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论文_田雪君

浅谈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论文_田雪君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市 300202

摘要: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性格。本文主要从悲剧性格的角度分析维特形象:一个悲观消极的青年,有着深沉细腻的情感,也是一个有真正观察力的年轻人,却由于抑郁的性格陷入了迷茫的梦幻中不能自拔,在沉思冥想中慢慢毁灭自己,直到最后被不幸的激情,特别是被一种无止境的爱情所粉碎,用一颗弹丸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性格;悲观;沉郁;维特

歌德是“狂飙突进”的代表,因此他的作品想当然的被赋予时代特色。《少年维特之烦恼》乃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爱情悲剧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十九世纪的丹麦大批评家勃兰兑斯等人曾评价这部作品:说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一代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桎梏和贵族阶级的黑暗腐朽,追求自由平等生活的强烈愿望。人们认为维特代表了开始觉醒的一代青年,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者,他的革命情绪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然而,歌德本人否认此作与时代的关系:“至于人们谈得很多的‘维特时代’,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它当然与一般世界文化过程无关,它只涉及每个个别的人,个人生来就有自由本能,却处在陈腐世界的狭窄圈套里,要学会适应它。”(P18-19)维特苦恋绿蒂是歌德汲取自身情感经历及切肤之痛书写而成,维特的自杀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现实原型,即自杀身亡的耶路撒冷(JerusalemWilhelm,1742-1772),此人乃歌德在莱比锡大学的同学,因情而自杀。[2](P575-577)可见,歌德的创作与个人的情感经历紧密相关。《少年维特之烦恼》持久不衰的魅力何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如时代精神、书信体形式、成功的人物塑造,以及艺术上的成功……其中占主流的学者人物魅力主要在于其时代背景。

一、维特的性格特征

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家庭的青年。他富有才华,情感丰富,无限热爱和崇敬大自然。大自然对他而言就是治疗疾病的灵药,他尽情地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享受着自然带给他的宁静。他向往宁静的山村生活,流连于山水之间,同时感受着质朴的民风。维特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自然,希望解放天性,所以他遵从内心的独立,不为功名所累。维特鄙视世俗的等级制度,坚信人与人是平等的,崇尚真诚,讨厌圆滑世故。对于保守迂腐的官场、矫揉造作的贵族和屈服的平民,他都感到厌恶。爱情对他而言是人的一种权利,是由内而发的自然情感。同时,他喜欢自然艺术,喜爱来自民间的荷马的诗,并且认为只有自然才是无穷无尽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维特祟尚人性的自然与自由。他真纯执拗,独立不羁,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因此,他遵从内心的独立,不为功名利禄驱驰,不掩饰自己的爱僧好恶.认为“我的心是我唯一的骄傲,才是我的一切力量、一切幸福、一切痛苦以及一切一切的唯一源泉。他鄙视世俗的等级,坚守人与人的平等。他推崇言真行诚,摒弃圆滑世故.他厌恶保守迂腐的官场、矫揉造作的贵族和庸俗屈从的市民。他将爱情视作人的天然权利,珍视自然真诚的情感。他主张艺术饭依自然,喜爱来自民间的诗人荷马和”莪相”的诗,视“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表现”为艺术的生命,认为“只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只有自然,才能造就大艺术家。”

二、维特的悲剧命运

维特在乡下举办的一次舞会上与绿蒂结缘。但是,在和绿蒂见面之前,维特就受到警告,绿蒂已经有未婚夫了。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对绿蒂深入骨髓的爱慕。他渴望着与绿蒂的接触,连在梦里都是绿蒂的身影。每一天维特都活在对绿蒂的一厢情愿的幻想中。在维特的认知里,绿蒂同样对他产生爱意。从爱情心理学的分析来看,维特将爱情给予绿蒂,比向她索取爱情,自己更感欢欣,并以她的幸福为满足,即要有无私精神。另外,维特寻找和珍惜绿蒂心理上的共鸣。他认为美满的爱情在于精神上的和谐,心灵上的沟通。所以,即使他知道未婚夫阿尔伯特的存在,甚至在阿尔伯特回归后,依旧粘在绿蒂身边。最终,他忍受不了心爱的绿蒂在其未婚夫面前的体贴,选择离开了绿蒂。兜兜转转,维特回来了。可是,迫于社会压力等因素,绿蒂最终果断拒绝了维特,直接导致维特的崩溃、死亡。绿蒂在得知维特的死讯时,哭得快要昏倒了。可是没有谁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绿蒂对维特的爱的体现。绿蒂对未婚夫阿尔伯特十分体贴。她是一个既开放却又传统的女孩子。虽与维特心灵契合,却始终无法做到像维特一般“离经叛道”。在文章中,维特的收信人好友,曾经劝告过他,如果维特一意孤行,就会被毁掉。其实维特“即使仍然对结果看得十分清楚,可是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就算是死亡,维特也是开心的。因为,枪是绿蒂———他心爱的人亲手交给他的。他已经无法自拔了,陷入对绿蒂的痴迷,陷入对自由快乐的追寻中去了。这注定是一个悲剧。德国社会环境压迫人性、爱情,而维特则赞美爱情、渴求解放,试想,当一个社会都在反对你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压倒性优势让你出奇制胜?维特的力量太过渺小,这也决定他的失败爱情。

维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阶级的悲剧。那个年代的青年大多受过这种精神上的摧残,想要挣脱阶级的枷锁,但自身力量又不够,周围的人大多只是冷眼旁观,这对于有突破意识的青年来说是沉痛的打击。维特是当时觉醒青年的代表,他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厌恶阶级社会的尊卑关系,对现实感到不满,又不愿意在黑暗的环境中苟活,他弱小的身躯最终没有抵挡住顽固的封建势力,只能用自己的生命作最后的反抗。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维特的形象总结出这本书受欢迎的原因,并体味小说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作者讲述了维特的故事,但在实际生活中,这本书里所表现的并不是维特一个人的孤立情感,而是整个时代的痛苦和向往。歌德可以靠写作获得救赎,而追随维特自尽的人们又靠什么来救赎呢? 我们在赞叹歌德精湛的小说艺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歌德对自己创作伟大的反思。

参考文献:

[1]鹿世胜.《少年维特之烦恼》导读[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7(12):18-19.

[2]陈赛雅.论《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的自然观[J].名作欣赏,2017(23):88-89.

[3]张慧真.抑郁使他走向死亡——浅谈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2):107-109.

论文作者:田雪君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5月总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谈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论文_田雪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