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魁德莲

【摘要】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中是否行应用人文关怀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未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与实验组(44例: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后2h、住院治疗24h、住院治疗72h以及住院治疗96h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97.72%)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该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人文关怀;临床护理;应用

近些年“医闹”相关报道逐渐增多,“医闹”的发生与临床护理直降具有密切的联系,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水平的提升,入院就诊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本次研究为论证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临床护理的影响,比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44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与44例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患者预后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与实验组(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实验组44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24例)女(20例)比例为6:5,年龄在43岁至75岁,中位年龄为(63.22±1.1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分别有21例、13例、10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25例)女(19例)比例为25:19,年龄在42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63.28±1.1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分别有20例、14例、1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神志正常,可正常交流。(2)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平均住院时间超过5天。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认知障碍、神志异常患者。(2)排除无法正常语言交流患者。(3)排除合并中途转院以及临床诊疗资料不全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循医嘱给药并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此外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患者相关检查异常或出现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配合医师开展对症治疗。

1.3.2实验组(人文关怀护理):(1)营造人文环境:①护理人员上班期间应仪表整洁、按照护士规范淡妆上班,统一着装。②病房内尽量配置电视,走廊墙壁上粘贴常见疾病健康宣传手册,并摆放花卉等绿色植被,从而优化科室环境。③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向其介绍科室管理制度,并为患者提供洁净床单、被罩,从而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2)心理护理:在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实施特殊检查以及治疗操作前应告知患者相关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并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风俗习惯,尽量满足患者特殊需求。此外,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一般情况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精神压力大,心理脆弱,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聆听患者对临床诊疗护理提问,若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疏导,每日清晨实施护理干预前给予患者问候,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降低患者对临床治疗护理抗拒心理。(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患者家属学历以及对自身疾病了解情况开展健康教育,此外开展播放视频资料、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心理应激状态,本次研究参考SCL-90量表判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该量表总分指在1分至5分,得分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呈正比,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越重。

(2)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请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0分至100分随着评分的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程度也随之提升,其中低于40分为不满意,41分至75分为基本满意,76分至100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t 检验,(%)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理应激状态,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入院2h、住院治疗24h、住院治疗72h以及住院治疗96h SCL-90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明显。

3讨论

进入21世纪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临床医学护理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现代医学护理模式融汇了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不仅关注个体疾病,应结合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诸方面需求[3,4]。人文关怀该护理理念即通过对护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优化居住环境、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相关干预措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保证患者住院治疗安全感,从而保证相关护理干预的顺利实施,缓解患者住院诊疗期间负面心理刺激[5,6]。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后同一时间段SCL-90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由此可见,临床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应用,可保证护理人员相关护理工作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从而缓解患者住院期间负面心理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答秀维.人文关怀在疼痛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9,12(19):147.

[2]刘凯红,倪彩.人文关怀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体现[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1):147.

[3]阚花.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体会[J].母婴世界,2019,11(17):270.

[4]王丽.术前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儿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及临床效果[J].四川医学,2018,39(12):1425-1428.

[5]肖寿梅,李丽霞,徐德霞.人文关怀在小儿骨科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89-90.

[6]刘小英.人文关怀在妇瘤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6):151-152.

论文作者:魁德莲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魁德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