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分析论文_王莉

(甘肃省陇西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甘肃陇西 7481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分娩过程中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产妇进行产钳助产的产妇1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两组产妇分娩的并发症发生比率以及新生儿娩出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结合产钳助产分娩其新生儿和母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结合产钳助产分娩对产妇的影响较小,同时避免产伤,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从而降低产妇的剖宫产比率,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钳助产;剖宫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054-02

近年来,随着产科剖宫产率的增加,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有显著增加,在此过程中解决头位难产则是重点面对的难题,在此过程中缩短第二产程非常重要,因此做好及时的分娩过程中的助产工作非常重要[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产钳助产分娩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产妇进行产钳助产的产妇1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在21~39岁,平均年龄为29.8岁,其分娩孕周在37~41周,平均为38.7周,其分娩时BMI体重指数在20~32kg/cm2,其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在2512~4106g,平均为3318.5g;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为29.4岁,其分娩孕周在37~41周,平均为38.5周,其分娩时BMI体重指数在21~32kg/cm2,其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在2487~4022g,平均为3246.3g。两组产妇的年龄构成、分娩孕周以及BMI体重指数和分娩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产妇分娩的并发症发生比率以及新生儿娩出发生率进行对比。

1.2 产钳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

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者5987例,其中产钳助产者279例,随机选择1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经剖宫产分娩者1858例,随机选择其中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纳入本次对象标准主要包括:(1)初次分娩;(2)年龄20岁以上;(3)孕周37周以上;(4)无血小板减少,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局部出血倾向疾病;(5)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疾病;(6)能够耐受本次研究,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产钳助产指征

观察组150例产妇,早产儿3例,其余均为足月分娩,巨大儿8例(体重不低于4000g)。利用产钳助产指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多同时存在几个指征:(1)胎儿窘迫,75例;(2)宫缩乏力,44例;(3)第二产程过长,15例;(4)长时间枕横位,8例;(5)长时间枕后位,5例;(6)严重妊高症,6例;(7)瘢痕子宫,3例;(8)会阴体肥厚,3例;(9)脐带缠绕,55例;(10)新生儿窒息,23例;(11)羊水污染Ⅲ度,12例。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3.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评估标准。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结合产钳助产分娩其新生儿和母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分娩过程中由于产程的延长,需要促进产程进展,临床可应用产前进行助产,尤其是在第二产程中,对于伴随有心脏病、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以及疤痕子宫等情况则更需要进行助产分娩,对于胎位不正呈现持续的枕横位或者枕后位的产妇需要进行胎头旋转,另外臀位后伴随胎头娩出困难的患者则需要产钳助产,并且进行助产分娩要得到家属和患者的同意,同时要将膀胱排空[2];医院结合产钳进行助产分娩要由副主任医师配合完成,需要结合低位产钳进行分娩,在胎头的双顶径部位达到坐骨棘部位时采用低位分娩,并且待胎头露出阴道口即使用产钳进行助产分娩[3]。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产钳应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需要对胎头部位和大小进行调整,掌握好力度对胎头进行牵引,同时合理施力,尽可能不增加母婴的分娩损伤[4]。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应用的推广,其社会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并且剖宫产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剖宫产很容易导致产妇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病症,因此降低剖宫产率非常重要。产钳助产分娩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杜绝了医疗设施的浪费,同时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并且降低产妇和家属的经济负担[5]。有研究显示在分娩过程中结合产妇的胎心变化情况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并且尽可能降低分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产后疼痛以及面部和头皮损伤。

产钳助产和胎头吸引助产都是促进阴道分娩的常用方法,产前助产分娩是一种阴道助产常用的方法,产钳放置于胎头的两侧,将两叶扣合后结合宫缩进行产钳的牵引,同时协助产妇进行胎头娩出[6];而胎头吸引是结合吸引器与胎头贴合,然后再结合注射器进行负压吸出,形成负压区,然后配合宫缩进行甜头娩出,临床医师指出胎头吸引分娩很容易导致产妇出现肩难产以及头颅血肿病症,另外产钳助产则容易导致产妇出现会阴裂伤。因此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密切检查将产钳分娩助产分娩得到很好的应用。产钳助产分娩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胎头方向,对胎儿大小进行预测,明确胎先露部位的高低,了解盆骨状况后进行产钳助产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胎儿状况进行产钳部位的判定,然后确定其胎方位情况放置产钳位置,然后在分娩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宫颈撕裂,从而避免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产钳放置还要结合骨盆轴的方向进行确定,避免出现过多牵拉而导致出现创伤,同时在产妇坐位体位下进行牵引,嘱咐产妇进行宫缩调整,从而减少胎头所受压力[7]。术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以及流血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止血和缝合治疗。产前助产过程中出现宫颈裂伤多由于宫颈没有完全打开,导致胎儿出现窘迫而结束分娩。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结合产钳助产分娩其新生儿和母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结合产钳助产分娩对产妇的影响较小,同时避免产伤,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从而降低产妇的剖宫产比率,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春芳.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下低位产钳助产术6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v.27(06):1430-1432.

[2]王国华,朱虹.低位产钳术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分析和评价[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v.48(01):73-76.

[3]郑艺,王少军,骆书菊.产钳助产60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v.33(06):577-579.

[4]张丽妍,郑奎生,于进超.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v.31(22):47-48.

[5]李晨宇.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v.15(60):61.

[6]王冬华.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v.13(21):195-196.

[7]陆丽荣,谢永萍.应用低位产钳阴道助产术9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v.15(02):106-107.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分析论文_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