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_会计制度论文

论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_会计制度论文

论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原则论文,会计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我国会计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不断总结我国会计工作的经验,充分研究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设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换政府职能,加快市场体系培育,有利于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会计制度。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市场经济共性特征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可概括为: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营管理法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国家具有雄厚的物资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作用。

上述特征是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构建企业会计规范的直接的经济学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决定了生产目的和经济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所反映的管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所应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也有所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核算的要求,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此,会计制度必须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即通过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会计信息。

2.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有关各方了解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理财过程和工作成果的需要。市场实际上是各种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资金、物资、劳务、技术等的契约和交换关系。建立和处理这些关系的直接前提是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而相互了解和信任的主要依据和手段之一就是会计信息。供货者必须了解购货方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财务活动是否有效率,从而确定赊销风险,并据以作出销售决策。金融部门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必须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其资信水平,以作出信贷决策。投资人在进行投资时,必须掌握受资人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以作出投资决策。显然,描述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理财过程和工作成果的会计信息,其表达和传输已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新时期,会计制度必须满足有关各方了解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理财过程和工作成果的需要。

3.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特定主体内部管理的需要。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行为自主化,强化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主体的地位。这里至少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国家给企业应有的自主权,各项法规、政策都不能阻碍企业自主权的发挥,不能束缚企业的手脚。这就要求会计制度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各个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应是平等的,即企业作为一个主体,其内涵应当确定,机会和义务应当均等。这就要求会计制度的设计从企业会计主体出发,本着明确产权关系的基本思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传递管理信息等提供起码的会计环境,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合规性原则

合规性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中去。合规性原则在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的要求。《会计法》是我国办理会计业务所依据的基本法,它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为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而制定的法规,它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会计基础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是特定主体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基本规范,是会计工作自由度和统一度相平衡的标准。就我国而言,《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二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必须与国家有关法规相协调。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必须使特定主体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符合经济、财务、税收等有关法规。如:进行有关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设计时,必须遵守《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有关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结算和核算规定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方面的金融法规。又如:为加强对罚款的会计监督,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可根据国家《经济合同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罚款开支范围的规定,设计出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对罚款支出进行专项核算。

三、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制度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尽量少的制度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达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会计制度设计的成本效益原则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设计会计制度时要尽可能地节省设计费用;二是在设计指标、凭证、帐簿、报表格式以及各类业务处理规程时,应以尽量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

四、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

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必须对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具有预防和自动补偿功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业绩报告控制、目标计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设计会计制度,就要将上述各种内部控制方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中,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内部控真正成为会计制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但是,如果变更过于频繁,管理权限过于分散,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利,甚至会造成会计主体的财务混乱。因此,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将制度权限的管理集中于管理决策的最高层,不宜分散;同时,应注意保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宜作较大的变动。

为保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对各项规定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应当留些空号,当业务发展时可以增删,而不必改变整个编号系统。

六、与使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

会计使用的核算工具,由手工作业到使用机械以至现在的电子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核算工具,一般是不因此改变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例如:在采用“借贷记帐法”的条件下,登记总帐和明细帐,无论采用何种核算工具,都需要逐笔或汇总记入有关帐户的借方和贷方,然后再结算余额。但是, 不同的核算工具记入帐簿的方法则有所不同。 在采用EDP的条件下,记入帐簿的数据,是使用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 并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记入帐簿(即输入存储器)等。其次,由于EDP 计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等优点,在手工作业下无法采用的核算方法或核算要求,它都能采用。所以,设计的会计制度,应与所采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生活日益电子化,当前,会计制度设计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会计实务中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具体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设计。笔者认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客观条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可先进行帐务处理、报表编制、应收应付帐款核算、工资核算等简单业务的电算化制度设计;然后,进行固定资产、存货、成本、销售等单项业务的电算化制度设计;再在此基础上,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会计制度设计,逐步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网络化会计工作智能化。

标签:;  ;  ;  ;  ;  ;  ;  

论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_会计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