税。表明资产类银行存款增加了20 600元,收入、应交税费(负债)分别增加了20 000元和600元。符号“+”表示银行存款增加标注为右上角;符号“-”表示收入和负债分别增加,右上角记“-”符号标注,下同。

[例2,企业购进会计分录]某y般纳税人2012年4月用银行存款支付,购进原材料100 000元,发票标明增值税额为17 000元,作出如下会计分录处理。

科目对应法:

借:原材料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贷:银行存款 117 000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银行存款→原材料、增值税进项税。表明:原材料、进项税额分别增加了100 000元和17 000元,银行存款减少了117 000元。

[例3,金融资产会计分录]宏远公司2004年1月1日,支付价款560 000元,购入甲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500 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8%、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甲公司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假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22%。

要求:作出宏远公司有关该债券投资的下列会计处理:

1.编制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2.计算该债券每年的利息收入、摊销的利息调整,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3.编制到期收回债券本金的会计分录

科目对应法:

1.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成本)500 000

——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60 000

贷:银行存款 560 000

2.利息收入确认,见表1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29 232

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0 768

2005.12.31日: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28 670

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1 330

2006年、2007年、2008年同上。

3.到期收回本金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利息调整→计算应收利息并摊销→收回成本

数字流程:

[例4,应收票据贴现会计分录]2004年5月20日,大华公司持出票日期为3月20日,期限为6个月,面额为25万元的带息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票面利率4%,贴现率为6%,其他相关的手续费150元。与银行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如果债务人未按期偿还,企业负有向银行还款的责任。本例债务人已按期付款,则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科目对应法:

票据到期值=250 000×(1+4%÷12×6)=255 000(元)

贴现息=255 000×6%÷12×4=5 100(元)

贴现额=到期值-贴现息-应交相关手续费=255 000-5 100-150=249 750(元)

借:银行存款 249 750

财务费用 250

贷:短期借款 250 000

如果票据到期承兑方付款,则:

借:短期借款 250 000

贷:应收票据 250 000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应收票据→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即应收票据减少,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增加。

[例5,企业债转股会计分录]甲公司经批准于2008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按年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3亿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利率为6%。债券发行一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为10元,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债券持有人若在当期付息前转换股票,应按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之和除以转股价,计算转股的股份数。假定2009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权市场利率为9%。试作出甲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

科目对应法:

1.2008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300 0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35 015 4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300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5 015 400

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为:

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为:

300 000 000-264 984 600=35 015 400(元)

2.2008年12月31日计量利息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等 23 848 614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8 000 000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5 848 614

3.2009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

转换的股数份数为:

(300 000 000+18 000 000)÷10=31 800 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300 000 000

——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18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5 015 400

贷:股本 31 80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9 166 786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 848 614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银行存款、债务→债务、资本公积;财务费用→债务、溢价摊销;债务面值和应计利息、溢价→股本、摊余(29 166 786=35 015 400-5 848 614)、资本公积。

[例6,预算会计收支转结余会计分录]某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某年的一般预算收支业务见表2、表3,试作出预算结余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编制科目汇总法见表4(明细账户分录简略)。

科目对应法:

借:一般预算收入 775 000

补助收入 178 000

上解收入 46 000

调入资金 5 000

贷:一般预算结余 1 004 000

借:一般预算结余 977 000

贷:一般预算支出 873 000

补助支出 58 000

上解支出 46 000

期末一般预算结余贷方:

1 004 000-977 000=27 000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收入、支出→一般预算结余。收入发生时在贷方,用“+”借记结转,转入预算结余的贷方;支出发生时在借方,结转时用“-”贷记,转入预算结余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用“-Δ”表示,即预算结余为27000元,见图1。

图1

-(贷记符号):资产类、支出类表示减少,负债、净资产类表示增加;+(借记符号):收入、负债、权益类表示减少,资产、支出类表示增加。

以上流程中,收入原来在贷方余额,+号借记转入预算结余的贷方“-”支出原来在借方余额,-号贷记转入预算结余的借方“+”预算结余。期末“-”方大于“+”,则预算有结余,反之则预算赤字。

[例7,成本分配会计分录]某企业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一个是供电车间,给企业配送电力;一个是机修车间,为企业各部门提供维修服务,当月各车间发生费用和提供劳务情况如表5。

[要求]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供电和机修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辅助生产”账户要写出明细账户,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账户,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6。(交互分配法)

科目对应法:

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第一次交互费用分配率是待分配费用除以劳务供应数量总额。表中对外分配的待分配费用的算式为:

供电车间:6 104+541-916=5 729(元)

机修车间:4 674+916-541=5 049(元)

根据表6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机修 916

贷:辅助生产——供电 916

借:辅助生产——供电 541

贷:辅助生产——机修 541

2.对外分配:

借:基本生产 5 392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5 011

管理费用 375

贷:辅助生产——供电 5 729

——机修 5 049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辅助生产(供电车间、机修车间)→辅助生产(机修车间、供电车间)→基本生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数字流程:

[例8,企业经营成果核算会计分录]某企业2011年12月经营业务会计事项如下:某公司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6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72万元,销售费用20万元,管理费用100万元,财务费用28万元,投资收益20万元。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法定盈余公积与任意盈余公积均为10%;应付其他股东利润30%。试作出相关会计科目业务处理。

借贷对应法:

账务结转:

借:主营业务收入 1200

投资收益 20

贷:利润总额 1220

借:利润总额 8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72

销售费用 20

管理费用 100

财务费用 28

借:利润总额 400

贷:利润分配 400

进行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 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法定盈余公积 30

任意盈余公积 30

应付利润 90

其中所得税费用:400×25%=100(万元)

应付利润:(400-100)×30%=90(万元)

期末未分配利润为:400-250=150(万元)

流程标注法:

概念流程: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利润总额→利润分配→所得税费用、负债、净资产。

拐角符号收入类发生额是贷方余额用符号“-”表示,结转符号用“+”;成本费用、营业税金、期间费用发生额在借方,用符号“+”表示,结转时用符号“-”表示;利润总额为贷方与借方的差额盈余在贷方,结转到利润分配时记借方;利润分配是过渡户,借贷期末冲平。利润分配结果为:一部分为负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费用100、应付利润90;另一部分为所有者权益:法定盈余公积金30、任意盈余公积金30、未分配利润150。收入未结转是贷方余额,其发生时对应科目是资产的增加,即有400+资产,收入的820与成本、费用、流转税金、期间费用等冲平,这与期末利润分配后的负债加净资产的贷方合计额400-保持对应,见图2。

图2

数字流程见图3。

图3

三、结束语

以上实例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流程标注法,将会计核算的不同事项程序化,将“+”表示为资产、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类的增加方,期末余额在“+”;其减少标注为“-”号,这与常人理解的增加与减少的标志是一致的;但将“-”表示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方,其减少或结转标注为“+”号;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期末结余一般在“-”,起到了替代现行借贷符号作用。但也存在缺陷,就是人们习惯上把“-”表示是减少,这在流程标注中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标注为“-”号,显然有悖常理。其实我国现行的借贷符号又何尝不是强加于人,因为“借”就是“贷”,“贷”就是“借”。“+”、“-”不过就是一种记账符号而已,理解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本文所采用的流程标注法,适应多章节不同会计核算环节会计分录的编制。其教学效果,已经验证,普遍反映简而易懂。最后,期待流程标注法,给会计分录教学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成效。

标签:;  ;  ;  ;  ;  ;  ;  ;  

会计分录的新方法:过程标注法_银行存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