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尤其要打牢基础,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我党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社区党建工作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地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
一、我局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的建设常抓不懈,近几年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我局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党的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带有普遍性的差距和问题。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党员队伍参差不齐,流动党员思想涣散,缺少组织凝聚力。我局社区党组织党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企业退休职工党员。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偏大,大部分党员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了,党组织关系也“退休”,可以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了,存在不按时交纳党费,不服从社区组织管理问题。还有部分离退休党员离开本地投靠子女,给社区的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二是下岗失业党员。这些党员组织关系划分到社区,没有达到退休年龄,身体状况较好,为了家庭生活大多常年外出打工,不能按时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也不能及时上缴党费,还有少数失业党员虽然住在本地,但是认为自己离开了单位,思想上就脱离了组织,自觉参加社区组织生活的意识淡化;三是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和复员军人党员。这类党员年龄偏小,大多人在外地,工作不稳定,组织关系留在本局,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为细化管理,我们对社区党员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将辖区内党员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流动党员(主要包含外出打工的一次性安置党员、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党员,他们离开本局时间大多超过6个月以上),占社区党员队伍人数的30%;第二类是虽然居住在社区所辖区域内,文化程度不高,组织观念淡薄,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生活的,大概占社区党员队伍人数的20%;第三类是常年身体多病,年龄偏大,行动不便,没有办法参加社区组织生活的,占社区党员队伍人数的10%。如此算下来,能够正常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的也就40%,党员队伍层次和类别的多样化增加了社区党建工作的难度。
(二)党组织关系调转程序不规范,党员管理难度大。一是社区党员大部分都是从单位改制的党员,党员本身有思想情绪,不主动积极与组织取得联系,甚至个别党员在基层党组织找上门时仍冷言相对;二是从企业退休的党员的行政关系仍在单位,退休费仍由原单位发放,只是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这种行政隶属与党员管理脱节,管人与管事不协调的现象,影响着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有的单位和社区将党组织关系拒绝接收或来回“踢皮球”;三是单位或者企业党员移交工作存在问题:首先是底子不清,没有将移交党员的住址状况、通讯方式核实核准;其次是程序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按照组织程序,没有经过党员本身,就将党员关系直接移交到街道、社区;再次是服务不到位,单位或企业有关部门没有明确通知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方式方法,也没有将组织关系转迁情况及时告知党员本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基层组织生活不完善,基层班子和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党建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大部分社区无法将全体党员召集起来召开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会,“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有少数社区的党员多年未参加民主生活会,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存在连续3年找人代缴党费的现象。二是基层班子建设与组织部门要求有差距。基层班子中,尤其是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中,随着近年各项改革的推进,权力下放,社区行政工作量增强,社区书记将主要精力用于社区行政事务,抓党建精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构建起开放式、区域化、全覆盖的社区党建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一是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社区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把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好。要做好选人用人工作,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尤其是社区书记。要进一步优化和畅通基层干部“进”、“出”渠道,不断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改革,调动方方面面地积极因素参与社区的和谐建设;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量,大力培养年轻后备干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有利于基层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身份难确定”的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一要抓好教育,让流动党员进一步坚定党性,树立信心,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人行千里不断线;二要创新管理,帮助流动党员解决生活、工作或家庭的现实困难,让流动党员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温暖;三要根据外出党员情况,鼓励他们逐渐流动党小组,为他们邮寄学习资料,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络,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他们中间,人到哪里组织就跟到哪里,同时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发展多做有益宣传,人在异乡仍然能为家乡作出一份贡献。
(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组建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实现管理、服务互为促进,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积极探索党员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一是继续探索构建社区对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体制,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作用,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责、任务以及参与渠道,把在职党员按就近原则编成党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社区党组织把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定期地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其所在单位党组织,作为评议、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促使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二是社区党组织可以建立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特长。同时,结合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逐步将离退休人员工资管理与党员管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管人与管事不协调、党费收缴不及时的问题。三是制定党员党组织关系调转制度和流程,对党员党组织关系的调转要由本人亲自调转,不准单位或者单位工作人员私自调转,如委托他人调转要出具相关证明,并将党员身份信息及通讯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标记清楚,从而解决党组织联系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组织的问题。
论文作者:杜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党员论文; 社区论文; 党组织论文; 组织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基层论文; 单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