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论文_李勇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论文_李勇

海城市水务局镇区水利服务总站高坨水利站

摘要:为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议。文章在对农田水利工程与节水灌溉技术相关概念阐述基础上,对当下农田水利工程常用的几种灌溉技术进行探究,并分析了优化技术应用效果的措施。希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处理水资源短缺、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稳定持久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要点;注意事项

和粗放式灌溉技术相比较,节水灌溉追求的是应用最少水量去满足农业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节水灌溉技术从根本行有效处理了用水紧张和农业灌溉间矛盾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缩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但是,当下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中推广存在诸多问题,故此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并促进其有效应用,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1概念

1.1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常见的水利事业,其功能体现在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上。其重点任务在于借助水利工程技术举措,处理、调整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劣势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现阶段,常建设的水利工程有灌溉,排水,除涝与防治盐、渍灾害等,从而打造出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农田。

1.2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上就是把传统灌溉技术与集约灌溉理念有机整合,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本地的水文特征,实现对水资源有效应用的一类灌溉技术。实践表明,建设健全生物技术与维护农产品健康生长,是促进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应用的基础条件。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农业水利工程发展中,有助于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规避水资源浪费现象,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若能将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应用于水利工程中,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压力[1]。由此可见,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明显推动作用。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

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技术,为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实现有效灌注的有效途径。以往,农业灌溉期间所采用的渠道都是靠人力挖掘而建设的,水文土质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极为深刻的,渠道在运行期间泄漏现象屡见不鲜,进而产生水资源浪费现象,并且浪费量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而若能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以上问题能得到有效节制或规避。在节水灌溉理念的引导下,浆砌块石是渠道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其和由土质形成的渠道相比,防渗透能力能明显提升与优化,进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整体灌溉效果。

另外,以往应用由土质建造渠道对农田经济性输水,还存在水分蒸发的问题。结合水利工程持续发展与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需求,需以管道为媒介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该种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大幅度降低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量,进而实现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浪费现象发生率的有效技术之一。

3.2先进节水方法的应用

喷灌技术为当下最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和以往漫灌方式相比较,该类灌溉技术需在适当压力作用下才能将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将喷灌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注作业中,需在指定的区段创设相应的喷头设施,其功能是喷出灌溉水资源,实现对一定范畴中农作物的灌溉。当下,喷灌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应用范畴不断拓展,有调查研究发现,和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较,喷灌技术能节省30~50%的水量[2]。

微灌技术也是当下农业生产中较频繁应用的一类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含有多种灌溉方式,其中以滴灌、渗灌等为主的灌溉技术应用期间,体现出较优良的节水效果。微灌技术的典型特征是能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但其对灌溉时间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 通常经历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取得良好的灌溉效果。有研究发现,微灌技术比喷灌技术的节水量更大。在对相同面积农作物进行灌溉期间,微灌方式和传统灌溉方法相比能节省更多水量,约为50%~80%。

以生物技术发展起来的调控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取得的效果也较为可观。为促进该技术的应用,相关人员应整体了解种植物的生长特征,在特定的生理发育期促使=使其亏水生长,借此方式去使该类农作物具备一定的亏水能力,那么该作物的生长品质就处于连续完善的状态中,此时地面以上的秸秆就不会过度的生长,实质上就是在密度种植、矮化的生长条件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才能提升农田经济效益;此外,由3S技术发展起来的灌溉技术是在RS、GPS、GIS等各种现代技术的辅助下,将农田作物的生长数据信息整合至计算机系统内进行相关分析,结合作物发展需求实施相关节水技术。

2.3田间灌溉节水处理

笔者认为,田间灌溉节水处理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为改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作业的节水效果,需站在水资源节约的视域出发,并以拖延土壤水分维持时间为目的进行[3]。土壤内的水分含量是维持农作物生产的基础条件之一,故此拖延土壤中水分的维持时间,能减少灌溉频次、降低水资源的灌溉量。土壤内水分主要通过蒸发形式散失,可通过麦秆覆盖方式去降低水分的蒸发量,拖延其蒸发时间,进而实现节约灌溉水资源的目标。

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3.1重视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理念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故此,应重视并加强对水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首先,需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并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后期检修、养护与管理等工作。其次,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推行个人责任机制,定期考核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将考核效果与业绩相结合,以促进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4]。最后,推行综合节水管理办法,例如对于产量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联合秸秆覆盖技术、膜垄沟灌溉技术等,以不断提升单方水的效益。

3.2合理运用优化水资源配置理念

把优化水资源配置整合进农田水利工程中,在规划早期,有关人员应亲临现场对水资源分布等情况进行勘察,从而有一个全面性了解并进行系统化分析论证,始终秉持管控总量的原则,对资源推行科学配分配则,借此途径实现水资源科学配置的目标,降低浪费量[5]。

3.3建设健全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一般情况下,灌溉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质量得到切实保障时,其在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程方面将会体现出巨大价值。所以强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建设有很大意义,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功能有全面了解,继而参照本地农村水资源实况对各类指标进行科学布设。

结束语:

传统农业灌溉技术应用期间,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为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大现实意义。农业领域的相关人员应给予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定重视,加大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倩钰,马宁宁,赵文生.滴灌技术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水,2018,40(04):120-121.

[2]吴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居舍,2018(25):234+251.

[3]张虎.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5):94.

[4]刘士明.农田水利工程新技术推广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07):29-30.

[5]樊彩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南方农机,2018,49(14):159.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论文_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