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研究_绿色壁垒论文

宁波市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研究_绿色壁垒论文

宁波遭遇绿色壁垒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波论文,成因论文,壁垒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绿色壁垒对宁波出口贸易的冲击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宁波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城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全国较大的市”,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宁波港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200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名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达185.5万标准箱。因此可以说,外向型经济是宁波的主导产业,对外贸易是宁波经济“三驾马车”之一,更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三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经济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外贸依存度高,因此,出口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绿色壁垒战在国内打响,作为出口大市更是首当其冲,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我们以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食品。

2001年,受日本对中国鳗鱼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影响,宁波水产品全年出口额仅为8943万美元,虽然恢复性的增长了10%,但仍低于全国16%的平均增长率。2002年初,欧盟认为我国水产品的氯霉素含量超标,停止对部分产品的进口。当年宁波水产品出口8127万美元,比2001年下降了28.5%。

2002年,宁波农产品出口额为3.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75万美元,降幅达6.58%。2003年该市农产品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由于受欧盟全面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影响,2002年宁波水产品销往这些国家的出口额只有292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7.8%。畜产品由于遭遇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的绿色壁垒,冻鸡、鲜冻兔肉、生皮等在该市出口数量为零。同时,茶叶、水煮笋的出口也同比下降。

茶叶是宁波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该市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比较单一且相对集中,2003年该市出口上述国家的农产品为2.87亿美元,占该市全部出口农产品总额的81.6%。2004年,日本“食品卫生法”修正案框架将提交国会批准,其中加严了一系列安全卫生指标和措施,强化了进口农产品的检查制度。因此,2004年茶叶出口面临的形势仍非常严峻: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上对茶叶的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严,如欧盟、日本等国家提高了农残标准,增加了检测项目;另一方面是目前该市多数出口茶叶加工企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管理落后,出口茶叶仍存在着外观质量、灰分含量、农药残留及掺假着色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据宁波检验检疫局对全市茶叶基地的摸底调查,发现非有机茶基地的茶园绝大部分茶叶原料的农残检测结果都达不到欧盟的最低限量要求。前不久该市某家公司还采用逃避检验检疫的不正当手段,将一批绿茶出口到欧盟,结果被西班牙官方卫生组织检出噻嗪酮含量严重超标而给予预警通报。

2003年,根据日本新通过的《种苗修正案》:未经缴纳专利费,擅自利用日本植物种源生产或改良农产品的,个人侵权者会被处以3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法人企业侵权时,可最高处以1亿日元的罚金。这是一种新的绿色壁垒。

中国是日本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为了适应日本人对农产品品质的苛刻要求,宁波出口的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中有许多种苗是从日本直接引进或由日本品种改良而来,日本进口商常常会以种植日本农作物品种作为进口的条件。慈溪市蔬菜外发公司蔬菜种子全部来自日本,深加工和脱水蔬菜全部销往日本,该公司年产脱水蔬菜1万吨,除一部分销往国内市场,其80%以上销往日本。因此,日本《种苗修正案》的通过并实施,对该企业来说不啻是个灭顶之灾。

(二)机电产品。

2004年2月13日,欧盟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名,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欧盟这两个指令所“指”产品范围十分广泛,对中国出口欧盟各国的电子电气产品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宁波企业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近年来,欧盟是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最快的市场,2002年机电产品输出欧洲的增幅为125%。据海关统计,2002年宁波输欧机电产品的总金额为11.01亿美元,占宁波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8.6%,而两项指令所涉及的10类机电产品出口为3.33亿美元,占输欧机电产品的三成以上。

因此,这项指令的出台,决不可小视,它对宁波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受到严重冲击。根据新指令,宁波出口企业将承担两方面的资金投入:报废设备的回收、处理的费用和产品重新设计、更新改造的费用,这样将造成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严重削弱宁波市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2.受宁波市传统贸易方式制约,应对难度加大。宁波的机电行业中,异地采购出口占较大比例,这样往往受生产基地企业的制约,如果生产企业反应滞后,将对宁波的出口造成影响。

3.连锁效应,潜在危机大。欧盟采取的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如果波及北美等市场,将使宁波市机电产品出口进一步受阻。

(三)纺织服装。

宁波作为近代服装发祥地,正逐渐成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中国服装名城。该市现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年产服装13.1亿件,占全国总产量的12%左右,并出现了“杉杉”、“雅戈尔”、“罗蒙”、“一休”等众多品牌,享誉海内外。在“宁波装”205亿元的年总产值中,1/4来自出口。然而,随着绿色壁垒的加固,国外买家要求法定检验的服装正逐年增加。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从2001年起,出口服装要求实行强制性法定检验的批次,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一方面体现宁波市服装出口更加活跃,另一方面也说明宁波企业环保意识正在加强。

随着宁波纺织品出口的增加,“生态化”成为一只拦路虎,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阻挡宁波服装走出去的步伐。据调查,在宁波市2000余家纺织眼装企业中,仅有“杉杉”、“雅戈尔”、“溢达”、“培罗成”、“申洲”、“金海”等不到十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所占比例仅为5%。这些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显得游刃有余,为同行做出了表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的中小企业因环保意识不强,而饱尝无法出口、遭遇退货,甚至接受处罚等苦果。2004年2月,象山一家服装企业的一批女式尼龙裤欲出口德国,由于裤子由5种颜色拼成,其中红色染料中偶氮成分超标,3000条裤子因检测不合格而无法出口。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即使已出口到国外,却因不符合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生态纺织品”要求,而被处以销毁、罚款等处罚。每年,宁波市都有几千万元的产品不符合国外环保要求而被拒。

此外,长毛绒玩具是宁波的传统出口产品。1980年国际玩具委员会制定了玩具安全标准。此后,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技术法规,明令规定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该标准的玩具。但是宁波生产企业不了解标准,在阻燃、填料卫生、眼球拉力强度等三项指标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出口量逐年下降,价格也一落千丈,沦落为“地摊”商品。

二、宁波遭遇绿色壁垒的成因

1.世界经济不景气。目前世界整体政治经济形势不好,一些国家出于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压力,频频运用贸易保护措施来取悦国民。在关税壁垒失灵的情况下,惟一能拿起来的“武器”,除反倾销外就是绿色壁垒。而绿色壁垒因其技术性强、隐蔽性高往往成为发达国家的“常规武器”。再加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和重点产业需要保护,比如美国的纺织产业、一些国家的制茶和制鞋等传统产业,这是不少国家实施绿色壁垒进行贸易保护的动因。

2.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外贸出口逐年增加。在世界经济发展迟缓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这必然引起一些国家的恐慌,纷纷制造山中国威胁论。党的十六大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经济实现翻两番,具体到外贸上,每年要增长7%~8%。外贸的高速增长使得发达国家非常害怕,于是这些国家就想方设法进行抵制,绿色壁垒就是他们抵制中国出口产品很“奏效”的方法。在近年来国际整体贸易形势难有大起色的情况下,国外绿色壁垒频繁对中国使用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宁波经济在绿色壁垒战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原因。

3.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和制度双重约束下的绿色壁垒政策是宁波产品出口受阻的直接原因。在制度层面上,发达国家凭借发达的经济水平、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优势、较高的环境意识,制定相对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而且这些标准还具有一定随意性,常常修改,不断强化。尤其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等,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2001年舟山出口欧盟的冻虾被检测出含有十亿分之零点二的氯霉素,这一指标与欧盟新制定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遭到退货。宁波水产品也同样难逃此厄运。在技术层面上,发达国家实行严格而繁琐的认证、检疫制度,为农产品贸易设置了层层障碍,提高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目前欧盟等国以食品安全为名对我国出口的茶叶的农药残留进行了商检,而且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已有很大的扩大,并将茶叶中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限量的标准降低至原允许限量的1/100~1/10,严重影响了宁波茶叶的出口。

4.宁波出口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目前宁波出口产品大都是农产品和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而且许多农产品出口还处于低水平竞争状态,容易造成一些大宗粗加工的农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宁波产品在品质、储运条件、保鲜技术、加工水平、促销手段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由于深加工程度不高,将影响到出口的发展后劲。此外,由于该市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总的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与国际市场需求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造成宁波遭遇绿色壁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对绿色壁垒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早就在研究,甚至提出警告,但是对宁波决策者和广大企业家来说,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停留在喊“狼来了”的认识阶段。甚至个别企业从思想观念上并没有认识到绿色生产的重要性,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也就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因此,就现实的状况而言,是难以面对国际上日益临近并不断发展强化的绿色壁垒的。

6.应对绿色壁垒的机制不健全。一是在管理上的难度。比如要对各种产品制定涉及环境方面的技术标准,这个指标是由环境保护部门规定,还是由技术监督部门制定,还没有法律方面的规定,尚需一个明确的界定。二是技术上存在着很大难度。假设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产品绿色技术指标,但我们是否有相应的检验评判能力,也还是一个问题。过去我国对一般产品在环境方面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故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设备准备。今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因此,在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三是建立应对绿色壁垒的基础研究工作不足。任何一个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都是要经过长期的基础性研究,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还不够,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我国绿色壁垒技术指标体系,也是有很大困难的。在我国应对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宁波有关部门和机构也还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三、应采取的对策

1.积极支持我国政府做好谈判工作。我国是个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及要求往往超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应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和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在这方面,宁波作为出口贸易的直接当事人最有发言权,可以为我国政府在绿色壁垒战中据理力争提供最有力的材料和佐证。

2.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宁波经济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很大一部分是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这一状况必须改变。首先,企业的环境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环境管理依赖型转变为自觉严格依法办事的环境管理法治型。改变以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动环保经济的市场化,推行环境成本内在化,其核心思想是把资源的生产、运输、使用、回收以及购买“排污权”的费用纳入成本,使企业变被动的接受环境管理为依法自觉约束。其次,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实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减轻环境压力。最后,当前要以环境污染治理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变“谁污染谁治理”为“谁污染谁付费”,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污染处理设施运行专业公司。用市场化来运作,把污染处理企业改造成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依靠市场来推进企业的技术投入和规模调整,改变政府包揽的传统做法。

3.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宁波在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卫生、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等问题。要密切注视环境问题全球化发展的进程,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产品的企业,引导各类企业将环境保护作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使环保指标和其他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要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培植规模经济优势,在大力开展环保产品国际贸易的同时,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宁波出口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4.开展绿色革命。宁波企业想真正进入到国际市场上去,就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不断提高其产品质量,“苦练内功”。一是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就是把绿色贸易思想融入到贸易制度之中,成为外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原则,这样既可以推动国内产品的绿色化,有利于冲破国际各国问的绿色贸易壁垒,又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以及与国际贸易制度接轨。二是推进绿色生产活动。也就是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适应国际上绿色贸易的需要。三是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不关注环境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消费那些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对改变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有利的产品,使绿色贸易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去。四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就是大力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产业,以绿色生态产业代替污染严重的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起我国的循环经济结构体系。

5.大力推行ISO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它不对绝对量进行限制,而是关心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因而是消除绿色壁垒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国际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要在实施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贸易摩擦。要理性地对待环境标准化工作的双重效应,通过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环境标准要求,推动资源合理使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6.充分发挥广告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营销者仍遵循着旧观念固守市场,导致市场范围越来越小,竞争力越来越弱,占有率越来越低。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广告已成为促销的主角,肩负着创名牌和增效益的两大特殊作用。但纵观国内各类广告媒体,除在地方媒体上出现寥寥无几的农产品广告外,全国性媒体上却很少有农产品广告。极小的广告范围,是很难使中国的绿色食品走向世界市场的。宁波绿色产品不少,因此,应结合我国绿色食品个性特征挖掘其独有魅力,做好广告宣传。从而使更多的宁波绿色产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牌。

标签:;  ;  ;  ;  ;  ;  ;  ;  

宁波市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研究_绿色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