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活动契机,促家庭教育论文_李晋芳

创活动契机,促家庭教育论文_李晋芳

李晋芳 浙江省杭州市银湖实验中学 3100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25-02

“怎么又是同学妈妈签字了?”连续三周,小包同学的《一周反馈单》都是同学妈妈代签的。“爸爸妈妈每周五下午就出门了,周末都不在。”小包一直低着头,但是,我能想象到他脸上写满了失落。怎么办呢?

记得初一入学第一周,大家上交回家作业,小包一样都没交。他给我的理由是周末父母出去了,外公外婆没有提醒他做作业。于是,我联系家长请他们下一周务必提醒监督,毕竟孩子养成初中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在开头就抓紧。“老师,这周回家作业就小包没有交!”学习委员交给我《作业上交登记表》。果真,只有小包的名字后面空空如也。两个星期的接触,我知道小包同学是一个学习自觉性非常欠缺的同学,学校里,因为老师的严格督促,他还能写写作业,但是一回到家,他就会回到极其松散的状态。这时候,往往需要父母的介入。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希望他父母能在周末陪陪孩子。家访后一直到期末,小包的状态有了一些改变,周末作业完成的次数多起来了,我以为他父母肯定做的不错。

可是,现在,初二的关键期又出现了本文开头这一幕。怎么办呢?原以为小包的事情应该可以放心了,没想到“一朝回到解放前”。周末放学,我找了个借口请小包帮我做点事,然后就顺理成章地要求送他回家。于是,一场极其深入地交流慢慢地在车厢中展开。和小包的这次交流,让我感到了自己工作不够细致。小包的父母这一年其实没有真正做到周末留一人陪在家,字都是周五签好应付老师的。更多的时候们,是把他交给同学的妈妈。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的家访做的只是表面功夫,家长并没有真正按照我们之间的约定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小包的自律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他一点点好转的功劳其实是同学妈妈的。“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小包的话更让我痛心。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早走进办公室,桌上同事送的一碗腊八粥让我灵光一现:明天是腊八节,我可以发动家长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说干就干:

(一)在班级微信群发出活动通知,请有时间的家长报名;

(二)单独联系小包的妈妈,请她务必报名参加;

(三)报名后由家委会负责人负责分工;

(四)确定一名摄影人员记录活动过程;

(五)班主任在校备好一节“浓情腊八感亲恩”的主题班会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倡议一发出,包妈妈他们马上报名领了任务。于是,爸妈们在校外忙碌,我根据他们发回的照片开始备课。

“请大家留在教室,我们今天不去食堂吃。”晚饭时间到了,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炸开了锅:“今天是谁生日?”“难道要以饥饿疗法来对待我们?”我的天,只能说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不去吃,食堂不是浪费了?”“放心,这个肯定不会,李妈这么抠门的人!”知我者子易也。终于,一直特殊的部队穿过飞舞的雪花出现在教室门口,屋里的都傻眼了。“孩子们,今天是腊八节,我们送粥来啦!”小包妈妈第一个走进教室。在孩子们的欢呼中,我看到了小包脸上的笑容,有一点不好意思更多的是一种自豪,他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停留在妈妈身上。分粥时,我让小包和妈妈一组,母子俩一起把一份份带着暖意的粥品送到同学手上。更让人暖心的是,小包分完同学的份额后,主动盛了一碗给妈妈,妈妈转身擦拭眼角的那一刻,我觉得这次家长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晚餐时间结束了,在孩子们的感谢声中爸爸妈妈们也告别回家了。接下来,我趁热打铁上了一节班会课,出示了家长们从报名到购买到制作到送粥全过程的图片。“我没想到我妈妈会来。”小包似乎还有些不好意思,“我以为她只顾着自己的生意,肯定不会报名参加的。”“她可是第一个报名的哦!”“小包,你妈妈真好!”同学们的夸奖让小包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接着,我让孩子们想想:爸爸妈妈们为什么会冒着大雪做这些。“对我们的关心!”“给我们温暖!”“我想是因为爱吧!”小章同学的话刚说完,我听到了一声抽噎。我想孩子们的表现已经告诉我,家长的辛苦是值得的。那天的晚自习比平时更安静了,我的班级微信群可一点也不安静:有感谢参加活动的家长们的,有没参加的家长遗憾之余,表示下次活动一定要来的,有出谋划策下次可以搞什么活动的……我也利用班级微信群,及时把孩子们的感悟告诉了家长们。“其实,骨肉相连,孩子们都懂,只是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表达,通过活动来联络情感是个好办法。”小黄爸爸的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李老师,今天分粥时,小包跟我说,‘妈妈你累了,我来分好了’,你不知道我都哭了,突然觉得我真对不住儿子,从小到大,很少陪在他身边,他到今天这样的状态,都是我们家长的责任。老师,接下来,我周末一定多在家陪儿子,儿子比钱重要啊!”小包妈妈的微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和她,整整沟通了一个学期的话题,就这样通过一个小小的活动有了转机。

于是,这周的班会课我索性就围绕这次活动展开了一次关于亲子关系的大讨论,在谈到周末问题时,我投影了一组事先向家长收集的他们努力工作照片,然后以一个母亲的角色给孩子们读了一段文章:

每一位爸妈都贪心,想给儿女赚来整个世界。残酷的是,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时,就已经耗费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或许有人会问:有必要为了孩子这么拼吗?

可是每一颗父母心,都是要为孩子做点什么才安稳。自从女儿上了幼儿园,朋友的老公直接申请去国外工作:环境艰苦、条件差、一年只能回国两次,但是工资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国之前,她老公是那种享受安逸的人:一个小家、一位爱妻、膝下一对小儿女,足矣。直到他被拉近了幼儿园群才明白,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起跑线”这一说。当他女儿在家玩积木时,女儿的同桌已经跟着专业舞蹈老师学芭蕾了。当他暑假带着女儿去楼下儿童乐园玩时,女儿的同学早就跟着爸妈去欧洲度假了。当他为女儿第一次用了成语激动得发朋友圈时,女儿的后桌已经开始说英语了!看看女儿,他心里太焦虑了——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孩子不能像我。

一位环卫工大叔,为了圆女儿的体操梦,7年吃了2吨清水挂面,就为了每天多省出两块钱。为了不委屈孩子,只能委屈自己。当爸妈的,谁不知道应该陪在孩子身边,哪个愿意为了一份谁都能替代你的工作,错过孩子的成长呢?

可是啊,宝贝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选自《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文章还没读完,我已经听到了低低的抽噎声,于是我又把小包妈妈的微信同屏给孩子们,看到孩子们脸上的表情,我知道,这节课的效果达成一半以上了。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再次和家长沟通,周五放学,趁小包妈妈来接孩子,我和她约定:

1.周末,爸爸和妈妈至少有一位在家全程陪伴;

2.儿子做作业时,家长不玩手机;

3.协助儿子进行作业限时训练;

4.学习之余,带儿子出去散步、打球等;

5.和儿子闲话家常,聊聊彼此的事。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小包的回家作业不仅上交,而且质量也有了很大地提升,甚至在学校的学习都有了进步。小包的转变,让我对另外几位缺乏自律的孩子有了信心。利用接下来的寒假,我和这几位孩子的家长商定了假期在家的具体指导计划,通过家长微信群及时了解并调整指导计划,一个假期下来,收获的不只是孩子们按时完成了假期作业,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学期开始,班里的周末作业和课堂作业基本不用催交了,学习自律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当然,教育不是靠几次活动就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它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首先,家校互通,形成合力。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形成家校合力,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点,和家长们形成一个教育同盟,当然,在这个同盟里,我们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每一个家长,要让家长信任你,这样,各种活动的展开会得心应手。

第二,以心换心,让爱回归

父母教育孩子,总是希望以自己的成人观点、经验,居高临下地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可是我们忽略了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高级动物,而不是一个机器零件,想怎么加工就怎么加工。就像小包的父母以为把自己的要求命令给儿子或者委托别人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换来的是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是怨恨。

波兰教育家雅努什•科扎克强调理解、尊重和解放儿童,科扎克相信:“孩子并不是一块遗传所准备好的土地,等待我们播种、种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人格就已经形成,父母的工作只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支持他、帮助他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是强势地给予,而应该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通过陪伴、引导、交流等等方式让孩子自己真正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根据不同亲子关系的表现,组织一些可行的活动让这样的爱在他们中间蔓延开来,让这份爱绽放它的光彩。

第三,依“事”择“时”,巧借东风

好的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应该是永远充满温情的!教育最好的方式是有温度的感同身受。现在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能采取的更多的方式还是家长会,或者是推荐家长看文章,看视频。可是我们的家长因为个人文化水平等等的不同,可能不能更多地深层次地去理解老师所讲的话所推荐的文章或者视频。那么,我们就可以依“事”择“时”,巧借活动的东风,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家庭教育来拉近家长与孩子,学校和家庭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当然,如果这次活动让家长也留下来参与班会课,效果会更好。“体验式家庭教育”打破了诸如家长会的传统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第四,适时适地,赋能家庭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个性鲜明的独立个体,于是,每一个家长都需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培养兴趣,获得成长,领会学习的乐趣。这中间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我们老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机会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帮助他们去教导孩子,导之以正,导之以乐,提升孩子的自律品质,让他们用微笑去面对生活。

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体验式家庭教育”的新模式,学会抓住教育契机,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新的突破。

论文作者:李晋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创活动契机,促家庭教育论文_李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