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讨论文_林宗得 刘思兰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讨论文_林宗得 刘思兰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摘 要:应用型大学推动校企合作是在善尽社会责任、为产业界服务,同时也应该兼顾好教学研究的根本,才不会顾此失彼,失去校企合作带动教学提升的美意,并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真正让学校、企业、学生达到三赢局面。

关键词:产业界 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

教育是国家百年大业,也是立国的根本。世界先进国家致力于国家社会发展, 莫不以推动教育改革为始,以求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教育改革的推动也因此成为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机制。事实上,在新的世界体系之下,教育投资愈多,竞争力就愈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日趋加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和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外, 同时更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应用型大学尽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但是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其培养的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间日益突出的矛盾, 近年来有许多应用型院校和企业开始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途径大大加强了培养的针对性, 使得人才供需双方及学生都获得了很大的效益, 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应用型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即学生缺乏实务经验,因而无法因适应企业人力需求,其根源在于教师欠缺实务教学经验。而师生缺乏实务经验,则有赖于“校企合作教学”予以改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教师及学生更能了解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并掌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校企合作可以整合企业与学校的资源,使双方站在良好的合作基础上,发挥资源互补的功用。

一、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遭遇的问题

尽管学校与企业界各有其合作的动机,但校企合作的普及率及成功率皆不高。经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校企合作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双方策略目标与作法差异甚大。

2.无法做到互相信赖、互利互惠。

3.执行过程缺乏控制机制。

4.双方基本理念不一致。

5.相互间沟通不足、协调不良。

6.双方没有统整整体规划。

7.政府无相关配套措施。

二、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仍有一些亟待努力的方向

1.应全面提升技职教育的质量。

(1)应用型大学设置的专业应配合反映加以调整,学校的课纲、教材与设施也应适时更新充实,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与通识能力,避免教育产出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2)建立教师进修制度,提供进修机会,以增进教师的专业技能。

(3)因适应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环境,需培养学生加强信息运用分析及上网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因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应加强学生的外语训练,除英语外,其他第二外国语也一样有需要。

2.应加强建立宏观的视野。

应用型大学固然是以培养学生就业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强化学生宏观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品质,如人文精神的陶冶、职业道德的养成、敬业乐群的工作态度及对社会的关怀等,以教育学生成为兼具人文与科技素养的健全国民。

3.应强化技职教育的特色。

除了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的规划需配合社会的脉动之外,应加强学校与产业更密切的互动,整合地区的产业资源,建立教育伙伴关系,由产业界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学校则提供业界员工进修的通道。

4.应建立回流教育的体制。

配合学习型社会的来临,应用型大学应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摆脱以往终结式教育、技能训练所的角色,转而扮演终身学习者的苗圃及社会学习中心的角色,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要放宽入学条件限制,使已在社会上工作的人,可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进入学校充实生活及职场常识。

三、推动校企合作之效益

校企合作的三赢策略:产业界能达到技术生根,学校能提升研发水平,学生能具有就业能力。

1.对产业界而言:

(1)研究开发人才可随研发目标寻找适合人才,使适才适用,网罗对象更为宽广。

(2)研发设备仪器可由校企机构相互支持,节省庞大的资源。

2.对学术界而言:

(1)研发主题若研发成功,可进一步与产业界经济效益结合,以免研发案束之高阁,浪费人力物力。

(2)教师参与产业界研发,积累工作经验,使教学效果更臻理想。

四、校企合作改进的方向

1.合作内容的创新:

合作的内容要能配合时代的需求与环境的变迁。

2.合作范围的扩展:

自以工程为主的生产制造业扩大至商业以及人文社会领 域,自企业扩展到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自小区扩展至全国进而扩展至国外。

3.合作对象的拓展:

过去校企合作确是多以生产工厂为对象,但是由于时代的改变,信息业与商业也有进行合作的案例,甚至人文社会领域同样可以营造校企合作的机会。

五、结论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知学校的经营运作再也无法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做事,必须时时刻刻留意外在环境的改变,并适时调整自身的脚步适应之。在追求教育目标的同时,可以结合外部企业的资源,群策群力,避免单打独斗的情形出现,如此应可以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的情况。因此,未来教育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对于应用型大学的经营必定会有重大的影响,如何寻求最适切的合作方式,正在考验着学校领导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

[1]王水琦 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8,(29)。

[2]陈建州 技职院校推展产学合作项目制度之探讨.岭东通识教育研究学刊,2011,(4)。

[3]林清和 产学合作之特色.技职双月刊,2004,(23)。

论文作者:林宗得 刘思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讨论文_林宗得 刘思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