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路爱玲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路爱玲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强调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是乡村教育之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对提高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提高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与民间艺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

引言

乡土文化资源不仅俯拾皆是,而且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如果有选择性地将部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广大学生了解镇原、热爱镇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融入本土文化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的文章。”许多学生写作文,语言空洞无物,内容瞎编乱造,感情严重匮乏。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更谈不上什么用心感悟。因此,发掘乡土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想写,乐写,最终提高写作水平。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镇原人民过春节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这热闹、祥和的气氛更是孩子们的最爱。春节正好是放寒假的日子,学生没有学业上的负担,此时让学生走进春节,开展《趣识春联》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读春联、集春联、写春联、贴春联,随时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春联文化的深厚底蕴,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了《我和爷爷对对子》、《春联不是这样子贴的》等作品,从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二、融入乡土文化,提升写作情感体验

乡土文化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这里春有花,夏有月,秋有果,冬有雪;这里有茂盛的草木,有广阔的田野;这里有纯净的蓝天,有灿烂的晚霞。如此多的自然美景为农村学生的写作素材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村孩子以美德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日常写作中获取的知识更鲜活、更具体,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最大程度激发,潜力才会被最大限度地被发掘出来。学校可以组织考察地方人文资源,亲近地方自然名胜、历史遗迹,品尝地方土特产,观看工艺品展览,寻找地方民俗之乐等乡土文化专题活动。在实地考察、访问和主动探究鉴赏中,让学生融入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亲自接触乡土文化,感受乡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在似曾熟悉的名胜中悟到家乡文化底蕴的深厚,在不曾知晓的民间故事中激起对先人的敬畏崇拜。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观察表达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巧用乡土环境,充实作文教学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乡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挖掘,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镇原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品种繁多的地方特色,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平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春暖花开时,教师带着学生去踏青,去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秋收时节,广阔田野就在眼前,和学生们一起秋游,亲眼目睹大自然的丰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放飞遐想、陶冶情操,获得了美的感受。兴趣能导致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供学生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同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四、组织各类习作活动交流乡土文化

利用家乡文化和本上文化,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平时注重文化素材的积累之外,还需要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运用乡上文化素材进行一此习作活动。在习作活动中学生们互相交流,既可以扩大学生对于乡上文化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上文化素材作文大赛,选出其中的优胜者,进行全校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同时感受乡村文化的高超表达。在镇原,杀鸡宰猪,走亲访友的正月;清明节扫墓踏青;八月十五吃月饼……这些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教师如果合理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放松放松身心,亲近乡土文化,会有很大收获的。比如,寒假时,让学生利用拜年、走亲访友的机会,欣赏千家万户的春联,觉得好的就抄在小本上,开学后同学之间交流,教师择优品评。这样,既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过年的氛围,又让学生开阔眼界,积累词汇,丰富文化底蕴,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乡土教育是一种最务实的教育,因为一切从乡土出发,以乡土为教材,人人看得见、触得着,所以感染力特别强。而且对每一个人来说,从他的启蒙开始,就随时随地接受乡土教育,可以使人们从孩提时代就铭记在心,终生不忘,这也是对根的凝望与守护。让乡土文化走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服务语文教学,让学生在领略乡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得以提升,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也一定会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子。

参考文献

[1]谢恒元.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237+239.

[2]李天芳.乡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缺失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1):117-118.

[3]严克琼.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58-661.

[4]莫燕伟.让乡土文化回归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途径及原则[J].学周刊,2019(08):93.

论文作者:路爱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路爱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