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历史与现状_国家档案局论文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历史与现状_国家档案局论文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点建设项目论文,现状论文,档案论文,工作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五”期间,我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上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在不同时期,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根据国力情况和基本建设总体布局,合理确定重点进行建设的行业和骨干项目。党和政府始终把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重点项目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从而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意义。

重点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部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种类多、数量大、价值重。这些档案既是重点项目的真实记录,也是全面鉴定工程质量,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还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本项目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国家长远的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做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一、我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简要回顾

党中央、国务院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非常重视,1980年《国务院批转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鉴定验收工程时,要检查验收档案。1983年万里同志在视察引滦入津工程时说:希望你们作详细工程记载,存入档案。什么时候开工,有多少土石方……都要记录在案,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1984年中央书记处研究室1009期《情况简报》和361期《情况通报》刊登了“加强重点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提出了加强重点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见。

我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起步于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921个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大都设立了“中央资料室”,集中管理本单位的基本建设、仪器设备和产品档案。1985年、1992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计委召开了两次“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工作座谈会”,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领导在会上讲了话。1988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1992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1997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各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继召开会议,制定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普遍加强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出现了一批档案人员落实、制度健全、管理严格、服务有效的工程项目,如引滦入津工程、扬子石化工程、葛洲坝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东风神龙轿车项目以及在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为国家重点项目和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二、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主要经验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计划性强、管理科学,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这为档案工作依法治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也要求档案工作必须规范、科学,才能纳入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之中,使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发展。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有诸多行业和地区的队伍参加建设,各自都习惯按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的规定管理档案和编制竣工图,工程完工后,各方移交的档案就会标准不一,分类混乱,排列不清。有了规章制度,档案工作就有章可循,从而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归档、流向提出了新的问题,各级档案部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制定了一批适合本地区档案工作实际的规章制度,推动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2.坚持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才能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是随着项目的建设环环相扣、段段相连、步步延伸,逐渐形成的。这些档案一旦形成,它的完整、准确、系统就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了,要保持这种客观性,就要在项目的提出、论证初始,对工程档案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规划,遵循工程建设和档案工作的规律,坚持档案工作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步进行,使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粒粒归仓”。

3.加强与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配合,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涉及工程方方面面的工作,贯穿工程全过程,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最了解,大量的档案产生于他们的手中,他们也是今后利用档案的主体,一组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是参加工程建设各路大军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少单位的档案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及时的指导,一方面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宣传档案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自觉地注意手中形成的档案是否完整,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密切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联系,积极提供有效服务,从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工程的档案工作。

4.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是保证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重要措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大都点多线长,且施工队伍流动性强,这给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项目单位的档案部门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一是档案工作人员网络:按照建设项目布局和档案工作自身的特点,布网建点设人,以点接线,以线联网,明确档案人员的职责、归档范围和归档时间等;二是重要档案资料流向网络;对重要档案资料的状况及其流向追踪管理,即使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调动、变更,也可以做到“人走档案留”。这两种网络实际上是对档案资料的跟踪管理、动态管理,是落实制度的一项保障措施。网络覆盖整个工程项目,疏而不漏。

三、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实施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的基础设施,实施西部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五”期间我国将要建设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十分艰巨,既有全面加强深化的问题,更有抓住重点难点工作进一步开拓创新的问题。

1.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有关法规文件的制定。近年来,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外商投资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工程档案工作如何纳入新的管理机制,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亟待我们档案部门研究解决,迫切需要制定一批既符合档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兼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法规规章。今年国家档案局准备制定两个文件:一个是《基本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和档案整理规范》、一个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规范》,为进一步做好项目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及时的服务。

2.加强项目主管部门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是由国家主管部门负责,近几年来,地方项目逐渐增多,政府与企业脱钩后各专业主管部门从直接管企业转为行业宏观管理,这就决定了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把行业优势和地方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联合发文、联合开会、联合检查、联合验收等形式,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3.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人员培训的力度。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人员一般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多,工程技术人员多,文书档案人员多,他们对工程档案比较陌生,往往费力不小,但成效甚微,返工重做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此,项目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认真组织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国家关于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法规,熟知档案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国家对项目档案验收的要求。

4.高度重视和支持西部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十五”期间,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交通、生态、环保等项目的建设,档案工作要突出重点,抓好开局。“西气东输”工程启动初始,国家档案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对档案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协调,提出了项目主管部门与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着眼大局,加强合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收到很好的效果。西部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要有高要求、高起点,从而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西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5.要做好项目档案的验收、严把关口。这是保证项目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要组织档案预验收小组,认认真真地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纠错改误。在预验收中,要特别注意工程前期文件、隐蔽部位的档案资料以及竣工图的齐全完整和准确系统。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计委拟于今年联合制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规范》,对项目档案验收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今年三季度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计委将召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座谈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任务,进一步推动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

标签:;  ;  ;  ;  ;  ;  ;  ;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历史与现状_国家档案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