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受体的多态性

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受体的多态性

张卓莉[1]1999年在《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受体的多态性》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滑膜组织与外周血TCR Vβ的使用情况、表达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的克隆状态,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应用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了1例健康人外周血、8例类风湿关节炎(RA)、2例骨关节炎、2例截肢病人滑膜及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Vβ基因(TCR Vβ1—TCR Vβ24)的表达,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其Vβ基因的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并选择呈单克隆或寡克隆状态的部分Vβ基因进一步克隆与序列分析。 结果:滑膜组织与外周血表达绝大多数的Vβ基因,将滑膜中Vβ基因的使用频率与其相应的外周血相比,我们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Vβ基因的使用呈现更明显的不均衡状态。尽管在RA病人之间存在差异,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一定的倾向性,Vβ6、Vβ17与Vβ22基因亚家族不仅占滑膜组织全部Vβ表达水平的10%以上,而且超过其相应外周血的两倍以上,成为优势亚群,其中以Vβ17增高最为明显。大多数阳性表达Vβ基因的T淋巴细胞呈多克隆状态。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滑膜组织中Vβ基因表达无限制性,但是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某些特定Vβ基因的选择性扩增支持类风湿关节炎为抗原或超抗原驱动的免疫过程。

赵文明[2]2002年在《类风湿关节炎小鼠关节浸润的T细胞克隆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对一种自发性类风湿关节炎 (RA)小鼠 (SKG小鼠 )四肢足关节浸润的T细胞克隆型进行分析 ,以了解T细胞克隆型与RA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与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在SKG小鼠的四肢足关节Vβ2和Vβ8 2T细胞克隆型的一致率比较高 (分别为 6 8 1%和 5 9 2 % ) ,并且在被检测的所有小鼠的四肢足关节中都具有一致的Vβ2和Vβ8 2克隆型 (10 0 % )。DNA测序表明在SSCP中显示的来源于不同关节样品的共同的DNA带是相同的T细胞克隆型。T细胞转移试验表明关节聚集的T细胞克隆与RA的病变形成有关。结论 :TCR为Vβ2和Vβ8 2的T细胞可能在SKG小鼠的RA中具有重要作用。

田新平, 唐福林, 张奉春[3]2003年在《T细胞受体疫苗与类风湿关节炎》文中提出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多关节的全身病变 ,是我国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 ,在病变关节的滑膜组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滑膜衬里细胞增生 ,血管周围T淋巴细胞聚集。大量的研究证实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是R

任丽娅[4]2008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T细胞克隆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互补决定区3(TCRVβCDR3)的表达,寻找与病证相关的T细胞克隆。方法: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2例,根据痰瘀辨证标准进行分类,设立正常对照6例和类风湿关节炎对照5例。每例抽取5ml外周血,运用RT—PCR技术,扩增TCRVβ25个家族的CDR3区,通过长泳道测序胶电泳观察TCRVβCDR3谱型图,分析T细胞表达特征;对发生优势克隆增生的异常条带进行二次PCR,测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正常人外周血TCRβ链的25个V基因家族均有表达,条带的强弱呈现正态的高斯(Gaussian)分布。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发生异常变化的TCRVβ家族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发生异常的家族虽较之有一定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3.痰瘀兼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比正常人群异常TCRVβ家族数目明显增多(P<0.01),与非痰瘀兼夹型SLE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痰瘀兼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异常家族虽较之正常组增多,但与正常人群相比无意义。兼夹证型较之单一证型异常家族数目明显增多。4.编号为SLE5、SLE7、RA1的患者Vβ25CDR3区完全一致(CASSLRGSTEAFF),三者辨证均属于血瘀证;编号为SLE1和RA1的患者Vβ12CDR3区完全一致(CAISELREGDMSSGNTIYF),SLE1为痰瘀兼夹证,RA1为血瘀证;编号为SLE12、RA3的患者Vβ4CDR3区完全一致(CSVGGLAGETQYF),SLE12为痰瘀兼夹证,RA3为血瘀证;编号SLE9的患者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和CMV相关的异常扩增的T淋巴细胞CDR3序列完全相同(CASSPGDEQFF),属于Vβ11家族,SLE9为非痰非瘀型缓解期患者。结论1.TCRVβ谱系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个微观辨证参考指标。2.不同自身免疫病有相同的序列,推测LREGDMS、LRGS、GGLAG、PGD是与自身免疫病发病相关的模体。3.同一证型可能存在着有相同序列的T细胞。CASSLRGSTEAFF、CAISELREGDMSSGNTIYF、CSVGGLAGETQYF可能与血瘀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模体为LREGDMS、LRGS、GGLAG的T细胞可能是在自身免疫病中,与血瘀证发生相关的T细胞,其活化所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使患者有表现为血瘀证的倾向。

赵辉[5]2009年在《SLE患者TCRβv亚家族表达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受体pV基因图谱,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9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类,设立正常对照6例。每例抽取5m1外周血,运用RT—PCR技术,扩增TCRβV 25个亚家族的CDR3区,通过长泳道测序胶电泳观察TCRβV CDR3谱型图,分析T细胞表达特征。结果:1.正常人外周血TCRβ链的25个V基因家族均有表达,条带的强弱呈现正态的高斯(Gaussian)分布;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发生异常变化的TCRβV家族明显增多,多态性降低(P<0.05);其中有11例患者βv5.1家族出现异常克隆增生条带,9例患者βv14、βv16出现异常克隆增生条带;3.肾脏损害组、关节表现组、皮肤表现组、血液系统异常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9例具有肾脏损害的SLE患者中5例患者βv5.1βV11出现异常克隆增生条带;12例具有关节表现患者中7例βv16出现异常增生条带,6例βV5.1、βV14、βv20出现异常增生条带;10例具有皮肤表现的患者中5例βv14出现异常克隆增生条带;4.实证(瘀热痹阻证、热毒炽盛证)组、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证组和虚证组比较有差异,实证组Vβ5.1、Vβ14、βv15、βv17异常条带出现频率较多,提示Vβ5.1、Vβ14、βv15、βv17可能对中医“虚实”辨证有参考价值。结论:1.TCRβV谱系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个微观辨证参考指标。2.SLE患者CDR3基因谱型多态性降低,可能与受自身抗原的刺激有关。3.TCRβV亚家族异常表达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初步推测异常T细胞克隆选择性聚集、损害各靶组织、靶器官。

刘兰涛, 郭尚福, 郎志芳, 初彦辉, 王洪伟[6]2014年在《雷公藤多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EAMG动物模型,依据Lennon评分法及体质量监测,初步评定雷公藤多苷对EAMG大鼠的治疗作用;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完全弗氏佐剂组、EAMG模型组、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胸腺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BV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多苷可以改善EAMG大鼠肌无力症状,降低Lennon评分,增加大鼠体质量。EAMG模型大鼠TCR BV基因表达谱呈现偏移,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的mRNA表达量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有效缓解EAMG大鼠的临床症状,能控制EAMG大鼠基因的偏移,可降低特异性活化的抗原反应性T细胞活性。

参考文献:

[1]. 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受体的多态性[D]. 张卓莉.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9

[2]. 类风湿关节炎小鼠关节浸润的T细胞克隆型分析[J]. 赵文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2

[3]. T细胞受体疫苗与类风湿关节炎[J]. 田新平, 唐福林, 张奉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T细胞克隆的实验研究[D]. 任丽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

[5]. SLE患者TCRβv亚家族表达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D]. 赵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6]. 雷公藤多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J]. 刘兰涛, 郭尚福, 郎志芳, 初彦辉, 王洪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标签:;  ;  ;  ;  

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受体的多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