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物价高涨下的货币回笼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论文,物价论文,货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江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以来,通胀率持续为两位数,特别是1994年高达23.9%,不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也高出江西1988年2.1个百分点,为江西解放以来高通胀率之最。但在这样严重的通胀情况下,银行的货币(指现金,以下同)收支却一反常态,1993年净回笼0.75亿元,1994年净回笼15.2亿元,与全国货币大投放(1993年投放1500多亿元,1994年投放1424亿元)的状况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一般而言,物价水平是与货币流通最紧密相关的,而货币流通量的多少,却主要是通过银行的货币收支渠道来实现的。因此,货币投放得多,物价水平相应高,货币投放得少(或回笼)物价水平相应低,两者是明显的相关性。但江西近两年的物价与货币投放不但没有出现这种明显相关的情况,反而呈现物价涨幅最高,而货币净回笼最多,两者相背离的状况。人们自然要问,这种相互背离是否是一种矛盾现象?它是否是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正常状况?应如何看待和把握?对此,我们力图通过对江西货币运行状况的分析,来回答和解释这些问题。
二、物价高位运行下货币回笼的成因分析
解放以来,除少数年份(1954、1957、1963、1969和1970年)以外,江西省一直属货币净投放省份。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得到改变。从1979年到1992年,江西货币收支运行连续13年表现为货币净投放,货币净投放累计109.6亿元。直到1993年这种情况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出现了物价高涨幅下的货币大量净回笼,且回笼规模创江西历史的最高水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银行货币收支渠道看,商品回笼尤其是储蓄回笼的迅猛增长是货币回笼的直接原因。
1.商品销售和服务行业回笼现金较多。1994年,商品销售收入298.99亿元,同比增长38.67%,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31和10.97个百分点;服务事业收入127.78亿元,同比增长38.5%。百元商品销售回笼现金91.83元,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76%。商品销售和服务行业回笼现金较好,主要是由于江西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同时物价上涨的因素也促使了回笼的增长。
2.储蓄存款收入快速增长,储蓄回笼的主渠道作用更加明显。1994年全省银行储蓄存款收入累计778.44亿元,同比增长56.8%,增幅比同期商品销售收入增长高18.13个百分点,储蓄存款支出749.10亿元,同比增长52.4%,收支轧抵净回第现金28.7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回笼24.52亿元,新增百元储蓄存款净回笼现金21.32元,比上年同期水平提高了16.24元,银行通过储蓄回笼现金的能力明显增强,1994年全省储蓄存款收入占银行现金总收入比重为53.73%,而在1979、1990、1992年这一比例分别是12.13%、43.92%和51.02%。可见,在银行货币总收入中,储蓄回笼所占的份额不断攀升,并已取代商品回笼的地位而成为货币回笼的“第一大渠道”。这一格局大致和全国的情况类似。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势,而边际储蓄倾向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即在新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相对下降,而用于储蓄的份额相对增加,特别在目前金融资产种类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储蓄存款仍不失为居民结余货币的一种理想选择。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增长明显回落。1994“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5%,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5.5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增长低2.3个百分点。一般而言,目前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大约有40元要转经为消费基金支出,并以现金形式从银行投放出去。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明显回落,也就相应减轻了银行货币投放的压力。
4.工资性及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长有明显的减缓。1994年,全省工资性支出累计210.24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费支出95.18亿元,同比增长39.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这种现金支出的减少也是形成货币回笼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从货币流通的区域看,省外现金的大量流入是货币回笼的主要原因。
1993年江西货币净流入量与流出量轧抵,净流入现金15.76亿元,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货币净流出的传统格局,1994年江西货币流入的势头进一步增强,当年净流货币38.23亿元,比上年多流入22.47亿元,增长142.58%,省外货币的大量涌进是江西市场货币量和银行货币回笼增加的源泉。
从全国范围即一个完全的现金货币市场来分析,市场上任何现金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都无一不是通过银行货币收支渠道来实现的,银行货币收支渠道是市场现金货币进出的唯一“闸门”。银行投放现金,即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银行回笼现金,则相应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两者之间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但是,从江西一个区域即一个非封闭的现金货币市场来看,货币流通量的决定因素与此却有明显的差别,它的变动不仅受本省银行货币投放与回笼的影响,而且要受省际间货币流入、流出因素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M=(货币投放-货币回笼)+(货币流入-货币流出),△M取正值表示市场现金货币增加;△M取负值表示现金货币减少。在以往江西一直是货币净流出省份,因此货币流入的影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随着货币净流入格局的形成及其数量的扩大,它的影响也就日益突出。1994年来江西市场货币流通量余额为12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亿元,增长23.7%,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4个百分点,值是注意的是M[,0](现金)的这种增长是在银行货币净回笼15.2亿元的情况下实现的,根据上述公式推算,可以看出M[,0]新增加的23亿元完全是来自省外流入货币38亿(38-15)而实现的。
(三)从经济运行的机制看,江西经济发展及运行状况新变化是形成货币大回笼的深层原因。
1.粮食等大众农副产品以现金交易的方式大量外销,是导致省外现金货币流入的主要因素。江西历来是一个农业省,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输出是江西经济的基本特征,但是在过去统收统购的旧体制下,大多通过转帐结算的方式进行,因此,粮食等商品的流出,只带来存款货币的相应增加,并没有带来省外现金货币的流入。但近几年来,随着粮食、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放开经营,农户成为购销的主体,这一格局相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江西通过各种渠道贩运到外省的粮食、生猪的数量迅速增长,其中通过现金交易部分迅速增大。据宜春地区典型调查,国有企业外销农产品通过现金结算的比例为31%;农户(商贩)外销农产品现金结算的比例高达98.4%。在现金结算比重非常高的情况下,1994年全省通过国有商业部门的渠道,净出省粮食25.8亿公斤,净出省肉猪1050万头,再加上外省粮商、猪贩直接向本省农民的收购,扣除非现金结算,估算大约流入现金45亿元。
2.大量农民出省打工的劳务收入,是形成省外货币净流入的重要原因。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人口的流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同时,近年来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较高的工资收入吸引了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据统计,1994年全省常年在外打工农民达240万人,劳务总收入近80亿元,纯收入约50亿元左右。外出打工人员的结余收入,一部分通过邮局汇回,反映在银行收支项目上表现为邮政汇兑投放急剧增加,1994年江西通过汇兑投放现金23.6亿元,比1992年多投入18.7亿元,无疑汇兑款是形成货币投放的一个因素,但是,这些投入出去的现金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商品回笼或是储蓄回笼的渠道回流到银行(不少汇兑款被强制储蓄),外出打工人员的另一部分劳务收入通过假期(春节或农忙)回家以现金带回。按平均每人每年净带回现金1000元计算,全年由劳务输出而流入现金24亿元。
3.商品净流入的减少,也是形成货币净流入相应增加不可忽视的因素。据统计,1994年江西净流入商品价值13.94亿元,比1992年减少14.99亿元。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以农产品,劳务等流出商品的增长明显快于以机器设备及家电等附加值较高流入商品的增长。我们知道,商品和货币是相互对流的,商品流入,货币流出;商品流出,货币流入。因此,随着商品流入的缩小,流出的货币相应减少。既然是商品净流入,为什么还会出现省外现金净流入的现象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流入的商品和流出的商品在交易时所采取的结算方式不同而形成的。进省来的商品主要采用转帐结算,以存款货币结清,反映是的是企业存款减少;出省的商品或劳务主要以现金结算方式为主或表现为“带现”,形成省外现金货币净流入。二是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协调。1994年江西GNP增长18%,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同时经济结构也有明显的改善,轻工业增长加快,全年增长27.4%,比同期重工业增长快3.7个百分点,扭转了长期以来江西轻工业滞后于重工业发展的失衡格局,轻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应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江西轻工产品在本省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上升,部分替代了原需要从省外流入的商品,从而也相应减少了现金货币外流的数量。
通过以上对江西物价高涨下货币大回笼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认识: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物价水平的高低,仍与货币流通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但货币量的多少,由于存在区域外货币的流入流出,使之与区域内银行货币的投入或回笼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货币流通量的增多,既可伴随着银行货币的投放而出现,也可以伴随着银行货币的回笼而存在。因此,对一个区域来说,物价高上涨与货币大回笼的同时出现并不是一种矛盾现象,而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客观正常现象。
三、物价高涨下货币净回笼的利弊分析
江西省近两年的物价高涨下的货币净回笼,其主要原因是省外货币的净流入,而这种省外货币的净流入,必然会对江西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货币净流入的积极影响
江西近两年物价高涨下的货币净回笼,其积极作用是占主流的,特别是货币的净流入,是江西经济健康发展的正常表现:
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江西商品和劳务的流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表现。如果这些商品和劳务不能流出,其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资源一定程度上会形成闲置浪费,产生不出较为理想的社会经济效益。
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江西是农业省,农产品是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农产品价格较高,这样,江西农民通过农产品出售给省外可相应增加许多收入。同时,农村原有大量闲置的劳力出省打工,也使农民收入增加有了新的渠道。
③有利于活跃市场扩大流通。江西较长时期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闭塞,流通不畅所至。通过商品与劳务的大量流出,可以把本区域的市场与省外的市场联系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市场封闭落后的状况,进而通过拓展市场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新观念新机制的形成。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流出,对外联系的加强,人们传统的旧观念受到冲击,先进的新观念逐渐形成,与此相适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也会进一步完善起来,其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2.货币净流入的消极影响
①对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形成江西货币净流入的因素之一是农产品的大量调出,而这些农产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缺乏较高的附加值。纵观世界的经济发展史,靠出售初级产品来发展经济是难以持久的,也是不合算的。但由于当前主要农产品省内外存在明显差价,农产品的流出有较大的比较效益,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结构调整的进程。
②对农业发展后劲的影响。由于出省打工比在家乡种田的收益高,使许多农村的青壮劳力大量流出,家乡只剩下“老、弱、小”来照看田地,对农业的投入也明显减少,不少地方甚至出现粮田荒置的现象。这对农业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经济水平还不高,农业的基础地位也不稳定,加快农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特别是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靠科学、靠一大批掌握科学技能的新型农民,而大批农村青壮劳力弃农打工,势必影响农业发展对新型农民的需要,使农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可能。
③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江西经济浇后于邻近的沿海省份,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也相对偏低,加之江西的农产品比较丰富,使江西的物价绝对水平一直低于邻近沿海省份。但随着江西的农产品大量流向价格高的沿海省,使省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也大幅度提高,而农产品价格涨幅占整个物价涨幅的比重超过一半,农产品价格水平如何,直接决定整个市场的物价状况。因此,江西农产品大量出省而形成的货币净流入,是沿海省份通货膨胀对江西的一种输入方式。
四、若干政策建议
1.尽快调整银行货币计划管理制度。长期以来,银行主要是按照两大计划(信贷、现金)来运行的,其中货币仅限于媒介生活资料的流通,货币的区域性流进流出数量也不大,区域内的分支银行通过投放回笼货币基本能掌握本区域的货币流通量。因此,区域的分支银行的货币投放与回笼量,与本区域的社会商品销售量与物价水平紧密相关,成为调节这两个经济变量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经济机制的转变,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的迅速扩大,使原有的两大计划调控作用大大下降。同时,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和金融业务竞争的加剧,融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货币在银行“体外循环”也愈演愈烈,加之货币的大量流进流出,使区域的分支银行已难以通过以往的货币投放回笼方法来驾驭本区域的货币流通状况。因此,当前的区域计划及其管理,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效果,需要尽快调整和改革,并研制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的货币计划管理方法。
2.搞好结算问题要有切实措施。货币的大量流进流出,货币的大收大支的状况一方面表明原有的一些现金管理条例已失去了现实意义和作用,需要制订新的与经济运行相适应的现金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表明银行的结算渠道不畅,人们对银行结算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信赖。对于银行结算的这个老问题,为什么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有关结算的条例规定也制订得很明确,为什么得不到有效执行?这里的关键还是管理不严,处罚不力,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违规金融机构及人员的切身利益。这种状况不改变,结算问题以及现金流通混乱的问题难以得到很好解决。对此,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排除种种干扰,大胆履行起应负的职责。只外,从长远来看,要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尽早形成人民银行统一的结算渠道:要加快个人支票和信用卡全国范围的统一使用,实现货币电子化,这可能是解决结算与现金问题的根本所在。
3.货币的大量净流入,还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迪:①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江西发展农业具有优势,前景看好。②在农副产品大量出省的同时,要逐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出省农副产品的质量档次,以增加农民收入。③正确引导商品和劳务流动,成立相应中介机构,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降低农产品交易和劳力流动的分散性、盲目性,以达到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标签:农产品论文; 银行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货币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货币流通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